《知否》:盛長柏,你個不孝子!

宋朝是極力推崇

“孝道”文化的朝代,譬如“割肉療親”這種極端的表現孝道的民間傳說都誕生於宋朝。

如果,以這樣的

“孝”的標準來考量《知否》中的盛長柏,恐怕長柏也不能算是一個“孝子”了!

長柏和海氏結婚的第二天早上,海氏和長柏一起去拜見公婆,王大娘子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想要拿出當婆婆的

“款兒”來,有意在言語上給兒媳一個下馬威:

“需要你生兒育女,早晚聽訓,伺候公婆,輔佐丈夫都不可懈怠。”

《知否》:盛長柏,你個不孝子!

這時,海氏還沒說話,長柏馬上接過話來說:

“夫婦本為一體,需各司其職。兒子替不了新婦生育,新婦也不必替兒子承擔前程的重擔了。”

一句話說得

大娘子啞口無言,旁邊

“吃瓜”的“紅狼”差點笑出聲來!

如果以當時宋朝的

“孝道”為標準,父母是子女的天啊,母親訓斥兒媳,哪有兒子直接開懟的道理?

長柏的做法,不是不孝嗎?

後來,盛大娘子受康姨媽蠱惑,給盛老太太下毒。

明蘭堅持要處置康姨媽,王家來人,以

“要處置,兩個人都得處置”為條件,打定了盛家投鼠忌器,威逼“紅狼”和“明蘭”將這件事輕輕放下。

這時,顧廷燁和長柏不遠千里趕了回來,王家人以及王大娘子看到長柏都像見到了

“救星”一樣,認為長柏一定會向著自己的母親。

《知否》:盛長柏,你個不孝子!

誰知,長柏秉公執法,既沒有姑息康姨媽,也沒有偏袒自己的親生母親,反而決定把母親趕到宥陽老家,在佛前懺悔十年!

這樣的做法,別說在宋代,就是在現代,怕是也有很多人要說長柏

“不孝順”了!

君不見網路上關於孝道的宣傳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家中兩尊佛,就是父和母”……

既無不是的父母,那王大娘子不就是給老太太投毒嗎?

她一定是有苦衷的,當子女的怎麼能怪罪母親呢?

《知否》:盛長柏,你個不孝子!

定是要平日裡好言相勸著,實在勸不住,看不住,出了事兒,孝順的兒子也應該寬宥母親。

畢竟,人家說:

“一個人,如果和父母都

相處不

來,一定不可交。如果連父母都不能原諒,一定小肚雞腸,沒什麼大出息!”

還有,父母都是家中的兩尊佛了,你盛長柏敢說

“佛”不對?

還要發落

“佛”?

《知否》:盛長柏,你個不孝子!

這不是大逆不道嗎?

然而,這樣

“不孝”的盛長柏,在《知否》播出之後,可是被很多觀眾確定為“整部劇中最完美的男人!”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一種可能是,宋朝所謂的

“割肉療親”似的孝道,不過是一種打磨人性、培養順民的工具,社會底層缺乏對“孝”文化的甄別能力,將其奉為真理。

《知否》:盛長柏,你個不孝子!

而在上層社會,大家對

“孝”是怎麼一回事,心知肚明,對“孝”的考量也是多方面的、立體的和具體的,而不是用簡單粗暴的方法來判斷“孝”和“不孝”。

昨天我和於先生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他說:

“長柏的做法表面上看來是不孝,實則是為母親好。因為母親不孝在先,兒子有中斷這種‘不孝’,規勸的責任。如果長柏不這麼做,王大娘子恐怕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我認為:這種說法很符合宋代上層社會的認知。

如果不是大家普遍有這種認知的話,長柏就會在他所在的

“圈子”里社死,前途盡毀!

那麼,我們今天在評判一個人

“孝”或“不孝”的時候,難道還不如宋朝的上層社會嗎?

《知否》:盛長柏,你個不孝子!

很多人以旁觀者的身份,不問緣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批評別人不孝,實在可笑!

另一種可能是,《知否》這部劇的編劇、導演是現代人,是以現代人的標準來樹立

“長柏”這個形象的。

真實的宋朝的

“品學兼優”的完美男子,是要唯父母之命是從的,母親刁難媳婦他會拍手叫好。

母親毒害祖母,他也要站在母親這邊,還要批評妹妹不顧念親情,不夠大度,拼了命也要使母親免於責罰!

如果宋朝的

“孝道”都是這樣的,那麼,整個社會就會呈現出“各人向著各人父母”的亂象,婆媳不和的時候,恐怕父子之間也要反目了。

明明反目,還要披著

“和諧”的外衣,拼命遮掩,活得何其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