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必背古詩文及註釋

三年級上冊

(1)

所見【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部編版三年級必背古詩文及註釋

註釋

所見:寫詩人所看見的事物。

牧童:放牧牛羊的小孩。這裡是指放牛的娃娃。

黃牛:牛的一種毛多呈黃色,也有黑色或紅棕色。能耕地拉車,體型比水牛小。一般分為蒙古牛、華北牛和華南牛三大型別。

振:振盪;迴盪。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陰的樹林。樾,樹蔭。

意欲:想要。

鳴蟬:鳴叫的知了。

閉口:閉上嘴巴,不說話

捕: 捉。

鳴: 叫。

立: 站立。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賞析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中讚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後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顯得特別專注。“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聽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

(2)

山行【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部編版三年級必背古詩文及註釋

註釋

山行: 在山中行走。

寒山: 指深秋時候的山。

徑: 小路。

白雲生處: 白雲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

斜: 此字讀xié,為伸向的意思。

坐: 因為。

譯文

山石小路遠上山巔彎彎又斜斜,白雲生髮之處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只因愛那楓林晚景我把馬車停下,霜染的楓葉勝過鮮豔二月的花。

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色彩絢爛、風格明麗的山林秋色圖。詩裡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地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絡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的,起鋪墊和烘托作用。

(3)

贈劉景文【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部編版三年級必背古詩文及註釋

註釋

劉景文: 劉季孫,字景文,工,時任兩浙兵馬都監,駐杭州。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並以詩歌唱酬往來。

荷盡: 荷花枯萎,殘敗凋謝。

擎: 舉,向上託。

雨蓋: 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菊殘: 菊花凋謝。

猶: 仍然。

傲霜: 不怕霜動寒冷,堅強不屈。

君: 原指古代君王,後泛指對男子的敬稱,您。

須記: 一定要記住。

最是: 一作“正是”。

橙黃橘綠時: 指橙子發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曆秋末冬初。

譯文

逐句全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鬥霜。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一定要記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啊。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劉景文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鬥寒的形象。後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4)

夜書所見【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部編版三年級必背古詩文及註釋

註釋

見: 古同“現”,出現,顯露。

蕭蕭: 風聲。

客情: 旅客思鄉之情。

挑: 挑弄、引動。

促織: 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又叫蛐蛐。

籬落: 籬笆。

譯文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吹來秋風,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家中幾個小孩還在興致勃勃地鬥蟋蟀呢!夜深人靜了還亮著燈不肯睡眠。

賞析

詩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感。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該詩以景襯情,動靜結合,以梧葉聲和風聲襯出秋夜的寂靜,還運用了對比手法,以兒童夜捉促織的樂景反襯自己客居他鄉的悲情。

(5)

望天門山【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部編版三年級必背古詩文及註釋

註釋

天門山: 位於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記雲:“兩山石狀曉巖,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東梁山,總謂之天門山。”

中斷: 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

楚江: 即長江。因為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開: 劈開,斷開。

至此: 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一作“直北”。

回: 回漩,迴轉。指這一段江水由於地勢險峻方向有所改變,並更加洶湧。

兩岸青山: 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山。

出: 突出,出現。

日邊來: 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遠遠望去,彷彿來自日邊。

譯文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賞析

這首詩意境開闊,氣魄豪邁,音節和諧流暢,語言形象、生動,畫面色彩鮮明。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但它所構成的意境優美、壯闊,人們讀了詩恍若置身其中。詩人將讀者的視野沿著煙波浩渺的長江,引向無限寬廣的天地裡,使人頓時覺得心胸開闊、眼界擴大。從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李白的豪放不羈的精神和不願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裡的廣闊胸懷。

(6)

飲湖上初晴後雨【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部編版三年級必背古詩文及註釋

註釋

瀲灩: 水波盪漾、波光閃動的樣子。

方好: 正顯得美。

空濛: 迷茫飄渺的樣子

亦: 也。

奇: 奇妙。

欲: 可以;如果。

西子: 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總相宜: 總是很合適,十分自然。

譯文

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7) 望洞庭【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部編版三年級必背古詩文及註釋

註釋

洞庭湖: 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 湖面的波光。

兩: 指湖光和秋月。

和: 指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

潭面: 指湖面。

鏡未磨: 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這裡一說是湖面無風,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

白銀盤: 形容平靜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 這裡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譯文

風靜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銅鏡,平滑光亮。遙望洞庭,山青水綠,林木蔥蘢的洞庭山聳立在泛著白光的洞庭湖裡,就像白銀盤裡的一隻青螺。

賞析

詩中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詩人飛馳想像,以清新的筆調,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

(7)早發白帝城【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部編版三年級必背古詩文及註釋

註釋

發: 啟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

朝: 早晨。

辭:告別。

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彷彿聳入雲間。江陵: 今湖北荊州市。

還:歸;返回。

猿: 猿猴。

啼:鳴、叫。

住:停息。

萬重山: 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譯文

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雲繚繞,如在雲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到達。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迴盪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蕩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賞析

全詩給人一種鋒稜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看這首詩的氣勢的豪爽,筆姿的駿利,還不能完備地理解全詩。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歡悅。快船快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餘地。為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來作韻腳,使全詩顯得格外悠揚、輕快,回味悠長。

(8)

採蓮曲【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部編版三年級必背古詩文及註釋

註釋

羅裙:用細軟而有疏孔的絲織品製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顏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亂入:雜入、混入。

看不見: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綠葉紅花,哪是少女的綠裙紅顏。

聞歌:聽到歌聲。

始覺:才知道。

譯文

採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彷彿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鑑賞

這首詩寫的是採蓮少女,但詩中並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將採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全詩生動活潑,富於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

三年級下冊

(1) 絕句【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部編版三年級必背古詩文及註釋

註釋

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泥融:這裡指泥土滋潤、溼潤。

鴛鴦:一種水鳥,雄鳥與雌鳥常常雙雙出沒。

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麼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燕子銜著溼泥忙著築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杜甫經過兩年的流離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後,面對浣花溪一帶的春光而作。前兩句是對環境進行外部描寫,後兩句則是對環境進行細節描寫,全詩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緻,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格的篇章。

(2)惠崇春江曉景【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部編版三年級必背古詩文及註釋

註釋

惠崇亦為慧崇: 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能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

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 魚的一種,學名“魨”,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於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上:指逆江而上。

歸鴻: 歸雁。

破群:離開飛行隊伍。

依依: 不捨之貌。《楚辭》“戀戀兮依依。”

歸人:回家的人。劉長卿詩“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朔漠: 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詩:“一去紫臺連朔漠。”

更待: 再等;再過。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葦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迴游到江河裡來了。

賞析

《惠崇春江晚景》寫了生機勃勃的早春二月時節的春江景色,表達了作者對早春的喜悅和禮讚之情。

(3)三衢道中【宋】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部編版三年級必背古詩文及註釋

註釋

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縣,因境內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

小溪泛盡: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小溪,小河溝。泛,乘船。盡,盡頭。

卻山行:再走山間小路。卻,再的意思。

綠陰:蒼綠的樹陰。陰,樹陰。

不減:並沒有少多少,差不多。

黃鸝(lí):黃鶯。

譯文

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賞析

寫初夏時寧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輕鬆愉快的心情。作者曾幾是一位旅遊愛好者。這首詩是他遊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抒寫詩人對旅途風物的新鮮感受。

(4)

憶江南

[ 唐 ]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部編版三年級必背古詩文及註釋

註釋

憶江南: 唐教坊曲名。

諳: 熟悉。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江花: 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

紅勝火: 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綠如藍: 綠得比藍還要綠。

如,用法猶“於”,有勝過的意思。

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譯文

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風景久已熟悉。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賞析

憶江南的作者是白居易,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瞭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後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透過對江南美景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江南的懷念和喜愛之情。

(5)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部編版三年級必背古詩文及註釋

註釋

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一年已盡。除,逝去。

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千門萬戶:形容門戶眾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

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賞析

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6)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部編版三年級必背古詩文及註釋

註釋

清明: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宮中以當天為鞦韆節,坤寧宮及各後宮都安置鞦韆,嬪妃做鞦韆之戲。

紛紛: 形容多。

欲斷魂: 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

斷魂:神情悽迷,煩悶不樂。這兩句是說,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借問: 請問。

杏花村: 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此影響,後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賞析

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悽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然而也就提出瞭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藝術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餘,索然興盡,而是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7)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唐代〕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部編版三年級必背古詩文及註釋

註釋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

憶:想念。

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市),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佳節:美好的節日。

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譯文

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賞析

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8)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部編版三年級必背古詩文及註釋

註釋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獨憐:唯獨喜歡。

幽草:幽谷裡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才調集》作“遠”。樹,《全唐詩》注“有本作‘處’”。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

橫:指隨意漂浮。

譯文

唯獨喜歡澗邊幽谷裡生長的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鳴的黃鸝。傍晚時分,春潮上漲,春雨淅瀝,西澗水勢頓見湍急,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

賞析

譯文

唯獨喜歡澗邊幽谷裡生長的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鳴的黃鸝。

傍晚時分,春潮上漲,春雨淅瀝,西澗水勢頓見湍急,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

(9)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註釋

大林寺:在廬山大林峰,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中國佛教勝地之一。

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豔盛的陽春景色。

盡:指花凋謝了。

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剛剛。

長恨:常常惋惜。

春歸:春天回去了。

覓:尋找。

不知:豈料,想不到。

轉:反。

此中:這深山的寺廟裡。

譯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盡的時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放。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惋惜,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裡來。

賞析

這首詩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寫得具體可感,形象美麗;而且還把春光擬人化,把春光寫得彷彿真是有腳似的,可以轉來躲去。不,豈只是有腳而已,看它簡直還具有頑皮惹人的性格呢。在這首短詩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寫得是如此的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如果沒有對春的無限留戀、熱愛,沒有詩人的一片童心,是寫不出來的。這首小詩的佳處,正在立意新穎,構思靈巧,而戲語雅趣,又復啟人神思,惹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