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前有長江天塹,後有龍虎金山,定都南京王朝為何大多短命?

從三國時期的孫武開始,南京便一直成為國家都城的“重點關注物件”,而南京這座歷史古城也成為同長安、洛陽和北京一樣的“六朝古都”,除了東吳孫權,還有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在這定都,當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也是暫時性的將南京作為都城,到了近代,中華民國的都城也一度定在南京。

然而,除了南京悠久的歷史之外,南京也有一個地方一直被人吐槽:那就是定都在南京的都城都很短命,拋開明朝暫時性的定都南京之外,我們會發現之後那些定都南京的都城壽命大多是沒有超過100年的,東晉算長久一點,而別的朝代大致維持在50到60年。

南京前有長江天塹,後有龍虎金山,定都南京王朝為何大多短命?

有人說,南京有“帝王之氣,可是無帝王之運”,也有人認為當年南京的風水被破了。

那麼定都南京城為何都會短命呢?

創業難守業更難的南京城

我們從南京城的地理來看,背後有龍金虎山構成了屏障,北面又有長江天塹,在古時候交通航運不發達的古代,這確實是一條令人難以逾越的鴻溝,當年晉滅吳用了15年,隋滅陳也用了整整10年左右時間訓練水軍最終才成功。

也因為其險要的地理環境,所以這也成為了歷代君王首選,所以南京也成為了都城的熱門地點。

然而,事實上除了這些之外,會發現南京城在別的方面再無優勢,一旦紫金山失守,那麼南京的古城牆是根本抵擋不住敵人的進攻的。

在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蘇峻之亂就可以說明這一情況,對於熟悉水軍作戰的軍隊來說,南京的長江天塹在他們眼裡啥也不是,而南京城牆又不足以抵擋敵人的進攻,因此他們只能將這一切都寄託在龍金虎山等天然屏障上面。

南京前有長江天塹,後有龍虎金山,定都南京王朝為何大多短命?

在當時南京外圍有六座城堡構件了南京的防禦體系,而一旦其中一座城池失守,那麼必然是金陵危險了。

兩晉南北朝時期,王敦之亂和蘇峻之亂都是因為沒有成功守住南京外圍的重要堡壘石頭城,以至於南京城防一夜之間轟然崩塌,東晉王朝瞬間變得岌岌可危。

所以這就是南京城不能久安的原因之一,因為他除了一條長江天塹之外就啥也不是,一旦敵人克服了長江天塹,那麼南京必然危矣了。

而從南京攻打北方政權也殊為不易,雖然長江被稱為天塹,但是北方軍隊從華東平原競直南下到達江邊卻是非常容易。南京城的江面甚寬,不好橫渡,也因此要發起大規模的北伐就必須先要立足淮南淮北之地,這也是孫權為何要多次發動大規模的合肥之戰的緣故。

南京前有長江天塹,後有龍虎金山,定都南京王朝為何大多短命?

南京氣候宜人,物產豐富,讓統治者不思進取

還有一點原因也是,之所以定都南京的王朝大多短命有一點就是因為其不思進取造成的,除了朱元璋和劉裕等少數帝王銳意北伐之外,很多人都被南方的物產也吸引了,因此在這之後就很快沉迷於“溫柔鄉”之中。

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政權南渡長江成為了偏安小朝廷,原本這些世家大族都是在北方紮根的,可是因為北方土地被人奪取了,因此他們只能南渡長江靠著擁立之功最終成為了東晉朝廷的實際掌權人。

對於門閥家族來說,天下蒼生在他們眼裡啥也不是,他們唯有看重的就是家族和自己的利益,對於他們來說一旦北伐,那麼他們必然要付出大量的財力和物力去支援北伐,這對於家族來說是極為不划算的,而且北伐不成功那麼自己的聲望也會下跌,影響自己在政治上的主動性。

也因此這樣,他們在軍事和政治上不採取主動,在這之後反而是貪圖安逸享受。南京江南開發最早的地方,也正是因為優越的自然條件,早早的就形成了魚米之鄉,在這裡擁有肥沃的土地和宜人的氣候,是難得的“溫柔鄉”。

南京前有長江天塹,後有龍虎金山,定都南京王朝為何大多短命?

因此兩晉歷史上那些南渡長江的世家大族們一旦到了南京就會立刻變得不思進取起來,皇帝擴建都城,臣子置辦產業,整天歌舞昇平,鶯鶯燕燕的享受生活,對於祖逖、謝玄等少數北伐大臣的建議是全然不理,只要自己“醉在當下”就行。

也就是這種懈怠的風氣讓整個江南的朝政愈發腐敗,《孟子》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用來形容當年的南朝統治者是最為貼切的。

南京前有長江天塹,後有龍虎金山,定都南京王朝為何大多短命?

因此與其說南京沒有帝王之氣,倒不如說定都南京的王朝滅亡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