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皇帝”劉邦:一生作詩2首,卻力壓乾隆4萬首,成千古絕唱

文學創作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精神文明裡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溫飽已經解決的時代裡,精神食糧就顯得尤其重要了。有道是飽暖思淫慾,雖然話是糙了點,但還是十分有道理的。

在古代,文學創作更是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頂峰,不管是太平盛世還是戰亂年代,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甚至連九五至尊的皇帝都能“附庸風雅”寫出極具膾炙人口的詩詞句來。

比如後唐皇帝李煜,在詩詞藝術上的造詣在文學上可是十分高超,比如文武雙全,博覽經傳的魏文帝曹丕,比如寫出《春江花月夜》《飲馬長歌窟行》兩首千古絕唱的隋煬帝楊廣,還有那個流傳於世四萬多首以量著稱的乾隆皇帝弘曆。

“文盲皇帝”劉邦:一生作詩2首,卻力壓乾隆4萬首,成千古絕唱

這裡面就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了,

乾隆皇帝傳世之作有四萬多首,但是他能夠“拿的出手”的佳作卻寥寥無幾,

相反被人稱為

“文盲皇帝”的漢高祖劉邦一生就寫詩兩首,卻力壓乾隆四萬首,

簡直是令人拍案稱奇。

壯志凌雲的《大風歌》

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大風起兮雲飛揚”這句話,其實這是漢高祖劉邦在御駕親征,擊敗英布班師回朝,路經老家沛縣途中時有感而發做出的詩詞。這首《大風歌》前後也只有三句,但是裡面飽含的情感卻是十分充沛的。

“文盲皇帝”劉邦:一生作詩2首,卻力壓乾隆4萬首,成千古絕唱

在這首詩問世的前幾年,剛建立的漢王朝根基不穩,先後經歷了燕王、韓王、陳豨,英布造反,雖然都被一一平定了。但是漢朝北部還有匈奴在外虎視眈眈,可以說此時的漢王朝處在一個內憂外患的狀態下。

劉邦路過老家時,回首自己戎馬半生才有如今的榮華富貴,但是此時卻又遇到了如此困境,一股蒼涼又悲壯的豪氣突然湧上心頭,《大風歌》就問世了。

寥寥三句卻道盡了一個帝王的豪情,第二句“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寫出了劉邦的“威”,他的四海沉浮,但是他卻沒有一直沉浸在勝利喜悅之中,畫風一轉第三句又寫“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達了他當時求賢若渴的心態,也對四海昇平的現象做出了一個希冀。

“文盲皇帝”劉邦:一生作詩2首,卻力壓乾隆4萬首,成千古絕唱

如此言簡意賅又具有充沛感情的作品,《大風歌》能夠成為千古絕唱可見絕非是浪得虛名。這首詩立意之高,而且讀起來又朗朗上口,也適合傳唱,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創作出來了。

無奈之下創作的《鴻鵠歌》

無獨有偶,

劉邦除了《大風歌》,還有一首《鴻鵠歌》

也是他代表作。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在劉邦晚年時候,因為立禇之事未能遂願作成的。

“文盲皇帝”劉邦:一生作詩2首,卻力壓乾隆4萬首,成千古絕唱

眾所周知古代皇帝立太子都是立長不立賢,如果立賢不立長,那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是撥亂祖宗禮法,要被世人唾棄的。

但是劉邦當時認為皇后呂雉的兒子劉盈生性懦弱,沒有殺伐果決之氣勢,難堪太子大任,無法掌管一個國家。而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文武雙全,性格也隨自己,因此有意立劉如意為太子。

只不過在禮法面前劉邦也無能為力,再加上當時呂雉為了鞏固自己兒子太子之位,竟然將“商山四皓”這四位大能都請來為劉盈坐鎮,在此種情況下劉邦只能無奈同意劉盈繼續擔任太子之位。

“文盲皇帝”劉邦:一生作詩2首,卻力壓乾隆4萬首,成千古絕唱

只可惜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皇帝,在暮年之時看著自己權力一步步被架空,漸漸散發出一種對於一件立禇之事都無法親自做決定的無奈,痛苦之情。

為此他在戚夫人再次來到自己面前懇求時,無奈之下做出了這首《鴻鵠歌》。“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也是寥寥幾句,就藉以飛天的鴻鵠比喻自己如今的處境,傳達了劉邦當時難以直述的多重情懷。

《鴻鵠歌》相較於《大風歌》多了幾縷惆悵悲傷之情,也展現了晚年時劉邦生活的境地。在外戚當權的朝堂中,曾經的帝王逐步已經沒有當年的雄姿,再想一飛沖天已經難於上青天了。

“文盲皇帝”劉邦:一生作詩2首,卻力壓乾隆4萬首,成千古絕唱

這也是

劉邦一生作的兩首詩

,因為他每首詩都感情充沛,都是有感而發,因此

成為了千古絕唱

所謂的文盲皇帝

其實說劉邦是“文盲皇帝”還是有點太過誇張了,只是相對於那些有前人打江山後人享受的皇帝,他的文化素養確實要低一點,因此才會被稱為“文盲皇帝”。

“文盲皇帝”劉邦:一生作詩2首,卻力壓乾隆4萬首,成千古絕唱

再加上劉邦作為開國皇帝不是靠文化取勝,他依靠的更多是他的人格魅力。

劉邦生年不祥,歷史中只記載他出生於沛縣,從小就性格開朗,寬厚仁愛,做事不拘小節因此有很多朋友。長大一點他不喜歡勞動,讀書也是一知半解,只能說是認識幾個字,因此在家裡一直都是父母教育弟妹的反面教材。

不過劉邦此人有個特點,那就是他人緣特別好,可以說是廣交天下好友,這也為他今後的帝王霸業奠定了人力基礎。

“文盲皇帝”劉邦:一生作詩2首,卻力壓乾隆4萬首,成千古絕唱

所以這個經歷過戰亂,經歷過改朝換代的開國皇帝有感而發的作品能夠成為千古絕唱是無可厚非。不像乾隆皇帝,他所處的清朝,對外早有爺爺康熙帝平定了三藩之亂,對內也有父親雍正皇帝兢兢業業留給了他一個海晏河清的大清,而他只需要守業就是了。

因此這個沒有吃過苦的帝王為了附庸風雅寫的作品,其立意,其感情肯定沒有劉邦深刻,在四萬首詩詞中也找不到一首比得過劉邦的詩詞。

“文盲皇帝”劉邦:一生作詩2首,卻力壓乾隆4萬首,成千古絕唱

小結:

文學創作不能為了創作而創作,正所謂“少年不知愁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這種狀態下出來的作品只能是不倫不類的四不像。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再到元曲清小說,細數這裡面出名的作品,哪一個是隨隨便便出來的?哪一個又是毫無意義的作品呢?

可見我們要想創作出普羅大眾接受,創作出一個真正的好作品,勢必要從立意出發,要遵從內心由感情而發,如果一味地用華詞麗藻堆砌,最終只會留下一篇空有其表,沒有靈魂的文章,令人無法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