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究竟是貪腐能官?還是救時宰相?

張居正,想必作為大明朝歷史粉絲的小夥伴都不陌生。而且作為大明朝必看歷史書的《萬曆十五年》就是以萬曆皇帝和張居正為主的歷史必讀書。

張居正:究竟是貪腐能官?還是救時宰相?

所以,說張居正,咱們就要先說說萬曆帝。

萬曆小皇帝上位早,所以說,早上位的皇帝沒有實權,除了賣臉坐檯,國事幾乎都是自己的母親和當時的首輔大臣張居正處理。

張居正:究竟是貪腐能官?還是救時宰相?

可能就是因為從小就不需要自己擔心朝政,也沒有人威脅他的皇位,小皇帝就一直玩物喪志,以後長大了,也就是玩玩玩,所以才出來了「萬曆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宦官當政」的說法。

但是說起來真是奇怪,人家皇帝就算是玩兒,也沒有說把江山玩垮了——內能平造反,外能平倭寇(日本),而且時不時就親自出徵,大勝而歸。

所以,在萬曆皇帝統治的大明朝,雖然不說萬曆盛世,但是人家這個國家治理的安安穩穩的。

史學家也說這個一個奇葩——首先是這個皇上是“奇葩”,也說這個宰相張居正是個奇葩。

一提到張居正,就可以想到一個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張居正:究竟是貪腐能官?還是救時宰相?

是的,在張居正在朝時,就算是皇上也敬他三分,為什麼?因為這個皇上的老師。

再次,就是張居正的功績,無人可敵。

咱不說別的,就說說他最被人稱道的“張居正改革”,這項改革被後人認為是“商鞅改革”、“秦始皇改革”“隋唐革新”後的對封建統治對深的改革了。

想當初,張居正擔任宰相的時候,其實也是臨危受命,當時大明朝時運不濟,民族矛盾、社會矛盾的內部矛盾不少,而且更倒黴的是,外面的番邦倭寇也是常常過來擾亂我國。

所以,攘外必先安內,改革必須行動!

就這樣,在萬曆皇帝的“不聞不問”下,張居正獨掌大權,實施改革,成果斐然。解決了社會矛盾、民族矛盾,尤其在財政方面,格外的突出。

由於他稅法的改革,愣是讓已經窮得不行的大明朝,重新回到盛世狀態。

什麼概念?我幾天前還撿破爛呢,過些日子我就在福布斯富豪榜上面了。

恐怖吧,太恐怖了。

所以很多人都相傳,張居正是會鬼神之術。(當時很多人懷疑他會“大搬運”;大搬運:一種邪門歪術,可以將別人的錢搬到自己這裡。)

張居正:究竟是貪腐能官?還是救時宰相?

但不管如何,他改革的成功,正是驗證了他的能力,而也被人冠上了“救時宰相”的稱號。

我們在上高中歷史講到張居正的時候,都很亢奮,對於我們來說,張居正在那個時候的存在,其實跟皇上沒什麼區別了,如果可以像他那樣,貧民出生最後位居高官,手握大權,可就厲害了。

但是老師跟我們說了一句話:“人無完人,再好的人,也有缺點。”

似乎,這個人好,也是大家說的,這個人不好,也是大家說得。

所以,對張居正,便有了“他和三十二抬大轎不得不說的秘密”。

想當年,張居正他爸爸去世他回鄉奔喪,就坐著這頂三十二抬的轎子回去的,而且隨行有童子、和一隊鳥銃手(戚繼光所訓練的護衛軍,一個鳥銃手可敵六個軍兵,戚繼光曾經得利於張居正,所以當張居正奔喪的時候便送了他一隊保護他)

三十二抬大轎是什麼概念?

在記憶中,我們總是聽說八抬大轎,那就已經是皇后級別的人才能坐了,可想而知這個三十二抬大轎是個什麼狀況了。

史料記載,這頂轎子就如同一個可以移動的小居室,裡面可躺可坐可放小衣櫃,如果累了,還能再上一個小童子給主子捏肩捶背。

張居正:究竟是貪腐能官?還是救時宰相?

好吧,咱們迴歸正題:你以為“三十二抬”大轎是真的嗎?(假笑)

很多人都喜歡從“三十二抬”大轎下手,說張居正是一個有野心且沉迷女色,迷戀榮華富貴的人。

而在大清朝的另外一個史學家告訴我們,這一切是誇張寫作手法。

這位史學家就是我們都熟悉的鐵齒銅牙紀曉嵐。

張居正:究竟是貪腐能官?還是救時宰相?

紀先生在編寫《四庫全書》的時候就說了,關於“三十二抬大轎”問題,出自於野史,只可參考,不可全信。

是啊,不可全信。

據考證,那抬轎子真不是三十二抬,準確來說只有十二抬。

但這又如何?

在那個時候,人們說他貪不貪,他是否沉迷於美色,都不重要。最要命的是,萬曆皇帝覺得他要造反。

是君臣?還是師徒?還是說,你要謀朝篡位當皇上?——萬曆皇帝。

就算是再貪玩的皇帝也感覺到了危險的氣息,隨後到了之後,萬曆皇帝慢慢掌權,張居正慢慢老去,再後來他死了,萬曆皇帝便拋了他的墳。

臣伴君王,羊伴虎。

你永遠都猜不透皇上什麼什麼,如同女孩的心思一樣,你別猜。

張居正:究竟是貪腐能官?還是救時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