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機構如何提供安寧服務

筆者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臨終患者要經歷的五個時期:否認期、憤怒期、協議期、抑鬱期、接受期,在不同的時期,養老機構給予不同的臨終關懷,對臨終患者是否能安心地走完最後一程十分重要。

(1)否認期

患者表現不承認自己患了絕症或病情已惡化,認為可能是醫生錯誤診斷,企圖逃避現實。

此時,患者焦慮急躁、心神不定、要求複查、少數者有自殺行為。

對策:不將病情全部揭穿,以保持患者心中一點‘希望’,逐步適應現存事實。爭取家屬的合作,密切觀察以防不幸事件發生。

(2)憤怒期

患者表現為已知病情,但不能理解,氣憤命運捉弄自己和將失去的健康與生命。

他痛苦、怨恨、常以謾駕或破壞性行為向家屬或照顧者發洩內心之不滿。

對策:提供時間和空間讓患者自由表達或發洩內心之痛苦和不滿,必要時適當應用鎮靜劑,制止和防衛患者的破壞性行為。

(3)協議期

患者表現為:承認已存在事實,不再怨天尤人,而是不斷提出要求、期待好的治療效果。他對過去錯誤行為表示悔恨,請求寬恕。

對策:對患者的種種‘協議’或‘乞求’,可採取適度的‘欺騙’方法,做出積極治療與護理的恣態,在生活上給予更多的關心與體貼。

(4)抑鬱期

患者表現為憶認識自己的病治療無望,身體日益衰弱、痛苦日漸增長,並消沉、低落和絕望,急於向家人交代後事,願親人守候。

對策:鼓勵和關心臨比利時患者, 解決實際問題,儘量帶去快樂,增加其希望感。

(5)接受期

患者表現為感到已完成人生一切,重要事情已安排妥當。他對死亡不再恐懼和悲傷,情緒變得平靜和安詳。

對策:提供安靜、整潔、舒適的環境和氣氛,幫助患者了卻未竟的心願和事情,讓家屬多陪伴患者和參與護理,使患者心靈得到慰藉。

以上5個階段不一定按順序發展,有時交錯、有時缺如。各個階段時間長短也不同。

另外,我國學者臨床觀察發現,我國臨終患者在否認期前還有一個迴避期,即患者和家屬均知真情,卻彼此隱瞞、故意迴避。

對策:採取相應的迴避態度,不急於真實病情告訴患者,可尋找機會用暗示方法慢慢滲透,甚至有的患者需要一直迴避至最後

養老機構如何提供安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