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源頭終被找到,意想不到的是僅有碗口大小,禁止任何人靠近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長河,同樣被譽為

“母親河”,佔地面積約

5464公里,曾有不少詩人見到黃河後紛紛作詩感慨。

其中李白的形容黃河的詩句讓我們倒背如流,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這便是李白看到黃河後的有感而發。

不少人透過李白的詩句揣測,黃河水的來源在哪?難道真的是從天上奔騰而來?

黃河的源頭終被找到,意想不到的是僅有碗口大小,禁止任何人靠近

當然這是不現實的,但由於古代各方面發展都不發達,所以人們並不知道黃河水的源頭究竟來源於哪裡,只知道它波瀾壯闊。

黃河的面積十分龐大,一般古人是很難做到精準測量黃河的長度的,所以沒人知道黃河的源頭來源於哪裡。

在古代人們

沒有飛馳的交通工具,只有馬或是馬車,如果出遠門,去另一個城市,都是要靠騎馬才能抵達另一個地方,而且沒有十天半個月是不可能到達的。

黃河的源頭終被找到,意想不到的是僅有碗口大小,禁止任何人靠近

如果古人想要知道黃河的源頭或黃河的具體長度,必須要一步一步的來測量,這件事放在古代沒人能做到。

所以種種原因,在封建時期才沒能有具體的黃河長度和源頭的資訊,導致古人對黃河源頭解答一直都是自己的猜測或是從那詩人口中得知。

想要測量黃河源頭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即便是這樣,古人也未曾放棄過想要探知黃河源頭的求知慾。

漢朝時期,人們開始對黃河充滿好奇心,當時漢武帝對黃河非常感興趣,他派人來到西域,邊發展

交流

西方文化邊尋找黃河的源頭。

黃河的源頭終被找到,意想不到的是僅有碗口大小,禁止任何人靠近

漢朝時期,人們開始對黃河充滿好奇心,當時漢武帝對黃河非常感興趣,他派人來到西域,邊發展

交流

西方文化邊尋找黃河的源頭。

這個揹負使命的人名叫

張騫,

他帶著命令來到黃河,沿著黃河邊足足走了兩個月都沒找到盡頭,突然有一天遇到一個美麗的女人,她家住在這附近,此女名叫織女是個非常熱情好客的女人。

她不僅沒對

張騫

產生警惕,反而熱情款待,讓他到家裡來做客,

張騫

走了那麼久也很累,他覺得在此地多停留幾日,過一陣子

張騫打算返程

織女

拿出一塊

玉石

送給了

張騫

回到家鄉

後,他

玉石

獻給

漢武帝,並

稱黃河的源頭在天上。

黃河的源頭終被找到,意想不到的是僅有碗口大小,禁止任何人靠近

從此民間開始傳有關黃河源頭的說法五花八門,但並沒有一個是真實的,

李白寫

關於黃河的詩句幾乎每個人都聽過背過。

他能創作出這樣的詩句,完全是因為他在這附近生活過一段時間,他親眼見過黃河,被那氣勢磅礴的樣子深深是震撼住,從而寫出這種詩句。

隨著時代不斷變化,科技發展越來越發達,人們透過科技和交通的手段精準測量了黃河的面積,尋找到了它的源頭在哪。

黃河的源頭終被找到,意想不到的是僅有碗口大小,禁止任何人靠近

黃河位於

青海腹地,

河源一為扎曲,二為約古宗列曲,三是卡日曲。

而這裡提到的

卡日曲

就是

黃河的

真正

源頭,

此地乾旱是常有之事,但即便如此黃河的五個泉眼也不會乾涸。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黃河如此壯大,而它的源頭只有碗口那麼大,很難想象,它是如何製造出如此波瀾壯闊的場景。

黃河的源頭終被找到,意想不到的是僅有碗口大小,禁止任何人靠近

黃河水非常汙濁,而黃河源頭的水卻想法,幾乎清澈見底

大家都知道,黃河的水是汙濁水質不輕的,但黃河的源頭水清澈見底,與黃河水差距非常大。

其實黃河之所以會變成黃色,於人們的生活習慣活動也有關,隨著時代不斷髮展,人口也逐漸增多,由於人們居住的地方已經不夠分配,不得已開始開發其他荒地,久而久之被開墾過的地方黃土鬆動,黃河失去了保護的綠植,因此黃土和河水融為一體。

因此顯得黃河水非常渾濁,反而越是源頭越清澈,黃河源頭自打被眾人知道後,很多人都想去親眼見識一下這場景,為能保護好黃河,也為了人們的安全著想,黃河源頭被禁止參觀靠近。

其中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風險,比如沼澤之類的事情,這些對人們的安全都是十分不利的。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宣告: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