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之戰:吳三桂一戰擊斷“八旗軍脊樑”,陣斬清朝41名八旗將佐

“遙天今日捷書來,萬里歡聲動地開”

,這是康熙在收到永興之戰捷報之後趁興寫下的一首詩。

在清廷的削藩政策之下,平西王吳三桂歸而復叛,隨後在衡州登基,自稱大周國皇帝,清朝大軍接連攻破永興等城,直逼衡州,於是,吳三桂的軍隊與永興展開激戰。這一戰打得異常的慘烈,清朝軍隊也受損嚴重,41名八旗將佐命喪吳三桂手下,清廷士氣為之一滯。

永興之戰:吳三桂一戰擊斷“八旗軍脊樑”,陣斬清朝41名八旗將佐

那麼,永興之戰的最終結果如何呢?吳三桂又為什麼要對清廷降而復胖呢?我們不妨把目光投向明朝末年,從吳三桂降清說起。

01

吳三桂降清

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煤山自縊,中華大地的格局瞬間改換,為明廷鎮守邊關的吳三桂也必須面臨著新的選擇。

此時的中華大地上,主要有著三方勢力,一方是盤踞在關外,對中原虎視眈眈的滿清,一方是佔據了北京的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還有一方便是零散分佈在南方的明朝殘餘勢力。良禽擇木而棲,在新的歷史格局之下,如何抉擇成為了吳三桂要考慮的問題。

永興之戰:吳三桂一戰擊斷“八旗軍脊樑”,陣斬清朝41名八旗將佐

首先,南明集團力量分散不說,且在南方,很難與吳三桂形成呼應,所以第一個被吳三桂排除在了選擇範圍之外。而在大順政權和滿清之間,吳三桂最先的選擇其實是李自成的大順政權。

從傳統的正統觀念來說,古人認定正統一看是否前代,二看是否中國種族,三看是否佔領舊都。與明朝後胤相比,李自成無疑是無可辯駁的叛逆,但與關外的滿族人相比,已經攻佔了北京城的李自成大順政權就顯得“正統”多了。

從實際情況來說,吳三桂與滿清互相征戰多年,結怨已深,而且滿清實力強橫,就算吳三桂歸附也未必能得到重用。而李自成的闖軍雖然佔領了北京,但不過是趁著明朝外強中空的兵力佈局和明朝末年朝廷盡失民心的形勢,真要論起來,闖軍的實力未必太強。所以吳三桂率軍投效,自然也會有更多的話語權。

永興之戰:吳三桂一戰擊斷“八旗軍脊樑”,陣斬清朝41名八旗將佐

但是闖軍進入北京之後的種種舉動,卻生生把吳三桂逼向了清軍一邊。首先闖軍攻佔北京之後,向舊臣官僚索要財物,吳三桂的父親也在勒索之列,甚至被叛軍拷打,而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也被叛軍擄走,這些事情徹底打消了吳三桂歸降大順的想法,轉而投向了清軍的陣營。

而吳三桂和清軍鏖戰多年,為了博得清軍的信任,他不得不交上一份合格的投名狀。首先,他對大順軍窮追猛打,最後成功地將大順軍打得潰不成軍,李自成也在兵敗途中身死。其次,他對南明朝廷趕盡殺絕,徹底消滅了永曆政權。

事實證明,吳三桂的這次政治投機十分成功,清廷十分信任倚重他,封他為平西王,鎮守一方,天高皇帝遠,在他管轄的雲南一帶,吳三桂基本上上享受著最高的權勢。那麼,吳三桂又為什麼要反叛清廷呢?

永興之戰:吳三桂一戰擊斷“八旗軍脊樑”,陣斬清朝41名八旗將佐

02

吳三桂叛清

吳三桂叛清的最直接原因便是康熙的削藩政策。清朝入關之時,封了吳三桂等三位藩王,可隨著局勢穩定,三藩就漸漸成了中央政權的心頭之患,於是,勵精圖治的康熙帝決意削藩。

平南王尚可喜請求歸老的奏章成為了康熙推行削藩政策的契機,尚可喜的本意是自己是自己回鄉養老,將爵位傳給兒子,但是朝廷卻故意偷換了概念,將“歸老”曲解為“撤藩”,並且迅速通報全國。

說是通報全國,其實最主要還是暗示吳三桂和耿精忠這兩位剩下的藩王,尚可喜都已經請求撤藩了?你們怎麼還不上表?果然,不久後吳三桂和耿精忠都上表請求撤藩。

永興之戰:吳三桂一戰擊斷“八旗軍脊樑”,陣斬清朝41名八旗將佐

那麼,吳三桂是真的願意接受撤藩嗎?顯然不是。吳三桂之所以上表請求撤藩,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試探康熙帝撤藩是針對尚可喜還是衝著三藩來的,第二也是給康熙形成壓力,他料定康熙就算想要撤藩,也一定是徐徐圖之,斷然不敢一下子把三藩全部撤掉。

但是康熙的魄力超出了吳三桂的想象,他同意了吳三桂和耿精忠的撤藩請求,決意一勞永逸,在同一時間三藩齊撤。如意算盤落空的吳三桂急眼了,已經攥在手裡的權力如何肯乖乖交出去,於是他舉起了反清大旗。在清初歷史上,影響重大的三藩之亂由此開始了。

03

永興之戰

吳三桂起兵之時,已經是晚年,他的打算便是一戰功成,就算不能推翻清廷,問鼎天下,也要和清廷劃江而治,然而事實證明,吳三桂只是妄想。

永興之戰:吳三桂一戰擊斷“八旗軍脊樑”,陣斬清朝41名八旗將佐

戰爭越拖越久,吳三桂的年齡越來越大,隨著所剩歲月的減少,吳三桂稱帝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於是他示意手下人勸進,吳三桂本人也在“天意民心”的擁戴下,在衡州築壇登基,當上了皇帝。

但是,稱帝並沒能扭轉佔據局勢,清朝大軍先後攻佔了永興、桂東等城,劍鋒直指衡州。永興本不過是一個尋常的地界,但由於吳三桂在衡州稱帝,永興就成為了一個雙方必爭的咽喉之地。

吳三桂調集大軍,要在永興與清朝軍隊決一死戰。面對來勢洶洶的吳三桂軍隊,清廷一時竟不能抵抗,在吳三桂的指揮之下,手下將領奮勇殺敵,駐守在永興城的八旗軍隊損失慘重,41名八旗將佐葬身永興,以致後世有人說這一戰直接擊毀了八旗軍的脊樑。

永興之戰:吳三桂一戰擊斷“八旗軍脊樑”,陣斬清朝41名八旗將佐

然而,或許是天意如此,正在康熙為如何救援永興發愁之時,吳三桂卻突然患病而死,吳軍不得不撤退,永興之圍就這樣被輕而易舉的化解了。清朝軍隊趁勝追擊,最終平定了三藩之亂。

04

結語:

其實,吳三桂病死只算是一個偶然事件,就算吳三桂身體健康,三藩之亂也註定會被平定,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原因很簡單,當時天下局勢已定,和平和統一才是大勢,分裂和戰亂註定會失敗。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