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憂天的中概股大敗局

7月24日,“雙減”政策正式出臺,政策的嚴厲程度遠超市場的預期。從根本上關閉了中概教育股的上市融資通道,嚴厲的監管引發了市場對中概股上市的擔憂,市場一度傳聞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路徑將被切斷。

市場對VIE結構的擔憂,引發了中概股暴跌。K12教培股成為一片血海,高途、好未來、新東方跌幅均超過70%,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美團在港美股市場上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跌幅,恆生科技指數更是創出指數成立以來的新低。

轉眼間,資本市場的寒冬似乎又要來臨,瑟瑟發抖的投資者再次感受到迷茫與恐懼,等待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杞人憂天的中概股大敗局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01

是監管不是殲滅

面對大跌,市場不斷湧現出“2021中概股大敗局”的聲音,它們背後的邏輯無非在於:中概股的將成為中美關係博弈的“新戰場”。

然而,這種延續過往邏輯的推測顯然是站不住腳的,中概股大敗局相關言論在之後被相關機構給一一否認。在8月1號,早上證監會再次明確的答覆市場相關疑問:

上市地點選擇

:

一直以來,我們對企業選擇上市地持開放態度,支援企業依法合規選擇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要求:

企業不管在哪裡上市,都應當符合上市地、運營地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

監管目的:

當前,中國主管部門對有關行業進行規範管理,目的是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市場主體持續健康發展。

監管實施:

在制度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中國證監會將與有關部門密切溝通,進一步統籌處理好投資者、企業、監管等各方關係,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

杞人憂天的中概股大敗局

(圖片來源:中國證監會)

可以看出,監管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並未對中國企業赴海外上市進行任何的限制,唯一不同是,中國加強市場主體的監管,而並是加強資本市場限制性的監管。

今年以來,無論是雙減政策,還是反壟斷,監管機構聚焦於維護市場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保證市場主體的合法合規的商業運營

網際網路新經濟商業模式的產生,給市場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活力,其市場貢獻是有目共睹。不過,隨著網際網路新經濟商業模式不斷的深入發展,一些破壞市場公平競爭、洩漏使用者隱私資料等野蠻新經濟商業模式出不斷湧現。

面對網際網路新經濟發展的弊端,監管出面治理完全是情理之中。

一些平臺經濟野蠻生長模式帶來不合理營收增長得到遏制,雖然短期帶來股價的陣痛,但長期來看市場的成長環境將更加的健康。正如90年代初,美國限制了微軟、IBM等巨頭壟斷的發展,才有後面蘋果、谷歌、亞馬遜的百花齊放。

02

海外上市企業的未來是重獲新生

中概股的監管引發的股價震盪,讓投資者的恐慌。資料顯示,約有330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交易所上市。根據分佈圖顯示,今年年初以來累計的漲跌幅顯示,有207家中概股下跌,123家中概股上漲,其中阿里、京東、百度等新經濟權重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大多數的中概股大多處於下跌狀態。

杞人憂天的中概股大敗局

(資料來源:金時財經、東方財富Choice

加強監管的確

資本市場

帶來

動盪,但短期的動盪

換來新的成長。

近年來網際網路新經濟的高速發展,在利益的驅使下資本的瘋狂的湧入這些行業,無序的發展破壞市場經濟的生態。因此,監管部門的強監管,引發行業的大洗牌是為了重塑健康的市場經濟生態。

目前,海外上市企業總體呈現出存量博弈的特徵,從短期來看,資金大規模流出、為後續IPO規模募資存在不利的影響,但長期來看,隨著監管的完善未來海外上市企業必將迎來新的上市熱潮。

從市場風險偏好來看,市場對於監管的政策和資金流出的焦慮情緒已經基本釋放完畢,市場已經逐步迴歸理性。同時,在政策端,國內政策再提“跨週期調節”,對經濟面臨新的風險挑戰有清楚認識,宏觀層面更加希望市場保持增長的活力。

總的來說,海外上市的個股市場短期或將繼續處於調整階段,但市場總體的情緒已經得到釋放。主動監管雖然會迎來短期震盪,但長期來看,主動監管才能海外上市企業的重獲新生。因此,中概股大敗局只不過是重生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