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了幾十年還是童生的周進,捐監生之後為何連中舉人、進士

周進是《儒林外史》中出場的第一個“儒林”人物,出場時已60多歲,還是個童生。教授了3年的顧小舍人中了秀才,他也就失業了。正好薛家集的人準備辦個私塾,經人介紹把他請去坐館。

考了幾十年還是童生的周進,捐監生之後為何連中舉人、進士

因為人呆板不討喜,薛家集的人早想把他辭了,但礙於介紹人的面子。後來連介紹人也嫌他呆頭呆腦,不知道常來感謝,便由著眾人把他辭了。就這樣,一年之後,周進又失業了。

六十多歲,秀才考不中,也沒有書教了,連吃飯都成問題了。姐夫看不過去,正好要出外做生意,就拉他出來做個記賬先生。這時候的周進可謂到了他科舉人生的低谷,不出意外的話,他將與科舉一途分道揚鑣,在姐夫的幫襯下做點小生意了此殘生。

考了幾十年還是童生的周進,捐監生之後為何連中舉人、進士

如果周進的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儒林外史》也就失去了對科舉制度的批判和諷刺意味。為此吳先生用他的神來之筆,安排了一場看貢院的戲碼。

隨著姐夫和幾位商人來到省城之後,周進閒來無事,到街上閒逛,聽說城裡在修理貢院。對於他這個讀了幾十年書的老童生而言,貢院可謂是個神聖的地方,他做夢可能都想著能坐在裡面考一場。想進去看看,卻被看門的用鞭子打了出來。

考了幾十年還是童生的周進,捐監生之後為何連中舉人、進士

次日,姐夫花了點小錢,周進如願進了貢院。進得貢院之後,幾十年來屢試不第的種種情愫,鬱結於心,一時發作起來。直覺眼裡發酸,長嘆一聲,一頭撞到號板上,昏死過去。醒轉過來之後,嚎啕大號,直哭到吐血。眾位商人瞭解情況之後,給他湊了二百兩銀子,剩下的姐夫出了,給他捐了個監生。

有了監生身份就可以參加鄉試,周進一考,中了舉人。同年,進京會試,一考,又中了進士。

考了幾十年還是童生的周進,捐監生之後為何連中舉人、進士

為什麼考了幾十年,連秀才都考不中的周進,參加鄉試、會試都是一次過呢?

一可能是作者吳先生的刻意安排,透過描寫周進中與不中時眾人對他截然不同的態度,體現科舉在當時的社會意義,說明隨後出場人物醉心科舉的原因。

二可能是歷屆院試考官水平不夠,不能理解周進的文章。這一點參照周進看范進的考卷,看第一遍很不喜歡,“這樣的文字,都說的是些什麼話!怪不得不進學!”看第二遍覺得有點意思,直到看第三遍才覺得字字珠璣。

為什麼同一篇文章,看第一、第二、第三遍的體會不一樣呢?其中固然有周進的同情分,卻不是主要因素。周進和范進都是院試屢試不第,鄉試和會試一帆風順,不可能次次都是因為被同情才中的。這得回到八股取士本身,因為八股文格式固定,內容來源於儒家經典。就像周進第二遍看考卷時,是想著尋找“一線之明”。八股文字身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意義,或許主要是看考官如何理解。

總結起來,周進幾十年考不中秀才,舉人、進士卻都是一次中,原因可能是作者的安排,或者是監考官水平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