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演變和發展

中國繪畫領域,人物畫的歷史較悠久。在封建社會,由於封建統治階級把繪畫作為政治宣傳、教育工具,起著“成教化,助人倫”的作用,所以,在繪畫領域裡,人物畫首先得到發展,繪畫技藝迅速地成熟。

美術史中對人物形象的描繪古已有之,我國原始美術中的

《人面魚紋盆》

、將軍崖巖畫等就是最早的例子,其中都有對

人類形象

的描繪。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演變和發展

人面魚紋盆

魏晉時期的中國人物畫成為獨立畫科

①在這之前的戰國帛畫《人物馭龍圖》《人物龍鳳圖》對人物的描繪中,已經注意發揮線描的表現力,已具備了國人物畫的第一個風格特徵:以線造型。這一點在東晉顧愷之代表作品《女史箴圖》中表現突出,顧愷之對圖卷中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以線造型,線條以連綿不斷、悠緩自然的形式體現出節奏感,線的力度略有控制,並將自戰國以來形成的“高古遊絲描”發展到了完美無缺的境地。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演變和發展

人物龍鳳圖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演變和發展

人物御龍圖

②顧愷之作為東晉最偉大的畫家和早期的繪畫理論家,他的繪畫實踐和理論對中國繪畫產生了重要影響。他調人物畫創作要注重人物精神面貌的描寫,尤其注重眼神的描繪,進一步強調了“

傳神寫照

論,對由顧愷之“傳神寫照”論引申的對“以形寫神”能力的重視,是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第二個特徵和技法要求

③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第三個特徵是人物畫具有記功錄事功能,並且體現社會意義和政治目的:“

成教化、助人倫

”,具有題材的道德性。這一特點在唐代閻立本《歷代帝王圖》《步輦(nin)圖》中亦有表現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演變和發展

步輦圖

唐代是中國人物畫走向成熟的時期

①初唐閻立本繼承傳統又有進一步發展,其代表作《步輦圖》描繪的是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聯姻的歷史事件,具有政治意義。畫中對神情的刻畫十分到位,以線造型;在人物位次上,集中體現了人物畫的又一特徵:“

主大從小,尊大卑小

”,這一點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T形帛畫中已有表現。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演變和發展

T形帛畫

②吳道子對中國人物畫中線的發展值得一提。他線上條運用上滲透著強烈的情感,從而大大提高了繪畫藝術中諸種表現因素的統一;他用以組成形象的線條,富有運動感、節奏感,被稱作“

吳帶當風

”。

③仕女畫早在初唐就受到重視,並已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現。盛唐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中,反映出了中國人物畫的又一特徵:畫面背景留白,計白當黑。不設定背景,僅以人物的配置、馬的跑動和色彩的運用襯托出春天的氣息,主題明確。

宋代至清後期人物畫

①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在用線上顯出“吳帶當風”的特色。李公麟的人物畫長於形象塑造,

能畫出不同地域、民族、階層的人物特點,勇於突破陳規,別創新樣。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演變和發展

朝元仙仗圖區域性

②明清人物畫相對前朝較弱,直至晚明時代,人物畫得到振興,出現了陳洪綬、崔子忠、丁雲鵬、吳彬等畫家。他們糅合晉唐五代傳統與民間藝術傳統,在浙派和吳派之外,獨樹一幟,開闢出一條“

寧拙勿巧,寧醜勿媚

”的藝術道路,反映了明末清初書畫藝術共同追求的一股時代風尚。題材多道釋人物,造型誇張變形,饒有裝飾意趣,筆法道勁,設色古雅,稱得上是人物畫史上的

變形主義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演變和發展

陳洪綬《水滸葉子》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演變和發展

崔子忠人物畫

③與此同時的曾鯨及其波臣派,在人物畫的創作上更具特色。曾鯨創

墨骨畫法

,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不光注重表現人物的外貌特徵,而且深入揭示人物的精神氣質。在畫法上他既吸收民間寫真的傳統技巧,又糅合文人畫的審美取向,力圖出新,故而其作品文質相間,形成獨具特色的風格。最擅長描繪文人學者的肖像,如《王時敏像》。清末海派大家任伯年曾繼承其先畫墨骨然後敷彩的畫法,成為清代人物畫少有成就者。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演變和發展

王時敏像

④清中後期人物畫受

西法

影響,並在作品中有所顯現,郎世寧等西方畫家供職於宮廷,作品上出現了中西畫法融合的風格特徵。尤其是乾隆時期,由於帝王的好尚,西法逐漸成為宮廷畫家學習的物件,一些院畫家不僅掌握了

西畫技術

,尤能逐步將傳統技法和西法相協調,畫出既具立體感而又有中國筆墨趣味的人物畫作品。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演變和發展

《弘曆採芝圖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