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將戚繼光:薊門戍防,文采飛揚

嘉靖二十三年, 戚繼光17 歲襲職登州衛指揮僉事。19 歲時, 得到正式分工, 管理登州衛所的屯田事務。

屯田是中國古代一種軍隊自給自養的制度, 明太祖時開始應用於各個衛所。

凡衛所的軍丁, 有事則戰, 無事則耕, 既減輕了國家的糧餉負擔, 又能有足夠的兵力駐守邊防投入備戰。

但是, 到戚繼光接任登州衛屯田事務時, 本衛所的屯田與全國其他地方的屯田一樣, 早已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原該屬於屯田的土地, 大多被邊將和朝中權貴侵奪, 衛所計程車兵又常常被豪強勢力差遣役使, 所以大批逃亡, 以致衛所的兵力還不到原先的五分之一, 其中包括了虛佔的名額和老弱病殘者。

管理屯田事務是一個要同銀糧打交道的官職, 但戚繼光為官極為清廉, 絲毫不染當時瀰漫朝野的貪汙賄賂的惡習。

抗倭名將戚繼光:薊門戍防,文采飛揚

由於戚繼光對屯田事務的情況十分了解, 並且毫不留情地加以清理整頓, 所以很快收到了成效, 屯務為之一清。

明朝官員的俸祿比較低, 當時戚繼光的生活還比較清貧, 他對自己經手的錢糧為什麼能毫不動心呢?

戚繼光一次對自己的同僚說: 讀書人都希望自己能成為聖賢,但必須經得住處境困難時決不沉淪這一關。

假如沒有這一關, 那就人人都可以成為聖賢了。正因為有這一關, 有的人能夠抑制自己的私慾而從困境中脫出, 就成為君子。

另外一些人, 則屈從於自己低下的私慾, 而放縱地追求物質利益, 最終成為小人鼠輩。

戚繼光最後還非常感慨地說, 做小人是容易的, 所以世界上貪官鼠輩特別多。

戚繼光辦事認真, 廉潔奉公, 以及朝氣蓬勃的談吐和行事, 給接觸過他的人以深刻的印象。

表面上看, 戚繼光當時的生活是平靜的。每天或者處理公務,或者閉門讀書。但是, 他的內心世界卻不平靜。

戚繼光嚮往古代建立卓著功勳的英雄豪傑, 不甘心於這種安閒的生活。他抱著一顆為國報效的雄心, 想趁年輕時轟轟烈烈大幹一場, 立下不朽的功業。

可是當時邊境一直比較太平, 戚繼光一直沒有什麼機會。

抗倭名將戚繼光:薊門戍防,文采飛揚

嘉靖二十七年, 戚繼光的機會來了, 明王朝為抵禦蒙古韃靼部南襲京城, 把薊州列為邊鎮, 由山東、河南抽調官兵戍防。

原來, 明朝的外患, 不僅僅是沿海倭寇的竄擾, 北方邊州也時常受到中國北部蒙古族政權的威脅。

當時的蒙古族政權, 以東蒙古韃靼和西蒙古瓦剌兩部分勢力最強大。韃靼多次進犯明朝的邊州, 殺掠人畜, 威脅北京。

嘉靖二十七年, 明朝政府正式把薊州列為北方九個邊鎮之一,防衛韃靼騎兵從古北口等地侵襲京城。

薊州的範圍很廣, 從今天河北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以及天津以北一帶, 都屬於薊州所轄。

這麼長的戰線, 光靠原先守衛薊州的軍隊, 顯然是不夠的。因此朝廷才調山東、河南等地的官軍輪番前往戍防。

戚繼光的軍隊在山東, 也在被調的範圍, 因此他得到了一次到前線的機會。

戚繼光得到命令, 率領衛所士卒遠戍薊門, 即今北京的東北。

他十分高興, 因為歷史上的許多名將, 就是在北方建功立業, 從而名垂青史的。

抗倭名將戚繼光:薊門戍防,文采飛揚

戚繼光嚮往那種大漠朔風, 鐵騎十萬, 甲兵幾十萬, 縱橫千里,征塵滾滾的場面。

這次能到北方戍邊, 戚繼光心中激動萬分。他安排了家事, 為弟弟繼美娶了妻子, 踏上了征程。

那時的薊州是指山海關到居庸關一線, 戚繼光每年春季要率本部人馬來到這一帶駐防。連續五年, 戚繼光每年奔走於登州和薊州之間。戚繼光當時21 歲。

年輕的戚繼光發揮了自己的軍事組織才能, 將自己所率領的軍隊訓練的井然有序, 獲得了部眾的信服。

戚繼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橫戈馬上行” 的戎馬生涯中,意氣風發, 高吟著“每經霜露候, 報國眼常明” 的愛國詩篇, 抒發自己胸中的激盪豪情。

一次, 戚繼光率軍抵達永平府, 路過一個叫太平寨的地方, 登高遙望, 北山古剎, 林木森森。面對眼前一派寧靜悠遠的幽描景色,有人勸戚繼光訪求長生之術。

年輕的戚繼光斷然回答說:

我身為武將, 當戰死殺場, 捨身殉國, 以鼓舞士兵鬥志, 怎麼能跟人學習長生道術呢?

倘若能鞠躬盡瘁, 捐軀報國, 即使今天就戰死, 又有何憾! 為國家而死的人是永生的, 這就是我等將門的長生之術。

年輕的戚繼光不僅一身浩然正氣, 而且注重研究實施, 他對薊門一帶的防務狀況進行了深入調查。

透過實地調查, 戚繼光感觸很深, 他想: 保衛疆土, 是武臣應盡的義務。薊門和都城唇齒相依, 地位重要, 但卻缺少精兵, 一旦有事, 關係非同小可。應趁現在邊境暫時安寧, 預先做好應敵準備。

戚繼光考慮成熟以後, 決定把自己的見解寫出來。他運筆疾書,文才飛揚, 滔滔不絕, 很快草就了《備俺答策》。

抗倭名將戚繼光:薊門戍防,文采飛揚

《備俺答策》寫成後, 戚繼光立即上奏朝廷。雖然當政大臣沒有采納他的獻策, 但對他在策文中顯示出的軍事才能感到十分驚奇。

在駐守薊門期間的嘉靖二十八年十月, 戚繼光參加山東鄉試。

他已經是指揮僉事了, 為什麼還要參加武舉考試呢?

這一方面是因為, 他渴望殺敵立功, 成為一個真正的將領。另一方面, 戚繼光一直以為, 襲職當上指揮僉事, 是憑藉祖上的功勞,要自己努力求功名, 拼搏升官職, 這才符合自己的本願。

武舉科是封建社會科舉考試的一種。考武舉, 在明代是一種升官的方式。

當時明朝政府開武舉科已經八十多年。明代中期以後, 因外敵的猖獗, 愈見邊防的虛弱, 朝廷尤其需要武備人才, 所以也就更加重武舉, 輕世襲。

這對於有真刀真槍武藝本事的青壯年,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他們可以憑真本領博取功名, 受任軍職, 然後立功, 升級, 直至高階將領。

正是在這種情勢下, 嘉靖二十八年, 22 歲的戚繼光, 以普通人的身份, 參加了鄉試, 結果他以嫻熟的刀馬技術以及精妙的箭法,中了武舉。

戚繼光戍守薊門的那些日子裡, 明朝北方的形勢相當緊張。蒙古族的俺答汗經常率兵南下, 不僅威脅明朝的河北、陝西、山西邊境, 而且經常深入內地。

嘉靖二十九年秋天, 戚繼光正在北京參加會試, 俺答汗率兵十幾萬, 進犯大同。

俺答汗知道當時大同守將勇武, 於是將精兵埋伏在山谷裡, 而以一百來名老弱騎兵往來馳騁, 作為誘餌。

抗倭名將戚繼光:薊門戍防,文采飛揚

大同守將輕率出擊, 中伏陣亡。

明朝政府任命嚴嵩的乾兒子出守大同。嚴嵩的乾兒子居然以重金賄賂俺答, 叫他進攻別處要塞, 只要不打大同就好。

俺答得了賄賂, 不打大同了, 改從東面進攻薊州等地。兵部尚書得到急報, 趕緊調集邊防1?? 2 萬騎兵、京營2?? 4 萬騎兵, 前往救援。

按照明朝制度, 邊兵是屯守要塞, 捍衛國土的, 京營兵或稱京兵則是戍衛京城, 保護皇室的。

到嘉靖年間, 邊兵還勉強能打仗, 而京兵大多由市井無賴充數,根本沒有戰鬥力。因此有識之士紛紛議論說, 這一戰必敗無疑。

果然, 俺答汗率騎兵一到古北口, 京兵就大驚潰散, 丟盔棄甲,竄逃山林。

韃靼騎兵長驅直入, 攻佔了長城沿線的古北口、密雲、順義、通州, 逼近京師。

韃靼騎兵對北京形成很大的威脅, 在長城一線巡按的御史是一位愛國的大臣, 發現情況緊急, 一邊親率兵馬, 到通州一帶防禦,一邊發急報到京城, 指出從古北口到京城只一百來公里路, 要朝廷迅速商議戰守對策。

急報送到, 京師驚恐。

明朝政府合計京城兵馬, 一共只四五萬人, 而且其中有一半是老弱殘兵, 倉促間又從民間招募了四萬義軍。

正逢上有1000 來名武舉到京城會試, 武舉都是會武藝的, 也派上了他們的大用場, 分到京師九座城門參與衛戍。

這1000 來名武舉中, 有一位情況又與眾不同, 他就是登州衛指揮僉事戚繼光, 因為他是現任軍職的。

戚繼光戍邊兩年, 還未親臨疆場和蒙古騎兵打過仗, 這次有機會, 他便積極請戰。

戚繼光不是那種匹夫之勇的人, 憑他幾次戍守薊門的經驗, 深知要擊敗敵軍, 需靠智謀取勝。

於是, 戚繼光向朝廷上書, 陳述禦敵策略。他主張面對強兵不能示弱, 反對消極防守, 主張積極抵抗。

針對各地援兵紛紛前來, 戚繼光還提出了統一指揮、明確分工合作、抓緊訓練士卒、嚴格部隊紀律等十幾項措施。

戚繼光的上書得到兵部官員的贊同, 並把他的建議發到京師各部隊, 供將士們學習參考。

由於戚繼光才華出眾, 被提拔為傳令總旗牌, 負責監督京城九門的防衛工作。不久, 俺答汗見防備森嚴, 就退兵了。

這次戰爭, 雖然時間不長, 但在明朝歷史上卻影響很大, 史稱“庚戌之變”。這是蒙古騎兵繼“土木堡之變” 後, 第二次嚴重威脅明朝的安全。

抗倭名將戚繼光:薊門戍防,文采飛揚

戚繼光在“庚戌之變” 中的突出表現, 在兵部、京師、山東的一些高階軍官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後來, 戚繼光又向朝廷奏進禦敵之策, 所提十幾條措施, 都是克敵取勝的切實良法, 被兵部採納後, 奏請朝廷刊不出來, 供將士學習, 用以退敵制勝。

戚繼光這位23 歲的有為青年, 品德出眾, 才華橫溢, 當時已被人們譽為“國士”, 由朝廷記錄為“將才”。

明廷中一些主持軍務的官員對戚繼光的膽識很是讚賞, 兵部主事計士元在一封推薦書裡說, 戚繼光“留心韜略, 奮跡武闈。管屯而俗弊悉除, 奉職而操持不苟”。他認為戚繼光將來一定能成大器,為國家做出貢獻。

5 年的薊門戍防, 使戚繼光熟悉了邊疆的形勢, 磨鍊了保衛邊疆的責任心。這一點, 有他所作的《馬上作》一詩可以說明。詩是這樣寫的:

南北驅馳報主情, 江花邊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橫戈馬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