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時,如果郭嘉未死,三國的結局將會怎樣呢?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之後從荊州返回,走到巴丘這個地方,所帶的殘餘士兵又遇到疾病瘟疫,不得已又燒掉了戰船。曹操狼狽不堪,人生失意,哀嘆說:“要是郭嘉在,我曹操怎麼可能會有如此大敗”,看著眼前的殘敗局面,他非常懷念郭嘉。

由此可見郭嘉的智慧,是絕頂的高超,絕對不下與諸葛亮的。在曹操心目中,有郭嘉在,斷然不會輸給諸葛亮,斷然不會赤壁慘敗。

赤壁之戰時,如果郭嘉未死,三國的結局將會怎樣呢?

據史書記載:郭嘉在很年輕的時候,先是投靠袁紹。但是他見到袁紹之後,就決定要儘快離開他。在臨走之前,他還勸解袁紹的另外兩位謀臣,辛評和郭圖,提醒他們兩人,智者要選擇好主人,正所謂:良禽折木而息,賢臣擇主而事。郭嘉指出:跟著袁紹這個主人難成大事!跟他在一起,將來會倒黴!

但是辛評和郭圖,沒有聽從郭嘉的建議。最後的結果,辛評全家被滅門,郭圖慘死。郭嘉的先見之明,極其之高超。後面荀彧向曹操引薦了郭嘉。曹操與郭嘉一見如故,知音難求。他們二人討論天下大事,曹操跟人說:“扶持我完成天下大業,必然是郭嘉這個人。”

而郭嘉出來之後也感嘆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他們二人高山流水,知音難求。從此之後,郭嘉全心全意為曹操獻計獻策。

赤壁之戰時,如果郭嘉未死,三國的結局將會怎樣呢?

基本上可以說,曹操的前半生,從籍籍無名之輩,到揚名天下,佔據大片領土,完成初步成功,郭嘉功不可沒。在這期間曹操遇到的很多關卡。曹操進退兩難,難以抉擇之時,都是郭嘉給他建議,讓他突破難關,完成壯舉,走向每一步勝利。我們舉兩個例子,推論郭嘉真是曠世奇才。

孫策鬥轉千里,一舉蕩平了江東之地,聽說曹操於袁紹正打的不可開交,準備去偷襲曹操的腹地許昌。此時曹操與袁紹,正處於雙方對壘僵持不下,緊要關頭。曹操的將領們,聽到孫策將要偷襲老巢許昌,個個嚇得戰戰兢兢,這仗可怎麼打呀?前有財狼,後有虎豹。軍心動搖,連曹操都害怕了。

此危急時刻,郭嘉站出來,告訴主公曹操,不要擔心,我們專心對付袁紹就是。不僅不要擔心孫策偷襲,反而還應該高興。因為他推測,孫策命不久已。別看他孫策現在得意,很快他就會死,而且他會死在小人物手中。連死的方式,郭嘉都給他推測清楚了。這個天才級別的預言,很快就成為了現實。不久傳來訊息,孫策被刺客說殺。

郭嘉難道會算命?當然,他懂易經是肯定的。但是他的這次推斷,可不是算命算出來的,而是他根據人世法則推匯出來的。郭嘉說:孫策剛剛統一了江東地區,他統一的過程中,殺了很多英雄豪傑,而不是惡霸地主。惡霸地主,只是強悍,只是壞,如果被孫策殺了之後,老百姓都拍手稱快,叫好。

郭嘉接著說:而事實上孫策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那些英雄豪傑,不是白來的。他們必定做了很多,對社會有情有義的事情,得了很多的民心。必然有一些家族兄弟義勇之士,長期追隨。這一股隱藏的力量,一定會不顧生死,刺殺孫策,給那些英雄豪傑報仇雪恨。

赤壁之戰時,如果郭嘉未死,三國的結局將會怎樣呢?

這個推論需要很強的人性洞察力。但是其實,對於像郭嘉這樣的頂級智者而言,他推論這樣的事情,其實並不是很難。在後來的戰爭過程之中,還有很多。

再舉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例子。

袁紹死後,兩個兒子袁譚袁尚繼承家業,曹操與大將們連戰連捷,正準備著一鼓作氣,徹底把他們兄弟倆消滅。可是此時郭嘉提出反對意見:說出那一句千古名言:“急之則相持,緩之則相圖”。

郭嘉認為袁譚袁熙兩兄弟,本來就不和。再加上他們各自的幕僚軍師,也是勾心鬥角。緩一緩,不要攻的太急了。我們這邊一緩,他們就會覺得沒事了,時間一長又開始內鬥,無事也會找點事情出來,彼此傷害。

如果現在急攻,那他們兄弟二人,必然冰釋前嫌,相互抱團,合二為一,共同禦敵。那我們的攻擊就會受到更大的阻礙,我們動用的兵力,死傷的兵力也會更多。所以先緩一緩,等待他們內鬥,相互殘殺。果然沒過多久,袁譚袁尚兩人相互爭奪冀州,袁譚被袁尚打敗,逃跑。袁譚又反過來投降曹操,曹操不費一兵一卒,就收編了袁譚的軍隊。袁尚的實力也更進一步縮小。

赤壁之戰時,如果郭嘉未死,三國的結局將會怎樣呢?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總是在關鍵時刻,為曹操建言獻策,該急的時候急,該緩的時候緩。總是非常的契合天時地利人和。只可惜,宇宙往往都是這樣,絕頂聰明的人,身體總是很脆弱。郭嘉一直體弱多病。不過也正是因為他總是喜歡獨處,或者疾病需要在家裡養病,他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人生,思考人性,思考天地萬物。

如果郭嘉沒有那麼早死,諸葛亮的計謀取自百不會那麼輕易實現。諸葛亮懂得,郭嘉也懂,而且也許郭嘉更高明。鹿死誰手,真不一定。曹操說的是對文章抓的家號,如果郭嘉在,赤壁之戰他絕不會大敗。也許曹操已經統一了天下,沒有三國鼎立一說。可是人生沒有假設,宇宙不讓郭嘉這位頂級的智者,與諸葛亮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