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曹操又愛又恨的“隱身”名將,一生屢立戰功,最終卻被奪去兵權

文/格瓦拉同志

《三國演義》中“尊劉抑曹”的色彩非常濃,在羅貫中的筆下,凡屬劉備陣營的人和事都儘量美化、拔高,凡屬曹操陣營的人和事都儘量醜化、貶低。正是在這種曲筆下,曹操陣營中很多名將,能力被閹割或弱化,名聲被掩蓋或忽略,給世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籍籍無名的“醬油黨”,甚至於連名字都沒出現在書中,如此厚此薄彼,實在是令人可笑。

被羅貫中故意忽略的“隱身”名將很多,其中便包括被魏文帝曹丕讚許為國家棟梁的大將朱靈,而朱靈在《三國演義》當中正是被當做“醬油黨”來塑造的。那麼朱靈到底有怎樣傳奇的經歷?他最終的結局又如何呢?

讓曹操又愛又恨的“隱身”名將,一生屢立戰功,最終卻被奪去兵權

名將朱靈在演義中被塑造成“醬油黨”

朱靈字文博,漢末冀州清河國人,本是袁紹的部屬。朱靈在追隨袁紹時期,起初死心塌地、忠心耿耿,為了公事甚至連家人的性命都不顧。朱靈的老鄉季雍佔據鄃城投降公孫瓚,並將朱靈的家眷扣押在城中,結果袁紹卻派朱靈前往討伐。此時公孫瓚已率軍援助季雍,為脅迫朱靈,便將他的母親、弟弟綁在城頭讓他投降,形勢非常危急。

朱靈躊躇再三,然後對著城頭哭泣道:“大丈夫在世,既然委身於人,自然要效力始終,怎麼能再顧及家族的安危呢?”朱靈哭完後,率軍力戰克城並擒殺季雍,並迫使公孫瓚北遁。但在公孫瓚撤軍前,朱靈全家已被殺害。

初,清河季雍以鄃叛袁紹而降公孫瓚,瓚遣兵衛之。紹遣靈攻之。靈家在城中,瓚將靈母弟置城上,誘呼靈。靈望城涕泣曰:“丈夫一出身與人,豈復顧家耶!”遂力戰拔之,生擒雍而靈家皆死。見《三國志·魏書第十七》引《九州春秋》

讓曹操又愛又恨的“隱身”名將,一生屢立戰功,最終卻被奪去兵權

朱靈起初依附於袁紹,但並不受其重用

不過對於朱靈的無比忠誠,袁紹似乎並沒有多少感動,也未授予他重要的職務,這難免會讓後者心生不滿。數年後,朱靈奉命援助曹操討伐陶謙,完事後發現曹操是難得一遇的明主,於是再不願效力袁紹,改而歸順曹操,而他帶來的部眾也全部自願留下。就這樣,朱靈由袁營“跳槽”到曹營,開啟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生。

初,清河朱靈為袁紹將。太祖之徵陶謙,紹使靈督三營助太祖,戰有功。紹所遣諸將各罷歸,靈曰:“靈觀人多矣,無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復何之?”遂留不去。所將士卒慕之,皆隨靈留。引文同上。

讓曹操又愛又恨的“隱身”名將,一生屢立戰功,最終卻被奪去兵權

朱靈隨曹操征戰有功,很受後者賞識

朱靈在投效曹操後,追隨其征戰南北,屢次摧鋒陷陣,展示出極強的戰鬥力。朱靈作為大將,曾與劉備、路昭邀擊袁術於下邳北,隨曹操北定冀州、南征荊州,又從征馬超、韓遂於關中,西克張魯於漢中,戰功卓著,威名僅次於“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

然而在《三國演義》中,朱靈的能力卻被嚴重忽視,以至於在很多讀者眼中,他不過是一個“醬油黨”,跟“名將”二字毫不沾邊。實際上,這是一個嚴重的誤解。

朱靈侍奉曹操、曹丕父子,因功官至後將軍,封高唐侯。曹丕在封朱靈為侯的詔書中,對其大加誇讚,稱他威名蓋過周朝中興大功臣召虎(有扶立宣王、平定淮夷之功)、方叔(南征荊楚、北伐玁狁,為周室中興頭號功臣),功勞遠超西漢開國元勳周勃、灌嬰(二人皆官至太尉、丞相)。曹丕對朱靈評價如此之高,可見其對曹魏政權的重要性,絕非一般人可比。

讓曹操又愛又恨的“隱身”名將,一生屢立戰功,最終卻被奪去兵權

魏文帝曹丕對朱靈推崇備至

文帝即位,封靈鄃侯,增其戶邑。詔曰:“

將軍佐命先帝,典兵歷年,威過方、邵,功逾絳、灌。圖籍所美,何以加焉?

朕受天命,帝有海內,元功之將,社稷之臣,皆朕所與同福共慶,傳之無窮者也。今封隃侯。富貴不歸故鄉,如夜行衣繡。若平常所志,原勿難言。”靈謝曰:“高唐,宿所原。”於是更封高唐侯。引文同上。

不過朱靈雖然戰功卓著,深得曹操父子信任,但不知何故,曹操常常又對朱靈惱恨不已(或因朱靈性格耿直,常常頂撞曹操;或因朱靈本非曹操嫡系,後者終究對他不放心),每每想削奪他的兵權,但屢屢因戰事方殷作罷。

等到天下稍定後,曹操便讓于禁收取朱靈的兵權。于禁以治軍嚴整聞名,諸將都很忌憚,所以等到他到達朱靈大營後,朱靈及其部眾因畏懼其名,絲毫不敢抗命,乖乖地配合完成部隊整編任務。

讓曹操又愛又恨的“隱身”名將,一生屢立戰功,最終卻被奪去兵權

于禁奉命奪取朱靈的兵權,後者不敢違抗

太祖常恨朱靈,欲奪其營。以禁有威重,遣禁將數十騎,齎令書,徑詣靈營奪其軍,靈及其部眾莫敢動;乃以靈為禁部下督,眾皆震服,其見憚如此。引文同上

朱靈卒年不詳,或薨逝於魏明帝時期,諡號為威。朱靈病逝後,享武帝曹操廟庭,與夏侯惇、曹仁、郭嘉、司馬懿等26人並列,可謂功成名就、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