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國軍區制度為何牽動著帝國的穩定?

從考察軍區制整個興亡過程來看,軍區制誕生之時便有著自身無法克服的矛盾。軍區制既是以農兵為主主體小農經濟復興的依託,

也是軍事王地大貴族產生的土壤

。當擁有大片地產的軍事貴族們的實力不受約束地擴張後,必然會造成“外重內輕”的不利局面,成為瓦解軍區制的重要因素。軍事貴族勢力在地方尾大不掉,往往會威脅著中央的統治。軍區將軍們的叛亂甚至會造成皇位更迭,王朝傾覆。

一、歷史背景

拜占庭軍區制亦稱賽姆制,是拜占庭帝國在其統治區域內實行的一種軍事和行政制度。此制度從七世紀開始在部分地區試點實行,並在之後逐漸開展到全國一直到十二世紀此制度崩潰為止,延續了五個多世紀。

軍區制按拜占庭軍隊本身編制術語一一即軍團、師、團、營等軍事序列管理帝國各級行政區域,帶有濃厚的軍事建制色彩。這種軍政兼有、兵農合一的制度對加強舜佔廷自身的國防力量,

穩定社會經濟均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同時也促進了拜占庭農兵這一構建起穩定的帝國社會結構重要一環之階層的形成和發展。

拜占庭帝國軍區制度為何牽動著帝國的穩定?

可以這麼說,軍區制在長達五百餘年裡為拜占庭提供了一個有益於帝國本身穩定發展的制度設計,同時農兵階層的發展壯大也是為帝國自上而下的統治體系提供了極為持久穩固的基座。農兵既是有著服役義務計程車兵也是向帝國中央政府納稅的農民,帝國國庫的豐盈和內外戰爭的勝利依靠這些人。

同時也是他們為帝國提供著比較靠得住的忠誠與服從

,這些下層的人和上層的統治階級達成了一種預設的共同關係。

二、拜占庭的軍事策略

拜占庭軍區制的誕生與早年拜占庭的軍事擴張和防禦是息息相關的,最早可以追溯到7世紀末的拜占庭“總督區”。在查士丁尼時期,拜占庭透過擴張幾乎要把整個地中海變成了帝國的內湖,其版圖幾乎擴大了一倍,似乎那個縱橫歐陸的羅馬帝國又回到了歐洲。

其中在公元533年和公元540年,經過激烈的戰爭,拜占庭軍隊成功地分別從汪達爾人和東哥特人手裡奪取了迦太基和拉文納這兩座在地中海地區地位舉足輕重的城市,其中迦太基早在4世紀便是僅次於羅馬的西地中海第二大城市;而拉文納則是在公元4-5世紀時日耳曼人大規模入侵西羅馬帝國時期逐漸取代了羅馬和米蘭的地位,

成為義大利半島地區的中心城市

,統治義大利的東哥特王國亦建都於此,而這座城市在被拜占庭控制後也就成為拜占庭帝國在義大利的統治中心。

拜占庭帝國軍區制度為何牽動著帝國的穩定?

查士丁尼逝世後,帝國原本不大安定的局勢進一步惡化。在東方,和波斯人短暫維持的和平關係很快便土崩瓦解。波斯軍隊大規模入侵了拜占庭東部地區,兵鋒直指博斯普魯斯海峽。而位於巴爾幹地區的阿瓦爾人和斯拉夫諸部落也向帝國發難,

大舉南下侵入帝國腹地

。而西哥特人又重新奪回了先前被拜占庭控制的西班牙東南部,倫巴德人則是在義大利半島上大舉擴張,拜占庭在義大利的統治區域只剩下了拉文納一隅之地。

到了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興起後,局勢便更加糜爛。迅猛的阿拉伯大軍穿過沙漠,席捲了西亞和北非地區,

並多次大敗拜占庭軍隊

。拜占庭在短時間內失去了包括敘利亞和埃及等大片國土,甚至首都也遭到了阿拉伯軍隊的圍困。面對外來入侵勢力給拜占庭帝國施加的巨大壓力,拜占庭當局被迫在地方行政方面做出了一些調整。

三、軍區制的優點

軍區制的最大優點便是其巨大的靈活性和高效的資源調配能力。早期的拜占庭帝圈皇帝基於忌博地方勢力地坐大,

改革行政機構,強化中央集權

,使朝廷內部形成了巨大的官僚系統。但是,這種臃腫巨大的官僚系統在應對外敵入侵的緊急事態時往往會暴露出反應不及時運轉不靈活的缺陷,往往會在訊息萬變的哉爭情態中貽誤戰機。而根據實際防務需要設立的軍區制便克服了上述缺點。

拜占庭帝國軍區制度為何牽動著帝國的穩定?

軍區首腦得益於中央給地方的部分放權,可以按本區實際情況自由統籌規劃,或調動軍隊或組織生產,並其控制的軍、政、財、司法等權力,相對獨立地指揮,故可使下情及時上達,也可迅速執行中央命令,提高了軍隊的應急能力,加強了拜佔廷國防力量。

而在高效的資源調配方面,軍區制也解決了拜占庭人力資源短缺和財政破產的困難。由於拜占庭連年戰爭,

人口特別是適合於農業生產和服兵役的青年勞動力損失慘重

。據統計,在公元6世紀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末期的拜占庭軍隊僅有十五萬人,只是原來的23%。同時其軍費開支多年居高不下,成為拜占庭極大的財政負擔。當時,拜佔廷歲入入約為11萬金鎊,其中80%用於軍費開支。

軍區制有效地把本國成年公民按照軍事編組形式組織起來,屯田於邊疆地區,平時務農,戰時出征,這樣軍隊便擁有了廣泛且穩定的兵力來源。同時,這些受益於國家的農兵的身家大都在邊境地帶的屯田區,

因此其參戰目的帶有保家衛國的性質

,故戰鬥力十分強悍。加之農兵從國家領取的軍役田產可以被子孫後代所繼承,使得拜占庭的兵源可以—代代地維繫下來。此外,軍隊中除了高階將領能夠領取國庫供給的俸祿外,其餘的各級官佐士卒均需自備兵馬糧草等裝備給養,這減輕了國庫的負擔。

拜占庭帝國軍區制度為何牽動著帝國的穩定?

四、重塑了拜占庭的社會結構

軍區制對拜占庭社會的最大影響便是形成了農兵這一社會階層,重塑了拜占庭的社會結構。在拜占庭社會經濟結構中,農業為主體,並決定著拜占庭帝國的興衰成亡。公元6世紀後半期,由於拜占庭的長期戰亂和天災,其在國有王地上耕種的小農因破產而大量逃亡,大量可耕地因被人拋棄而撂荒。

特別是在小亞細亞地區,由於該地區處在拜占庭與波斯帝國和之後的阿拉伯帝國衝突的最前線,

肥沃的產糧之地受刀兵之災而夷為荒野

。而軍區制則為小農階層的復興提供了保障和條件。從國家獲得份地和為國家服兵役掛鉤的政策實際上形成了農兵這一負有軍役義務的小農階層。

農兵以家庭為單位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同時也負有向國家繳納賦稅的義務,而更重要的是必須聽從國家安排為從軍作戰做好一切準備。

而在財產繼承上

,農兵家庭的長子以繼承其父輩留下來的田產和擔負從軍義務,其他兒子便成為一樣擔負軍役而不從軍作戰的自由小農。在拜占庭的法律中,農兵和自由小農被同等看待,而實際上兩者在社會階層上是並軌的,其經濟和社會地位沒有本質差異。

拜占庭帝國軍區制度為何牽動著帝國的穩定?

另一方面,軍區制的創立和發展也形成了以大地產為其依靠的軍事貴族集團的興起公元6世紀末期,由於蔓延而來的遍及帝圍大部分地區的長時期動亂和小農的破產,拜占庭的佔有大片土地為標誌的大地主貴族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到公元7世紀,所謂的世襲大貴族這一階層已經不存在了。

軍區制的創立則為以軍功為依託

,佔有大量土地田產的地方軍事貴族勢力的興起提供了土壤。

作為一個典型的逐步完成封建化的大帝國,拜占庭的統治階級必然是封建貴族階級。為了獲得封建貴族勢力支援從而保證自己的中央集權統治長治久安,拜占庭歷任皇帝都喜歡從貴族當中籠絡一些人多次以御賜的名義贈給這些高階文武官員大量地產,

這樣在拜占庭社會里便逐漸形成了大貴族階層。

公元9世紀中期,在拜占庭文獻裡開始出現大貴族家族,如後來掌握拜占庭統治大權的科穆寧家族和杜卡家族。他們的一個普遍特點便是都以祖上從皇帝那裡獲得的大量賞賜(主要為土地)為依託來維護其自身的利益。

他們都是擁有著大片土地田產的封建大地主貴族

。這種以軍事權力為後盾的封建大地產製的發展往往會伴隨著對小農利益的擠佔和侵奪,成為對小農階層的巨大威脅。

拜占庭帝國軍區制度為何牽動著帝國的穩定?

總結

當不受限制的軍事大貴族大肆兼併小農王地,必然會造成國家稅收的流失,財政枯竭,同時中央政府的權威隨著地方勢力的發展壯大而一落千丈,更加無法保護小農階層的利益。雖然一路演進的軍區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對穩定拜占庭國內秩序,

免受外來侵略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

,但是無法克服的矛盾的種子一旦種下便終將會發展起來,軍區制不可避免地衰敗便促成了拜占庭的衰敗直至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