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一法巍然之商鞅,一統六國秦始皇,壯哉,大秦

《大秦帝國》是一部歷史小說,它以秦國的崛起、興亡為中心,全景式地展現了戰國後期七國的政治風雲、歷史變遷及帝國覆滅。而它又不僅僅是一部小說,它也是一部史學著作,是著名歷史小說家孫皓暉先生歷時16年之功創作的皇皇鉅著。

《大秦帝國》|一法巍然之商鞅,一統六國秦始皇,壯哉,大秦

這部小說浸透了作者的心血和熱情,描繪出了中華原生文明形成的場景和畫面,涉及了當時的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等不同層面,再現了戰國時期歷史人物的的風采。

這部《大秦帝國》(精華版)保留了

從“六國謀秦”到“始皇帝駕崩”這一段的歷史主線,刪去了不具有歷史傳承意義的歷史元素,刪去了大量的歷史知識以及其他六國的興亡史,刪去了大秦帝國滅亡的歷史程序,以120萬餘字將大秦帝國最輝煌的文明史段精簡而又不失全面地描述出來,集中體現了這部歷史作品的根本價值性。

縱覽《大秦帝國》精華版全書,在

大秦帝國崛起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商鞅和秦始皇,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也是這部小說中最濃墨重彩的歷史人物中之二。

在作者孫皓暉先生筆下,商鞅與嬴政是這部小說中非比尋常的藝術形象,也是真正的立法者和立國者。

立法者:商鞅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有漢唐之雄偉氣魄,宋朝之風流韻致,但中華民族最不能缺少、不能忽視的朝代,就是春秋戰國。

因為

春秋戰國是中華文明基因的形成時期

正是有了這個強大的文化基因,讓後來中國兩三千年的歷史文明,即便經歷江山鼎革、人事變遷、九州分分合合,即便經歷了外族入侵、胡馬南下,甚至蒙元滿清以外來者的姿態入主中原,它依舊未曾斷絕湮滅。

誠然,春秋戰國無疑是個亂世。

在這個時代,周王朝衰微,諸侯攻伐不斷,禮崩樂壞,人倫盡喪。

然而,也是在這個時代,人們的創造力空前勃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等各類學說爭奇鬥豔。諸子百家或在酒肆中爭雄論辯,或在廟堂上施展抱負。諸般學問璀璨而生,能人志士星漢燦爛。

《大秦帝國》|一法巍然之商鞅,一統六國秦始皇,壯哉,大秦

其中,

法家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不同於儒家的禮樂和仁義,不同於道家的道法自然和無為而治,不同於墨家的兼愛和非攻,

它提倡的是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與其他學說相比,法家學說無疑是殘酷無情的,卻也是最貼近現實的。

在這個時代,法家學者也不乏能人異士,如韓非、李斯、李悝、申不害、慎到等,而商鞅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個。

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援下,商鞅開啟了大秦帝國依法治國序幕,造就了秦國的強盛,立威諸侯。他是中國古代法制社會理論的奠基人和踐行者。

一部《商君書》,是不朽的法家名著。商鞅背靠秦孝公這座大山,堅決果斷地推行了一系列的變法措施。比如,改革戶籍制度、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嚴懲私鬥、獎勵耕織重農抑商、改法為律制定秦律等改革方略。

《大秦帝國》第一冊中這麼寫道:

商鞅變法軸心是廢除井田制和依附奴隸制

誠然,井田制和奴隸制相輔相成、同生共存,催生了權力的爭奪,導致了社會的大動盪,連綿不斷的殺伐戰爭讓天下大亂。

而商鞅的鐵面行法、霹靂手段,雖太子犯法亦不免於罰處(劓太子傅公子虔,黥太子師公孫賈),讓新法在民眾中徹底展開,他讓國家承認了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他釋放了奴隸,讓他們成為新

自由

民。

這兩樣改變,就大大改變了社會沉悶的風氣,積極飽滿的民潮很快吹遍秦國的大江南北。

在這個基礎上,他所推行的其他變法也隨之實行開來。獎勵耕織,促進了小農經濟和農業生產的發展,保證了國家的財源和兵源;獎勵軍功,打擊了貴族的特權,加強了秦軍的戰鬥力;普遍推行的縣制,使縣成為直屬於國君的地方組織,加強了中央集權……

商鞅變法的成效無疑是巨大的,讓國力貧弱的秦國朝堂井然有序,社會百姓安居樂業,國富兵強,眾安道泰。

《大秦帝國》|一法巍然之商鞅,一統六國秦始皇,壯哉,大秦

春秋戰國百家之中,若說在哪一種學說最具有實用性、成效最大,那麼法家必定是排名第一的。秦國的改變就能說明這一點。

然而,歷史上的每一次變法和改變,無不伴隨著流血和犧牲。商鞅也未能避免。秦孝公的鼎立支援與老秦貴族的堅決反對,讓商鞅總是處於風口浪尖,最終還是未能全身而退,以

車裂

的悲劇性衝突為劇終。

但是,商鞅的法家精神、

法家制度與法制理念

卻完整傳承了下來,歷經一代代秦國國君的傳承,直到秦始皇時代,仍被奉為圭皋。

商鞅雖死猶生,永遠活在大秦帝國人民的心中,他

功如丘山,名傳後世

立國者:秦始皇嬴政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秦始皇嬴政,是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自古以來,無論眾人對秦始皇評論如何,但值得肯定的是,

秦始皇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帝王

,有著“創新”精神,他推動了中國歷史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正如孫皓暉先生所講“

大秦帝國是中國統一文明的正源

。”

一統六國之前,秦始皇嬴政善於用人,識得人才,具有一雙難得的慧眼。

比如,李斯、蒙恬、蒙毅等人都是受他提拔得以

重用

《大秦帝國》|一法巍然之商鞅,一統六國秦始皇,壯哉,大秦

而且嬴政給了他的將軍們最大的自由和信任,將軍在外,他不管過程怎樣,只要結果。他既重用他的將領們,又很好地平衡他們的長處和短處。

一方面,他看重年輕將領的勇猛,願意給他們試煉的機會。比如,李信伐楚大敗,仍被嬴政重用,在滅燕齊中立下大功。

另一方面,他倚重於老將的謹慎,願意遷就他們。比如,嬴政對老將王翦多有遷就,也甘願舍下面子認錯道歉。

秦國的朝堂呈現一片君臣琴瑟相和之景,有王如此英明,有臣如此能幹,何愁不能一統天下?

比如,建立了前所未有的郡縣制。在大秦帝國建立之初,群臣普遍贊成分封制,而唯有廷尉李斯推行郡縣制,因為周王朝分封制可導致國家分裂和戰爭頻繁。秦始皇力排眾議,一錘定音,在全國推行了郡縣制。這種由上到下管理國家的模式是歷史的一大進步,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

比如,中央集權制的建立。秦始皇的英明之處還在於建立了中央集權制的帝國,將權力集中於其本人之手。這對於國家的穩定、統一和完整有重要意義,是符合歷史潮流的合理做法。

秦始皇在國家經濟與文化改革方面亦有著獨到之處。

比如,統一文字、度量衡和貨幣。文字統一不僅僅是文化的統一,也為漢字的發展和民族的大融合奠定了基礎。度量衡和貨幣的統一極大促進了各地區貿易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

一統六國之後,秦始皇嬴政建立了全新的政治體制。其功之大,值得肯定。

《大秦帝國》|一法巍然之商鞅,一統六國秦始皇,壯哉,大秦

秦始皇到底是怎樣一個人?我想作者孫皓暉先生在這部書中描述得很清楚,他是一位廢寢忘食的執政者,是一位胸有丘壑的英明君主,是一位堅決鎮壓反動復辟的帝國新政忠實捍衛者……

孫皓暉先生對秦始皇過譽了嗎?也不算。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這是實至名歸。

當然,有大才之人也並非完人。

,比如,大興土木,為了長生而求仙練道等等。

而事實上,這些事情都是發生在秦始皇晚年的五年時間,包括修

秦始皇

陵、長城、 阿房宮、弛道,以及開發嶺南。這幾個同時進行的超大型的工程,幾乎將所有的青壯年全部用在非日常生產性的活動中,再加上提供糧草供應的人員,幾乎抽調了全國一半的人數,如此運作把當時的經濟推到了崩潰的邊緣。

秦始皇為什麼會做出這些失誤的決策?

政治、經濟、文化,無論在哪一方面,始皇帝的遠見和智謀都可謂非同一般。

,不符合他的預期,他想盡可能快地把自己的計劃實施下去,改變現狀。

然而,他卻沒有考慮到當時的生產力,沒有考慮到當時的社會狀況,戰爭剛剛結束,百廢待興,百姓們哪裡有精力和錢財做這些工程呢?他的執意推行計劃只能加速國家的滅亡。

倘若上天再借秦始皇幾十年,倘若秦始皇臨死時能選對託付之人,或許大秦王朝能夠成為更為強大的國家,傲然立於中國歷史之中。

可惜了。

《大秦帝國》|一法巍然之商鞅,一統六國秦始皇,壯哉,大秦

總之,《大秦帝國》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小說,

秦始皇也有過決策失誤的情況

。孫皓暉依靠自己的豐厚學養和想象力,合理營構出那遙遠歷史的枝枝葉葉。故事情節曲折、細節真實,人物形象飽滿,同時還點綴著許許多多的歷史知識,讀來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雖然《大秦帝國》的部分內容有一定的虛構成分。比如,商鞅是被殺,秦惠文王贏駟為鞏固自己的地位與權利,將他處以車裂之刑,而非為了秦國法令與國家穩定,主動就刑、慷慨赴死。但總體不影響這部書的整體內容和脈略,反而可以使人物形象與精神世界更加豐滿充盈。

讀完這部小說,只覺歷史的厚重與波瀾壯闊,在那個風雲際會、群英薈萃的大秦帝國時代,是

中華原生態文明的起源之處,而且這種秦文明所蘊含的精神內涵,持續綿延了兩千多年的歷史,貫穿了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

正如《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說:“關於秦,《大秦帝國》是唯一一部正面、完整展現

秦帝國

的小說,它的內容真實、可信。同時,作為一部歷史小說,《大秦帝國 》豐富的細節具有很高的可讀性,為一統大中華江山的秦帝國理清了歷史的脈絡,對那些關心秦歷史的讀者來說,絕對是部經典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