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眾所周知,秦國遵從法學統治思想後,才使秦國成為了戰國時期一方霸主,進而建立統一文明。

但是,儒家哲學思想才是貫通整個中華傳統文明的主要思想觀念。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為何秦國會屏棄儒學,遵從法學思想呢?

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下,中國古代百家思想中的核心觀念是否可以造就一個國家的建立。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諸子百家—法家是後學

1、法家的起源

秦國對於其餘六國之間的統一,不再是商周時期的文化統一概念,

而是從行政、軍事、外交再到地方及中央等整個文明真正的大統一。

而法學只是諸子百家中提出的一個思想觀念。法家在諸子百家中誕生的時間較晚,也是構成理論體系中最晚的一個學派。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所以,在春秋時期法家對於百家中只是個後學之輩,對於法家的起源眾說紛紜。

無一例外,諸子百家中的各大學說。除卻儒家思想剩餘的起源都很不明確。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法家的思想來源也是從儒家體系中得到的。

所以說,法家學者精通儒學,以其來為己發展是必然。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在戰國時期,很多的法家學者,他們的老師都是出自於儒家學派。

譬如,魏文侯時期的名像李悝在魏文侯時期。

李悝主導變法,富國強兵他的師承脈絡也是孔子一脈。

其後,並寫出了法家此後最著名的《法經》。

李悝所著作的《法經》,在創成後直接導致了日後商鞅在秦國的變法。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但是,在《法經》之中李悝還是融入了很多的儒家情懷。

在國家治理方面,法家並沒有創出自己獨特的治理方法,而是集各國法律建設中的優點為其所用。

可以說,在商鞅變法的同時,法家理論還沒有自己的構建體系。

很多的規章制度及思想觀念都是從前人的觀念之中總結。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然後,在儒學之中適度的創新。但是,在法家問世以後百家之中再無心學派。

法家被創造出來之後,楚國的吳起也是法家著名代表人物,吳起則是學了法家之長,再將其運用到軍政中。

由自己不斷的創新,得出來的吳氏法學學派。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果不其然,吳起的師承也是儒家。所以,此後吳起所推出來的法律等規定,在軍事層面上依舊沿用了儒家的思想。

從這以後,吳起又將一些規章制度以及國家理念改為法家思想觀念。

此種做法,對於兵家是再好不過,吳起也提出了“固國不以山河之險”的法家理論。由此也能看出法家之中蘊含的儒家哲學。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2、法家的轉折點—商鞅變法

法家在歷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就是秦國的商鞅變法。

起初,商鞅和儒家的關係十分密切。並且在商鞅三說孝公的過程中,商鞅多次引用的也都是儒家的學說及觀念。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對於商鞅而言,最初的治國理念並不是法家,但是秦孝公對其所說不予理會。

很多人說商鞅是為說服秦孝公,先講儒再講法,實為了拋磚引玉,引出自己用法家變法強國的道理,而儒家只不過是他用來引出法家的思想工具。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甚至,在商鞅對秦孝公的講解中,儒家思想是一個反面教材。

商鞅在最後一次與秦孝公論證的時候,用到了法家理論,才使得秦孝公同意了他的治國理念。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因此,商鞅曾感嘆道:

此行難以比德於殷周。

為何商鞅說出此等言論,是因為商鞅在前兩次與秦孝公的談話中,完全的儒家思想治國理念並不能打動秦孝公用其所說治理國家,並且商鞅的儒家思想治國理念在當時的戰國,無論身處哪一國家都無法完全執行。

為此,商鞅只能將兩派思想相融合,從而獲得了秦孝公的重用。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治軍成形—法家天下

1、融會貫通

得以重用後的商鞅,其法治理論所述的法家體系,也並非全然都是法家思想。

商鞅對於軍事方面的概念,很多都是在閱讀前人留下來的軍書時,得出的自己的理論,

在《商君書》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商鞅治軍以及整軍的理念。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所以,在早期的法家發展過程中,其思想觀念皆源於百家之儒家。

儒家在道德方面等很多的問題中限制了其餘百家的思想觀念的發展,將很多的道德學說宣傳成了法條固定,這是儒家最基本的觀念。

而法家的法不僅僅是刑法,還有各等規章制度,甚至於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自然制度,這才使得大統一文明能夠真正完成並持續下來。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漢朝繼承秦朝的制度後,已然並沒有承接秦國的暴政,反而徹底作為了一個法家政治,從而改變了整個政治制度建設。

從中央到地方再到行政等各個方面,這才是漢承接秦國之治後,法家真正治理朝政的真相。

並不僅僅是約法三章是整個江。中華社會進行了文化及人文統一。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在法家遺留下來的先秦立法宗旨當中,不難看出,法家無不以富國強兵為根本。

他們在法律上涉及的許多律令都跟兵法有極大的關係。

很容易理解,法家在當時所實施的法令有戰時法令的性質,

將整個國家當成即將出徵的軍隊去治理,為的就是在七國之間的戰爭中,能夠保持國家的存在即強大。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在這一點上,法家的政治理念特別適合戰國時期秦國的發展。所以他才能夠使後來秦國成為一方霸主。

同時,法家不僅源於儒家,也同時繼承了道家的很多樸素理論。

譬如,愚民治理。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強調的是,並不是讓民眾變得越傻越好,而是讓民眾變得樸素簡單。

從這裡根本上讓國家走向了一個更易管理,即經濟更能發展到巔峰的機制。

大智若愚,就是形容法家的樸素理論。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2、牽扯出來的西方文明

古代秦國有商鞅變法,為何西方社會沒有經歷過大統一文明的確立呢?

其實早在羅馬時期,古羅馬帝國就曾將各個城邦國家轉向成為共和國直到演變成帝國。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當時的古羅馬帝國在形式上算是統一了各個城邦,其後設立了元老院以及公民治理單位維護著一個帝國的形象。

但是在真正的政治層面建設上,羅馬並沒有根本性的突破。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反而在其後,奧古斯都繼承了羅馬帝國國王以後,羅馬的政治變得更加混亂。

若是當時法家建設能在西方羅馬帝國中得以發展,羅馬帝國的政治也不會被後來

蠻族人入侵毀滅。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總結

在文章中曾提到,法家更多源於儒家,卻繼承道家的理論。

也正是法家之後吸收並繼承了道家的思想,才能從中創新自己的國家治理體系,就是把國民和國家當作戰爭機器,人們唯一能夠參考的就是國家的法律政策和懲罰機制,讓民眾變得懂法知法。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整個國家處於戰備形態,是商鞅在當時對秦國實施的治國理念。

秦國在當時七國中的形式並不是很友好,反而在多次中處於滅國的風險。

商鞅正是將整個國家看作軍營一樣去治理,才有可能在繽紛戰亂的社會中保證秦國的地位。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但是秦孝公卻對商鞅的治國理念有著許多的質疑,所以在三說孝公中,商鞅最後也是用到了法家的理念,才說服了秦孝公。的變法開口。

同時在百家中,墨家也與法家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千年儒學流傳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探究中國古代百家思想

在商鞅變法時期墨家在戰國的發展前途非常薄弱,商鞅也給了墨家特殊的關照。

許多墨家弟子能工巧匠為秦國的初期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參考文獻:

1、《秦尊法家一統天下!法家起源為何?百家思想之融匯大成》

2、《春秋戰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