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祿寺、尚食局、御膳房丨探析中國古代御廚機構的發展

無論歷史如何變遷,時代如何發展,總有一件事情是無法更改的:

“民以食為天”。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對“吃”的追求是不同的,對於戰火紛飛的時代、家徒四壁的人來說,果腹、溫飽是他們的追求。

對於和平穩定、朱門繡戶的人來說,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是他們的追求。

對於國富民安、錦衣玉食的人來說,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是他們的追求。

身份地位和其享受的優待永遠是成正比的

,正如帝王之軀、天子之身,對於廚房甚至有專門的“御廚機構”。

光祿寺、尚食局、御膳房丨探析中國古代御廚機構的發展

一、中國的飲食文化

中國曆經幾千年的發展,政治、經濟上有所成就無須多言,但在吃食上也是絲毫不含糊。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階級...都有著獨特的飲食文化。

甚至於

中國的飲食文化擔起了東方飲食圈的大梁,影響了東方地區的眾多國家

。而且,中國文化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在世界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

吃,人之本能也,但吃出花樣,確實需要資本的。中國的飲食文化有著獨特的特點:

1、四季有別

,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季節所產出的糧食、蔬果都不同,所以根據不同的季節,人們總能搭配出獨屬於這個季節的食物,既避免了一年到頭的單一吃食,也促進了中國飲食的發展。

光祿寺、尚食局、御膳房丨探析中國古代御廚機構的發展

2、

講究美感

,“擺盤”“色彩搭配”,這是廚師口中經常出現的話,當人們滿足了基本的飽腹條件後,追求、品味自然會上升,

對於講究“美”的中國,自然也會在美食上下功夫。

3、

注重情趣

,在中國的許多美食命名中,我們不難看出國人對於美食的興趣。:

獅子頭、東坡肉、鴻門宴等。

4、

食醫結合

,幾千年前,對於醫藥和美食就有“醫食同源”的說法,廚師們將具有滋補之用的藥物透過烹飪成鮮美的食物,讓人們既能飽腹,又能健體,可謂一舉兩得。

這些飲食文化現如今能夠普及,是基於時代的發展,

飲食文化就如同園林藝術一般,最早只出現在宮廷、王權貴族家裡等上流地區,其中,中國古代御廚機構的發展就從一定層面上代表了中國飲食的發展。

二、中國古代御廚機構的發展

1、“君子遠庖廚”

世人都將

“君子遠庖廚”

當作封建社會大男子主義的代表,但其實,此句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

“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原文的意思是:君子不忍心殺生也不忍心吃肉,所以無法烹飪故遠離廚房。可見,庖廚便是廚房的意思。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

裡又提及:

世界上所有的山珍海味都出自“庖廚”,

可見,庖廚並不是普通人家的廚房。

庖廚,其實就是戰國時期專門為皇帝做飯的御廚機構。

光祿寺、尚食局、御膳房丨探析中國古代御廚機構的發展

2、光祿寺

光祿寺並非一座寺廟,而是在秦朝時期產生的一種制度,

其主要負責的便是祭祀、朝會、宴酒膳饈之事。

關於這一機構,可謂是經過了無數次的“變革”,

在秦朝的時候,此機構名為郎中令,到了漢武帝時期便改名為光祿勳,東漢末年又複稱郎中令,此後一直不斷更名,直到北宋時期,方才定為“光祿寺”。

雖然名字千變萬化,但其工作職責一直未有太大改動,主要負責皇宮內尤其是皇帝的膳食,是專門的御廚機構。

光祿寺一般設有職位四類:卿、少卿、丞、主簿,每個職位都有其不同的品階。且設有四署:太官署、珍饈署、良醞署、掌醢署。

光祿寺、尚食局、御膳房丨探析中國古代御廚機構的發展

3、尚食局

說起光祿寺,就不得不提尚食局,因為尚食局和光祿寺其實是分不開的。因為北魏時期,

尚食局掌管皇帝的膳食,而光祿寺掌管百官膳食。

尚食局是隋唐年間屬於門下省的御廚機構,在中國、朝鮮古代負責皇室的伙食。

其首席女官為尚食,尚食局內等級、分工明顯,司膳、司醞、司藥、司饎為一等級,典膳、掌膳、典醞、掌醞、典藥、掌藥、典饎、掌饎為一等級,並另外設有食醫。

尚食局的主要工作有兩個:

光祿寺、尚食局、御膳房丨探析中國古代御廚機構的發展

一是搭配,二是試菜。

既然尚食局是為皇帝的飲食而存在的機構,所以其搭配的飲食無論是食材上還是色彩、形態、口感等等都要做到最好,即“色香味美”全面俱到。

最重要的是必須按照皇帝的喜好來,

所以尚食局的官員們,不僅在做菜方面能力要突出,也必須具有“藝術的氣息”,還得十分地瞭解皇帝。

皇帝作為一朝君主,天選之子,必要得“保重龍體”。

所以,

拿到皇帝面前的吃食都是已經經過層層的篩選、檢驗,最終確定無毒無害,才會送到皇帝面前,而尚食局的官員,正是有著負責試菜的義務,來保護皇帝的龍體。

光祿寺、尚食局、御膳房丨探析中國古代御廚機構的發展

試菜也不僅僅是試毒,還要試味,

總之必須要保證皇帝面前的佳餚要既美味又安全。

當然,尚食局所做的飲食也並不是只有皇帝才能品嚐到,皇帝為了賞賜大臣,而讓尚食局準備飲食的事也是常有的。

唐朝時期,尚食局隸屬於省,正是這個時期,讓中國古代烹飪達到了一個頂峰時期。

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盛世,文化、經濟、政治等方面有所成就之外,美食也是發展的一部分。

光祿寺、尚食局、御膳房丨探析中國古代御廚機構的發展

4、御膳房

清朝時期,眾所周知的御膳房就誕生了,它是設在內務府下的御廚機構。

御膳房就如同尚食局與光祿寺的合體,

主要負責皇室成員如皇帝、妃子、王爺等人的飲食,在順治年間分為“茶房”和“膳房”,乾隆年間又合為一體。

值得注意的是,

御膳房並不是只有一個“根據點”,而是有多個“御膳房分房”

,譬如專門為皇帝服務的叫做“養心殿御膳房”。

在御膳房中有專門的《膳底檔》,

主要作用就是記錄做菜的過程及用量之類

,當皇帝喜歡一道菜的時候,保證能夠做出同樣口味。

三、透過御廚機構而反映的社會現實

御廚機構作為中央集權下的一個機構

,其從事的工作雖然很容易被忽略,但不同的時代下,御廚機構仍然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特色。

周朝作為古代社會奴隸制的鼎盛王朝,其社會實力是毋庸置疑的,所以

周朝在飲食上,也達到了古代奴隸社會的巔峰。

周朝王室對於飲食可謂十足地“鋪張浪費”,日日宰殺牲畜,在當時的社會,已經是窮侈極奢了。

周王朝之後,各朝各代有樣學樣,對於飲食的奢靡程度不停地遞增。

光祿寺、尚食局、御膳房丨探析中國古代御廚機構的發展

秦漢時期,因為秦始皇對於宮廷御膳的有意保密,所以歷史上很少有關秦朝的膳食記錄。

而反觀漢朝,隨著

封建制度代替奴隸制度,農業水平的進步

,到了漢朝時期,宮廷膳食記錄中很容易看出麵食增多。

皇帝設宴犒勞群臣的現象時有發生,

御廚機構的發展如日中天,觥籌交錯之時,又是一個時代的進步。

飲食文化也是一種文化,文化是需要融合的,魏晉南北朝作為民族大融合的特殊時期,將這一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此時的御廚機構,是“創新”最多的時期,許多新的菜色,正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

光祿寺、尚食局、御膳房丨探析中國古代御廚機構的發展

到了隋唐時期,飲食的奢靡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御廚機構不但場面規模大,御廚官員更是多到此前未有的多,

烹飪技術也已經到了很高的水平,這正是與隋唐的社會實力無法分割的。

宋朝的風格向來與歷史的發展格格不入,在宋朝皇室,飲食突然變得簡約、平淡。這與當政者是息息相關的,

宋朝的統治者大都提倡節儉,反對奢靡浪費。

明清時期的宮廷御膳則是達到了中國古代社會的頂峰,

御廚機構內的御廚官員數不勝數,有些廚師醫生或許只做一兩次菜,有些甚至一次都沒做過,可見其奢靡程度。

中國古代的御廚機構,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特色,但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朝代如何更迭,御廚機構總是不變的,

它所代表的是當時社會最高的烹飪水平,也反映著整個時代的歷史特色。

光祿寺、尚食局、御膳房丨探析中國古代御廚機構的發展

甚至在某些時候,他們是

地位和權勢的象徵

如若某位大臣吃到御廚機構的膳食,可見其地位之高低。

御廚機構的不斷變化,也反映著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反映著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更奠定了現代人對於美食的熱愛與追求。

不同風味的菜餚,都是時代的結晶,是人們智慧的沉澱。

飲食,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繁榮與昌盛,只有“國富民安”之時,人們才有追求美食的權利。

參考文獻:

1。《中國御廚機構的發展》

2。百度百科——宮廷御膳

3。《歷代的庖廚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