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神奇傳統,上樑不正下樑歪,都是朱棣乾的好事!

明朝的神奇傳統,上樑不正下樑歪,都是朱棣乾的好事!

自從秦朝掃清六合,一統天下開始,中國歷史上的君主面對分封這個制度就越發謹慎了起來。很多時候,所謂的分封制度,獲封的藩王要麼沒有封地,要麼有封地卻沒有實權,更不要說手中掌握軍隊了。不過,怎樣用中央的集權來對抗地方分權,本身就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的一個大難題,是難以依靠一個制度或者一時一世的選擇來解決的。

明朝的神奇傳統,上樑不正下樑歪,都是朱棣乾的好事!

所以,面對唐朝的節度使割據一方和宋朝的武力乏弱等前車之鑑,明朝的解決方法是,再次恢復了分封制。不過不同於前朝的分封功臣和異姓親王,明朝的分封只針對皇族分封。這個條例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來的,不知道是因為出身比較苦,還是因為朱元璋和馬皇后之間的深厚感情,朱元璋對自己的兒子有種迷之信任。當初皇太子過世,他決定選建文帝作為皇太孫繼承皇位的時候,便對建文帝說,中央,我為你留下了有能為的文臣,而邊關有你的叔叔們帶著軍隊助手,你可以安心當一個太平天子了。

明朝的神奇傳統,上樑不正下樑歪,都是朱棣乾的好事!

不過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整個明朝出現的最多的情況就是叔叔造侄子的反。說不上來,這究竟是因為分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的好兒子朱棣開的好頭。要麼說,一個國家的皇位如果在傳承的過程中沒能按照禮法走正統道路,那麼所帶來的危害將流傳百代,以至於危及整個王朝。

明朝的神奇傳統,上樑不正下樑歪,都是朱棣乾的好事!

唐朝的時候,唐太宗逼宮奪位,於是整個唐朝皇室鬥爭都非常慘烈。唐朝的奪嫡之爭,可以說是歷代以來最殘酷最黑暗的。宋朝的時候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他自己的皇位來得就不正,於是非常害怕其他掌管兵馬的人也給他來一個黃袍加身。畢竟趙匡胤自己的黃袍加身操作,就是跟柴家的祖先學的。所以整個宋朝一朝都重文輕武、打壓武將,以至於始終受到外族的侵擾。

明朝的神奇傳統,上樑不正下樑歪,都是朱棣乾的好事!

而輪到明朝,朱元璋雖然是正經的起義軍打下來的天下,可是朱棣卻是篡了自己侄子的位。朱棣自己依靠造反登上了皇位,卻不想看到自己的兒子也自相殘殺。因此他雖然在兩個兒子中更加滿意次子朱高煦,可是在臣子們的勸諫下,還是決定,不能亂了國家的嫡庶,因此,沒有更換太子。

明朝的神奇傳統,上樑不正下樑歪,都是朱棣乾的好事!

可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朱棣的長子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熾是一個身體極差的文人,不但脾氣不投自己父親的喜愛,而且長得非常肥胖,需要別人攙扶才能行走。而次子朱高煦則是一個英明俊朗,善於騎射,曾經跟隨父親參與靖難之役的軍事人才。朱高煦自己也遠遠比朱高熾更能得到朱棣的喜愛,這樣的一個人怎麼可能心甘情願的居於自己那個文不成武不就的兄長之下呢?於是當朱高熾的兒子繼位之後,朱高煦也義無反顧的走上了造侄子返的道路。

明朝的神奇傳統,上樑不正下樑歪,都是朱棣乾的好事!

雖然朱高煦的造反,最終也沒有成功。可是不得不說,朱棣沒有給子孫後代們開一個好頭。他自己的皇位來路就不正,但是因為他的成功,卻給後來的沒能成功繼承皇位的皇子們做了一個負面的榜樣。朱棣之所以左右搖擺、猶豫不決,怕的就是他過世之後,自己的子孫出現像自己這樣的刺頭。雖然他帶兵攻打建文帝的時候,覺得自己是天命之子,理應把上面那個軟弱無能的侄子踹下去。可是當他自己做了皇帝之後,卻最怕看到他們兄弟反目的事情。這大概與所謂的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同理吧。不知各位看官對此有什麼看法,不妨在下面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