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分封諸侯,到底有利有弊?又因為什麼國運八百年

商朝以前,我們對於歷史的瞭解沒有太多的文獻,歷史資料可供我們研究。而周朝開始,有了更多的記載,讓我們能夠了解華夏文明的璀璨光輝,歷史的滾滾程序都激起了怎樣的浪花。

周朝之後,除了後來的西遊,似乎神話的傳說相對的少了起來。之前我也有過疑問,後來有了一點小小的看法,在夏朝之前,中國還沒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結構,部落,聯盟才是那個時代背景的主題,人們的生活相對簡單和困難,面對自然界所帶來的危機,無論是猛獸還是自然災害,很多時候都是無能為力的,我們的華夏先祖一直是在抗爭的,也在不斷的進取。

周朝分封諸侯,到底有利有弊?又因為什麼國運八百年

在這個時間裡,神話傳說應運而生,這不是阿Q式的自我催眠,而是對那些向災難,向困難勇敢抗爭的英雄的歌頌,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能讓自己更加堅定的勇氣。周朝之後,真正意義上的封建國家建立起來,文字的傳播,也相對的便捷,當國家一統,戰亂平息。於民休養生息的時候,思想將會迸發出更大的火花,對於人類自己的肯定將會佔據更大的比重,而不再是依託於超自然的力量。

而讓周朝能夠快速穩定,並且國粹綿長的主要原因,我認為就是周天子實行的分封制。對分封制這個話題的討論,喜歡歷史的朋友都應該有所接觸。這樣一個制度也是有利有弊。我在瞭解歷史時,喜歡代入那段歷史的時空和當時的背景,如果說周朝之後,大家再去完全照搬分封制度,必然不會適合,距離周朝比較近的項羽證明了這一點。而相對周朝來說,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分封制就是最好最合適的穩定國家政權的制度

周朝分封諸侯,到底有利有弊?又因為什麼國運八百年

周天子立國之後,把整個國家的土地,以王都為中心,分封給各諸侯,貴族,和之前的功臣。這些人,分別帶著各自的族人,到分封的地方建立諸侯國,而這些諸侯可以在自己的領地內設立官員,並沿襲周朝的制度,以嫡長子和其他後代分別分封,代代相傳,直到士一下,分封停止。各諸侯要向中央朝貢,並拱衛王都。

這裡敲一下小黑板,分封制真正的智慧是,是以王都為點,不斷髮散,以族親,功臣,諸侯,貴族的順序分封的,這樣的結果就是,在當時的背景下,各大諸侯國和整個國家的黏性還是非常大的。

分封制的形成,也有其必然的原因,推翻商朝的大軍,理論上就是各個大型部落,也可以稱之為諸侯的聯合軍,而最能推動他們向前的必然就是利益,這樣一個利益集團,成功之後,如果那些諸侯得不到利益,周王朝,必然會重蹈覆轍。而分封非常完美地解決了這樣的問題,大家各自收拾行李到自己的封地,享受既得利益。對當時還不穩定的周朝,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周朝分封諸侯,到底有利有弊?又因為什麼國運八百年

商朝的滅亡就是因為王都的軍事力量基本沒有,大軍都屯駐在比較遠的地方,周天子吸取教訓,由諸侯守衛王都。

周朝所奉行的是宗族制度,禮樂制度,這就保證了在分封之後,各大諸侯依然對周天子保持尊重,周天子就像一個大的宗族族長,各在禮樂,宗族制度下的周天子,除了武力,還有一種天然的對諸侯的壓制,所以分封制實行八百年,周朝才最後覆滅。所謂“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就證明了這一點。

周朝分封諸侯,到底有利有弊?又因為什麼國運八百年

雖然最後,周朝自食其果,依然是諸侯讓其禮壞樂崩,全部覆滅。那是因為,經過了數十代的傳承,諸侯已經在自己的封地形成了獨屬於自己的宗族制度,隨著時間的演變,周天子無地可封,各諸侯日漸強大,才有了東周的春秋戰國,所謂“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但是周朝存世八百年,不能不說,宗教制度,分封制度和禮樂制度在其中扮演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