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文化之五行與中醫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起源於易經。中醫文化也與易經文化的五行密不可分,在中醫學說裡,人體的五臟與五行一一對應:肝對應木,肺對應金,腎對應水,心對應火,脾對應土。人體的五臟也像五行一樣,相生相剋,相互影響。

易經文化之五行與中醫

五行與五臟一一對應

在中醫理論裡,腎能藏精,肝能藏血,腎精可以化生肝血,這就是腎水滋養肝木,即水生木的原理;肝藏血,心主血脈,心在五行中對應的是五行中的火。肝臟能正常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正常,則有助於心臟功能的正常發揮,這就是肝木上濟心火,即木生火的原理。肺對應五行中的金。肺主宿降,腎主藏精納氣,肺氣肅降則有助於腎精之閉藏和氣之攝納,肺氣肅降,水能正常的運化。所以能促進腎主水功能的發揮,此即肺金滋養腎水,即金生水的原理。心主血脈,又主神志,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的源頭,脾又有統血的功能,心之陽熱可以溫運脾陽,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血能滋養脾臟,脾才能發揮主運化、生血、統血的功能,這就是火生土的原理。脾在五行中屬土。而肺與五行中的金對應,脾的正常運化可以滋養肺氣,這就是土生金的道理。

易經文化之五行與中醫

五臟相生相剋

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氣的清肅,這就是火克金的道理。肺氣肅降,氣機調暢,可以抑制肝氣的上行,金克木就是這樣的道理;肝舒調達,可以疏洩脾溼,這就是木克土;脾主運化,可以調節腎主水功能,以防止水溼的泛濫,這就是土克水的道理;腎水的滋潤,上行於心,以制約心火,這也是水克火的原因;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五臟之間的關係也是相生相剋的。

易經文化之五行與中醫

易經文化之五行與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