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倆人年少時一起中舉,官場起起伏伏,一生隨遇而安

公元一〇九四年,蘇軾正在定州(今河北省滿城以南地區)任上。忽然,朝廷來了一道命令,將他貶官兩級,調到南方。原來,已成年的宋哲宗掌權了。他要繼承父親遺志,恢復新法,於是北宋的政治又來了個急轉彎。新黨上臺了,和司馬光對立的章惇擔任宰相。這些新黨,並不具備當年王安石的品德和才幹,倒熱衷於借新法來營私、整人。蘇軾早已處理過的“以詩文譏刺聖上”的事件又被翻出來了,他們閉眼不看幾年來蘇軾辛勤工作的功績,肆意打擊報復,把他連同大批“舊黨”一齊貶斥。

兄弟倆人年少時一起中舉,官場起起伏伏,一生隨遇而安

接到貶令,飽經滄桑的蘇軾不過微微一笑,立即打點動身。一直跟隨他的幼子蘇過倒有點受不了,他問:“爹爹,你快六十的人了,還要去廣東這瘴癘之地?”“當年韓愈不也貶過潮州嗎?”“可爹爹絕不會有韓愈重返京師的機會。官途太險惡了,不如告老回鄉吧!”“朝廷令出如山,怎能在這時候辭官呢?嶺南我沒到過,這次不妨去見識見識。”於是,蘇軾帶著家屬向南方進發了。跨越了千山萬水,經過幾個月的路途艱辛,才到達廣東惠州。當地官民聽說寫“大江東去”的蘇東坡來了,不顧天氣炎熱,都自動集合在官衙前迎接,一時人頭擁簇,熱鬧非常。

兄弟倆人年少時一起中舉,官場起起伏伏,一生隨遇而安

“下官有罪之人,怎能勞煩同僚父老如此款待?”蘇軾見到這個場面,有點惶恐不安,向大家連連作揖。惠州太守把他讓到前廳坐下,有人送上一盤時鮮水果,顏色鮮紅誘人,剝開圓圓的長滿小疙瘩的薄殼,裡面是團象羊脂、白玉般的肉。蘇軾嚐了一顆,覺得潤滑多汁,甜香滿口。“這果子世間少有,不來嶺南哪有這個福氣!”蘇軾興致勃勃地說。“這是本地最好的掛綠荔枝。”太守介紹說。

兄弟倆人年少時一起中舉,官場起起伏伏,一生隨遇而安

“噢,當初唐玄宗曾用驛馬接力運它到長安,來討楊玉環的喜歡。”一想起皇帝的荒淫,蘇軾的情緒就有點不平靜了,楊妃吃一次荔枝,要跑死幾十匹駿馬哪!”這是過去的事了。“太守說:”惠州雖然偏僻,卻有名果荔枝,名酒萬家春。另外,羅浮山、景佑寺景色幽深,值得蘇公一遊。“太守這話倒也不假,住了沒多久,蘇軾就愛上這個地方了。嶺南風光,別有風味,特別是惠州西邊樹木蔥蘢的羅浮山,更使他讚賞不止。

兄弟倆人年少時一起中舉,官場起起伏伏,一生隨遇而安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作為州太守的副手,公務並不忙,蘇軾有足夠的時間和蘇過一起整理詩文,潛心創作。剛來時,他還不大適應廣東的氣候;慢慢,他也學會當地人午睡的習慣了,併為此寫了一首《縱筆》:”白頭蒙散滿霜風(習習涼風把滿頭白髮吹散了),小閣藤床寄病容。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這首詩傳到開封。宰相章惇讀了之後,冷冷一笑,對左右說:”好一個‘春睡美’!這老兒既然過得這樣安逸,就把他再放遠點!“章惇終於找到一個遠到不可再遠的地方——儋州(海南島)。

兄弟倆人年少時一起中舉,官場起起伏伏,一生隨遇而安

宋朝的時候,這裡還是個荒涼地區,他還下令蘇軾立即起程赴任。蘇軾這時已六十三歲了,冷酷無情的政治迫害再次驅使他跋涉長途。他帶著兒子蘇過沿珠江西上,再取陸路到雷州半島。這時候,他與分別多年、患難與共的兄弟蘇轍意外重逢了。兩人二十幾歲的時候一齊中舉,以後在新舊黨政權交替中幾度浮沉,今天,又同遭貶官嶺南的厄運。相見之下,悲喜交集,兩個鬚髮斑白的人激動的相持大哭起來。還是蘇轍先揩掉眼淚:”大哥,你不是勸我‘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嗎!“

兄弟倆人年少時一起中舉,官場起起伏伏,一生隨遇而安

蘇軾也破涕為笑了,”對,兄弟會面應當高興才是。何況我們都已六十多歲了,彼此健在,更是可喜可賀。“兄弟、叔侄在雷州歡敘了幾天,蘇軾才悽然地踏上海船。碧波無垠的大海,把他送到被稱為”天涯海角“的儋州。儋州太守是個俗吏。他對一再貶官的蘇軾,頗有瞧不起的意思。他不給蘇軾住房。而地處邊陲的黎族人民,卻知道敬重文人,他們同情地送來柴草、磚瓦,幫助蓋了幾間書屋。這樣,蘇軾又有了新的書院,可以繼續和蘇過一道研究文學,教授門生了。

兄弟倆人年少時一起中舉,官場起起伏伏,一生隨遇而安

官俸很少,生活清苦,一日三頓只能吃薯充飢。但這位一生都隨遇而安的詩人始終不改其樂。他常常在蘇過的攙扶下到海濱緩緩而行,觀賞落日和在晚霞餘輝中迎風兀立的椰樹。過去,他曾經想在徐州、黃州、杭州、惠州定居,現在又想在儋州終老。他大聲歌唱:”我本儋耳民“,”海南萬里真吾鄉“……沒有把那些狹隘當權者的欺辱放在眼裡。公元一一〇一年,宋哲宗死了,新皇帝登基,全國大赦,蘇軾才有幸遷回江南。也就在這一年。這位傑出的藝術大師,病逝在江蘇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