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問武將要何賞賜,一個要美人,一個要官,二人結局卻令人意外

華夏文明幾千年,帝王更是我國曆史上不可缺少的存在,關於帝王們的言論,有

崇拜、瞻仰、敬佩、仁德

等這些讚揚他們的,當然也有壞的言論,比如殘暴、愚昧、諷刺等,但無論是那一位帝王,世人對他的看法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

伴君如伴虎

”,帝王的心理情緒往往讓人無法揣摩。

皇帝問武將要何賞賜,一個要美人,一個要官,二人結局卻令人意外

當然,皇帝的心思也不是全部無法揣摩,很多人明白,只要是在皇帝手底下做事的,如果

政績太突出,

也會被

皇帝嫉恨

,從而招來殺身之禍,甚至有可能被

夷三族

,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

功高震主

,哪怕是生性圓滑,會揣摩皇帝話裡話外不同意思的人,也不代表他能夠在皇帝身邊待長久,畢竟很多會

揣摩心思的大臣,

甘願成為帝王的紅臉、白臉,最後落了個被世人唾罵,然後被

皇帝親手送到斷頭臺的也不少

但當兩個同樣聲名顯赫的武將,都等著皇帝賞賜,那無疑是會揣摩人心的武將更得恩寵,這件事在華夏文明史上也發生過,並且這樣的案例還特別多,要說最出名的莫過於清朝乾隆時期發生的。

皇帝問武將要何賞賜,一個要美人,一個要官,二人結局卻令人意外

這兩位武將一位名叫

海蘭察,

另一位叫烏爾登,眾所周知,乾隆時期爆發了一場很艱難的戰爭,就是準噶爾戰爭,準噶爾動盪70年,他們的叛亂貫穿了

康熙、雍正、乾隆

三位皇帝。

到了乾隆時期,為了徹底穩固邊疆,乾隆不惜一切代價才將準噶爾部落打敗,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因為

準噶爾原首領單策零的去世

,導致內部權力交接不穩定,才讓清王朝有機可乘,打敗了這個讓清朝三位皇帝都頭疼的存在。

皇帝問武將要何賞賜,一個要美人,一個要官,二人結局卻令人意外

他們這二人硬是靠這場戰爭從一個小兵打到了將帥的位置,當他們大獲全勝時,便著手班師回朝了,而乾隆也按照規矩,對海蘭察、烏爾登進行相應的封賞,首先我們要知道

平定準噶爾部族

這場戰爭的確是在乾隆年間結束,那真正的

受益人毋庸置疑是乾隆

,不僅穩固了清朝邊疆,還可以在自己的履歷上新增一抹戰績,可在名氣上,依然是海蘭察、烏爾登二人收益大。

就好像很多人考上

清華大學

,很多的報道是說這位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清華,而不是說他某某某學校那個班級某個老師悉心教導,而乾隆此時也遇到這種情況,他畢竟是皇帝,轉念之間就想出一個方法,去考察這兩個人,於是乾隆當著

文武百官

的面,詢問海蘭察、烏爾登各自都想要什麼。

皇帝問武將要何賞賜,一個要美人,一個要官,二人結局卻令人意外

這個計謀在當時完全是一個陽謀,也是極大的殊榮,除了因為清朝的奴才文化,更多的是因為皇帝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口的話不會收回,於是二人同樣的戰功,卻有了不一樣的結局。

海蘭察本身就是一位

心思細膩

的將帥,雖然他許多時間都是和豪爽的軍人在一起,卻

不代表他不懂朝政

,他明白此時不能展現出一點問題,也許皇帝不會糾結,可在旁邊盯著的文武百官會如同餓狼一般,爭奪軍中大權,所以他思考再三,便向乾隆皇帝索要幾位美女,理由是

趁著天下太平,他想多享受享受。

這個回答會讓人海蘭察是一位

庸才

,會導致很多人輕視他,這恰好中了他的計謀,明眼人都知道,如果海蘭察真的是位庸才,那他也不會成為平定準噶爾部的將帥,至於乾隆覺得他為人知進退,肯定在心裡誇讚了一番。

皇帝問武將要何賞賜,一個要美人,一個要官,二人結局卻令人意外

至於烏爾登,或許

他想要表現的自己忠心點

,於是便告訴乾隆他想要帶更多的兵,為乾隆鎮守邊疆,為他開疆拓土,“

俠以武犯禁,官以權犯禁

”,無論是武官也好,還是文官也罷,只要權力過大都會受到皇帝猜忌,更讓皇帝猜忌的就是要權,乾隆可以給烏爾登兵權,烏爾登

卻不能向乾隆索要兵權

,原因是兩者性質不同,乾隆給的那叫

賜予

,烏爾登要的話那叫以功勞為藉口,

逼迫乾隆不得不給他兵權

皇帝問武將要何賞賜,一個要美人,一個要官,二人結局卻令人意外

所以到後面烏爾登和海蘭察都吃了敗仗時,烏爾登

直接被乾隆下令斬殺

,海蘭察則是安安穩穩活到了64歲,在他去世後,他還能以畫像的姿態出現在紫光閣,並且被皇室賜予諡號“

武壯”

,由此可見,能力強不代表真的能夠一帆風順,會揣摩領導才是一帆風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