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委任袁譚出鎮青州,親手埋下袁尚袁譚兄弟鬩牆的導火索

漢末群雄系列之袁紹(特別篇,其二)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袁紹重大事件之二十七——三子一甥各據州郡

後世在分析袁紹失敗的原因中,將三子一甥各據一州的大搞分封做法列為重要因素。

《九州春秋》載:紹曰:“孤欲令四兒各據一州,以觀其能。”授出曰:“禍其始此乎!”

這裡袁紹指的四兒,實際便是三子一甥,袁紹確實有四個兒子,但小兒子袁買年紀實在太幼,不然按袁紹的風格肯定沒有他外甥的事。授指的是袁紹首席謀士沮授,其直言不諱稱袁紹的分封行為是取禍之道。理由後面再細說,這裡能看出沮授的性格非常耿直,好面子的袁紹肯定不會高興,也預示著君臣二人無法長期和諧共處,矛盾的產生是必然結果。

袁紹委任袁譚出鎮青州,親手埋下袁尚袁譚兄弟鬩牆的導火索

既然要細說袁紹的分封,就不能簡單以任人唯親、取禍之道來概括了之,畢竟這些都是廢話,我們還需要仔細看看袁紹到底在哪裡出了錯。

首先說說三子一甥中的外甥高幹。

之前的文章介紹過,其實高幹能在袁紹陣營躋身權力核心圈,靠的並不是外甥身份,而是他確有能力與功勞。早在袁紹逼迫韓馥讓出冀州牧時,在派出的名士說客團中,為首便是高幹。謝承版《後漢書》評價高幹

“才志弘邈,文武秀出”,人們更熟悉的范曄版《後漢書》則記載“素貴有名,招致四方遊士,士多歸附。”據相關考證,高幹統治幷州長達七年之久,包括袁紹死後的數年,還與曹操打得有來有回,維持了很長時間。其他有關高幹的歷史評價,除了站錯隊之外,對他本人的能力基本都持肯定態度。所以至少在袁紹時代,高幹擔任幷州刺史是沒問題的。

然後是次子袁熙。

相較於後來爭奪繼承人的長子袁譚與三子袁尚,袁熙既無威望也無實力,所以從來也不是關注的焦點。加上袁熙的幽州刺史是在滅掉公孫瓚後才任命的,緊接著官渡之戰就開打了,所以袁熙沒有什麼表現機會,也沒有自己的班底。所以袁熙擔任幽州刺史影響也不大。

再來就是三子袁尚了。

其實袁尚最冤枉,因為袁紹自己坐鎮冀州,大本營設在鄴城,所以根本就沒任命過袁尚做冀州刺史或州牧。袁尚是袁紹死後被幕僚們擁立為繼承人才領有冀州,而繼承人問題袁紹從來就沒有正式官方確認過人選,只是向部下徵詢過意見,並對袁尚更加喜愛,臨終時袁紹也沒能定下到底誰來繼承。未定繼承人是袁紹的另一大敗筆,此是後話,這裡大家只要明白袁紹並沒有任命袁尚為冀州刺史就可以了。

最後,就是長子袁譚。

問題恰恰出在對袁譚的任命上。前面說過,外甥高幹以才能勝任,而且他也牽扯不到繼承人問題;袁熙任命時間極晚又無根基;袁尚根本就沒有任命。實際袁紹的繼承人危機發端於將青州委任於袁譚。

沮授起初曾建議袁紹早點定下繼承人,他把繼承權比作狡兔,萬人逐獵最終只能由一人獲得,而結果出來後,其他有想法的人也只能作罷,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沮授好心提建議,哪知道袁紹卻起了

“四兒各據一州,以觀其能”的念頭。氣得沮授直言:“

禍其始此乎!

袁紹委任袁譚出鎮青州,親手埋下袁尚袁譚兄弟鬩牆的導火索

高幹

嫡長子繼承製是古代社會不論帝王還是貴族乃至平民,公認的繼承製度。在絕大多數時間裡這種制度並沒有明文規定,而是一種禮制,一種社會共識。也就是人們的觀念裡覺得這樣理所應當,根本無需特意強調。這種制度的形成有深刻的歷史邏輯在裡面,篇幅所限就不去展開了。總之,立長不立賢,是預設的優先選項,不這樣選是例外。

經過之前對四子的簡單概括,大家應該能發現,所謂的

“四兒各據一州”,實際上只有袁譚出鎮青州對繼承權爭奪有影響。表面上看袁紹是給予袁譚表現的機會,去青州領兵作戰獨當一面,能夠積累經驗提升實力。但是,直到官渡之戰開打,人們才發現袁紹好像最喜歡的還是袁尚,因為坐鎮後方的是袁尚,袁譚卻跟隨袁紹一同出戰。

《典論》載:譚長而惠,尚少而美。紹妻劉氏愛尚,數稱其才,紹亦奇其兒,欲以為後,未顯而紹死。

這段史料直接給出結論:袁紹本來就打算以袁尚為繼承人的,但沒來得及正式宣佈就死了。至於袁紹的理由也很符合他好面子的性格,袁尚長得帥。而且袁譚與袁尚的母親劉氏更喜歡袁尚,袁尚的兒子還特別招人喜愛,隔輩親在袁紹這裡也起了重要作用。幾重因素疊加,使得袁紹在出徵時把袁尚安排坐鎮鄴城大本營,袁譚卻支到了青州。明眼人都知道這種安排意味著什麼,於是袁尚身邊也逐漸聚集起一幫人,就等著坐享擁立之功。

袁紹委任袁譚出鎮青州,親手埋下袁尚袁譚兄弟鬩牆的導火索

袁尚

《九州春秋》載:譚始至青州…其土自河而西,蓋不過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東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時百姓無主,欣戴之矣。

這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袁譚也不是吃白飯的,公孫瓚的青州刺史田楷,還有北海太守孔融都割據一方,加上大大小小的黃巾餘黨、地方豪強什麼的,袁譚以平原郡為根據地,逐步擊敗了其他對手,掌控了青州絕大部分地區。袁譚雖然遠稱不上賢明,至少軍事能力還不錯,所以他的身邊自然也有一幫追隨者。

袁譚作為青州的實際開拓者與統治者,這份功勞不可謂不大。袁尚有什麼呢,長得帥,媽媽偏愛,有個袁紹喜歡的小孫子,就這?這就成了欽定的接班人?別說袁譚不服氣,換誰也不能服啊。

話說回來,這也不能怪袁尚,別說袁紹這麼一大片基業,就是當今社會普通人因為繼承權問題幾個兄弟姊妹之間鬧矛盾最後上法院打官司的也很多。袁紹這邊時不時給點暗示,手下們又天天圍著轉,袁尚當然也沒有讓賢之理。

袁紹委任袁譚出鎮青州,親手埋下袁尚袁譚兄弟鬩牆的導火索

袁譚

所以,沮授說大禍從袁譚出鎮青州開始一點沒錯,袁譚敗了肯定不是好事,這點自不必說。袁譚在青州發展得好了也不是好事,因為一旦袁紹有恙,青州只認袁譚不認袁尚。偏偏袁紹又要立袁尚,最要命的是到死也沒有正式宣佈,直接導致兄弟二人鬩牆,整個袁家基業崩塌。筆者猜測,袁紹可能根本沒想到自己會死得那麼快,又或者臨終之時確有遺訓,但當時兩派鬥爭激烈的情況下,袁紹既死,遺訓有沒有或者怎麼寫的,已經完全不重要了,重要的只是袁譚與袁尚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宣傳自己的合法繼承人地位。

本期對袁紹在繼承人問題上的重大失策進行了簡單介紹與探討,下一期繼續講述袁紹後續的歷史事件。對於袁譚與袁尚,可能後續會單獨開篇進行介紹,畢竟官渡之戰後袁家在北方仍然存在了較長的時間,初步計劃是以袁譚開篇,把袁尚、袁熙、高幹附在其中,類似於之前李傕篇附帶了郭汜、樊稠、張濟等人的形式吧。九月爭取多更新幾篇,感興趣的小夥伴敬請點贊關注吧,同時也歡迎翻閱往期三國人物文章。您的支援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