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恭愍王宴請郭永錫,這位“貴客”為何謝絕了大王賞賜的禮物?

引言

如同恭愍王為保住王位而拼死鬥爭那樣,大元兀魯思的性質使其在追求政治利益的時候不會受到民族、王朝或族群這些類別的嚴格束縛。一百多年來,蒙古帝國的視野一直延伸到歐亞大陸。儘管大元兀魯思日薄西山,但其遼闊的視野仍然能夠指引那些在衰落中發現機會的人。

這部分首先簡要考察了14世紀中葉東亞外交網路發展的情況,其中,特別關注高麗的地位,接著探討了紅巾軍戰爭記憶的影響(包括李成桂崛起的故事),最後從更廣闊的東北亞視野思考紅巾軍戰爭的意義。

末世外交和貿易14世紀60年代,儘管恭愍王對元朝皇帝恪盡職守,但是他對後者的所有選擇卻未置可否。

恭愍王幾乎向東亞所有的主要首腦遣使並交換禮物,從妥懽帖睦爾、皇太子和奇皇后,到擴廓帖木兒、孛羅帖木兒、納哈出和高家奴;從張士誠、方國珍和朱元璋到女真首領、足利幕府的將軍、九州的地方官員和元朝行省丞相。

從某種意義而言,這種超流動性,反映了14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元兀魯思的權力衰退。

元朝統治式微之時,正是地方掌權者勢力擴張的大好時機。

這些新興掌權者和大元兀魯思的關係是一個連續變化的過程,從忠誠國王走向公開反叛,不過幾乎所有的關係都涉及相當程度的談判和協商。

由於元朝皇帝沒有足夠的實力摧毀軍事上的挑戰者,所以只能採取施加軍事壓力和封官大赦兩手並用的方法,來喚醒他們效忠王朝的使命感,或者更狹隘地說,透過慷慨賞賜,或推卸責任,或對濫權者視而不見,來呼籲他們效忠帝國皇室。

高麗恭愍王宴請郭永錫,這位“貴客”為何謝絕了大王賞賜的禮物?

所有這些努力,都因日益壯大的各階層掌權者的平衡戰略而變得越來越複雜多樣。伴隨大元兀魯思式微,在對外交往領域滋生了龐大需求和無數機會。

然而如同野心家願意相信漢人、女真人、蒙古人和高麗人之間的結盟是出於蒙古政權四海一家的觀念,14世紀中葉持續的爭權和結盟非常契合蒙古的政治文化傳統。約瑟夫·弗萊徹認為,“再次出現的艱難的、常常是拖沓的、暴力的選舉過程,使部落社會的政治化淪落到哈蘭(意為“平民”)的水平。”

結盟常常脆弱不堪,而且維持的時間不長。

結盟的規模和持續的時間也變幻莫測,毫無規律可循。

這樣,蒙古人時刻保持著對權力更迭的敏感,考量著潛在盟友和敵人之間的力量強弱。在他們的意識中,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變化。而這種觀點,是14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真實寫照。不僅國家首腦之間往來頻繁,就連新興地方政權也試圖和王朝國家以及其他後起之秀建立親善關係。

例如,張士誠,這位最重要的地方首領至少向高麗遣使17次。

從1358年開始,張士誠遣使高麗進獻水晶、玉扣、毛皮、香料、絲織物和沉香,試圖透過與高麗建立關係,來獲取政治經濟紅利。

高麗恭愍王宴請郭永錫,這位“貴客”為何謝絕了大王賞賜的禮物?

張士誠使者往往被高麗朝廷授予各種軍事頭銜,如萬戶長或千戶長,他們從高麗帶回弓矢、劍等武器。高麗朝廷為表達對來使的尊敬,費盡心思。

恭愍王寫給張士誠以表兩人友誼的私信,都由高麗著名文人起草撰寫。

和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張士誠對高麗的示好更積極,更堅持。

當然,其他叛軍首領也曾多次向高麗示好。即使是漢人叛軍首領也在與元朝談判、領封號和官職的同時,積極與國外的王朝建立關係。

由此,在中原和東南亞之間貿易交往蓬勃發展的年代,叛軍首腦之一陳友諒(1321-1363)甚至和越南的陳朝建立聯絡也就不足為奇了。1354年,陳友諒遣使越南陳朝,請求聯姻。1361年,陳友諒在多次敗給朱元璋後向陳朝請求軍事援助。

據說,陳友諒為取悅陳朝,自稱陳益稷的兒子。陳益稷是1286年忽必烈冊封的安南國王,後來在湖北度過餘生。

“Chen”和“Tran”分別是漢語和越南語的發音,但其對應的漢字都是“陳”。在這種情勢下,高麗絲毫不敢鬆懈。如前章所述,14世紀五六十年代,高麗官方使節定期到大都,慶祝皇帝、皇后、皇太后和皇太子壽誕,並進獻禮物。

高麗恭愍王宴請郭永錫,這位“貴客”為何謝絕了大王賞賜的禮物?

不僅如此,他們還在大都之外拜見聲名顯赫的政治軍事人物。例如,高麗多次派文官田祿生(1318-1375)出使元朝。田祿生曾透過高麗科舉考試和元朝設在開京的徵東行省初級科考。或許是因為田祿生擅長古漢語(當時區際交往公文的用語),高麗任命其為外交使臣。

1362年,田祿生出使浙東。當時,他可能接觸了重要軍閥方國珍。1364年,方國珍派遣一名使者隨田祿生到高麗,向高麗國王進獻了沉香、弓矢和一些書籍,其中包括中原王朝的政治百科全書《玉海》和《通志》。

另外一次出使是在1365年5月。當時,恭愍王派田祿生到大都,向元太子、沈王和擴廓帖木兒進獻禮物。”

1366年4月中旬,恭愍王派田祿生出使擴廓帖木兒轄下路指揮所和河南省。”

就在幾個星期前,擴廓帖木兒從大都回到其河南大本營。”田祿生的外交活動,自然引起關注。事實上,皇太子厭惡其行,令其返回高麗,“皇太子惡其通訊,命東還。”

田祿生的部下金齊顏表示願意留在中原,繼續使命,“公大臣,不可留,予且留,必達使命。”

由於恭愍王認為此次出使非常重要,所以保證金齊顏有足夠的資金供其長途跋涉到擴廓帖木兒的河南據點。

金齊顏獨自一人騎馬穿過戰火連天的中原北部地區去拜見擴廓帖木兒。金齊顏為強調此次出使的重要意義,他告訴擴廓帖木兒,田祿生雖然被“令旨還國”,但是高麗國王的書信不能不送到您的手中,因為您是東亞鼎鼎有名的將帥之一。

高麗恭愍王宴請郭永錫,這位“貴客”為何謝絕了大王賞賜的禮物?

隨後,金齊顏向擴廓帖木兒進獻了玉燭,並向他解釋說這是點亮明燈的用具,就如同擴廓帖木兒的美德,如果細細打磨定會大放光彩。接著,金齊顏談到此行目的-軍事合作,共殲叛軍。

我王聰明仁武,坐殲紅賊百萬之眾,以安帝室,為天下倡。今大王忠義聞天下,欲東西協力,削平僭亂,夾輔帝室。據《高麗史》記載,恭愍王對於此次出使的結果“大喜”。

不過此次出使是否成功締結軍事聯盟,現存資料中相關細節並不多。金齊顏提到的軍事聯盟前提是共同效忠元朝皇帝,所以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沒有共同的效忠物件,恭愍王是否還會考慮結盟。不過,我們姑且擱置這種猜測,顯然恭愍王非常熱衷於與各方勢力的角逐。6月中旬,他再次遣使拜見擴廓帖木兒。

16256恭愍王的熱情得到了一些迴應。1366年12月末金齊顏返回高麗的時候,和他同行的還有擴廓帖木兒的使者-中書檢校(不知是否就是擴廓帖木兒行省)郭永錫。”

郭永錫通過了元朝科舉考試,他到高麗後最先參觀的地方是開京國子監。”幾天後,郭永錫代表擴廓帖木兒向恭愍王進獻價值100錠金的禮物。

在招待使者的宴席上,酒過三巡,郭永錫邀請高麗朝臣和他聯句對詩。這對高麗朝廷而言是一個相當尷尬的時刻,因為“左右皆武人”。據《高麗史》記載,高麗朝臣相顧默然,恭愍王則羞憤不已,“相顧失色,王甚慚。”

高麗恭愍王宴請郭永錫,這位“貴客”為何謝絕了大王賞賜的禮物?

1367年1月初,恭愍王宴請郭永錫,而這位擴廓帖木兒的使者、恭愍王的貴客竟然謝絕了恭愍王賞賜的禮物(衣服若干套、金帶扣、馬鞍等)。

郭永錫的肆無忌憚令高麗朝廷上下感到恥辱。不過,郭永錫在開京也曾盛讚過款待他的君主:嘗聞高麗山水之異,尚有箕子之風,願觀地圖禮樂官制。樸曰:欲知我國山水靈異,方今上有皇后太子,豈非鍾其秀氣耶?永錫拊膝高吟曰: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左右慚赧。

結語

郭永錫從中原和高麗的文化淵源出發,向高麗朝廷請求能否向他提供詳細的高麗地理和行政情況。

考慮到資訊的敏感性,高麗官員林樸提醒郭永錫,元朝皇后是高麗人,其子即元皇太子也算半個高麗人,所謂一方山水養一方人,這難道不能說明高麗的山水人情嗎?

郭永錫卻不以為然,反而暗諷高麗靠女人得勢。高麗朝廷是靠女人對元朝施加政治影響,這是事實,但作為高麗男性,還是非常忌諱被人當面提起這一點。在郭永錫離開高麗京城開京的時候,無人對他表示惜別之情。郭永錫經由西京返回擴廓帖木兒領地。郭永錫是不是最佳出使人選,還真值得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