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為何吃個荔枝,卻背上禍國的罵名?

全文共1397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導語:眾所周知,“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大家可想而知交通的艱難,運輸荔枝用的是驛站的馬和人,而驛站是國家行政需求的機構,不是滿足個人奢求的私人運輸隊。

為了給楊玉環送荔枝,梅筐荔枝的背後是幾條人命和馬匹生命的消耗,因為荔枝必須新鮮,所以必須就需要

快馬加鞭

,高強度的運輸

讓很多運輸人員和馬匹死在了路上

“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為何吃個荔枝,卻背上禍國的罵名?

但是,宋人不能理解唐人對於供物的看法,其實唐末的人也不太能理解。唐中期以後,上古到中古習以為常的那種以實物供為核心的中央——地方財政關係已經開始開始消退了,所以人們不會指責

周天子千里迢迢找諸侯

要酒要肉,但是會指責盛唐宮廷千里吃荔枝。

因為同處一個朝代,反而會缺少

變遷之感

,杜牧寫下這個詩句的時候,恐怕他的心態就類似這樣吧。其實生活在唐初近百年的人看來,邊州與長安的關係,恐怕沒有比這些

新鮮玩意體現得更加充分,更加正面

了。

“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為何吃個荔枝,卻背上禍國的罵名?

其實唐前期和唐後期,社會心態真的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因為很多在唐前期理所當然的社會現象,到了唐後期已經成了

被講述的歷史

。把時間從唐一直拉到宋,再拉到明清,越往後來,地方的食物供品所承擔的正面政治象徵意義就越消減,其中的

心態史變遷,真的是非常有趣。

可實際上

吃荔枝不是一件私事

,儘管在一個國家,但是中唐改革之前,產荔枝的巴蜀、南粵與長安皇室的財政關係遠沒有後來那麼緊密,前者向後者送東西是一件體現邊地賓服中央的大政。因為在

古代交通不便

的情況下,從四川運輸荔枝是一件

勞民傷財的事情。

“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為何吃個荔枝,卻背上禍國的罵名?

然而,像楊貴妃這樣的女子只不過是男權社會下的一個犧牲品之一。妺喜,褒姒,妲己,其實都是

君王的替罪羔羊

,哪有那麼多要美人不要江山的故事,只是一個可憐的幻想和男人們把髒水潑到女人身上的

自私

三千寵愛在一身

”的楊貴妃,為何吃個荔枝,卻背上禍國的罵名?而失去了江山往往也會失去美人,誰會做這麼愚蠢的事,

失去了一個美人還有另外一個美人,而江山只有一個。

“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為何吃個荔枝,卻背上禍國的罵名?

所以李隆基為了保全自己 賜死

自己喜愛的楊玉環

,說什麼“六宮粉黛無顏色,三千寵愛在一身”,原來

只能共富貴不能共患難

。馬嵬坡上楊貴妃的死,真是完美打臉“要美人不要江山”的童話。

對於文人來說,寫一個歷史故事,

從來不是為了批判已逝的人物

,那沒有意義。說皇帝和貴妃為了自己的私情花錢(這裡的錢泛指人力物力)大手大腳導致國家由盛轉衰,

大抵都是借古諷今

。至於吃荔枝到底應不應該,誰關心這個。

“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為何吃個荔枝,卻背上禍國的罵名?

再擴充套件一點,很多人說男權社會總要女人背鍋云云,我是很不同意這個觀點的。史家寫這些故事主觀上並不是為了罵那個具體的人,而是要後人避免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放到紅顏禍水這件事上,是

為了警醒皇帝們不要因為喜歡女人而置天下不顧

紅顏禍水故事中的男人們一樣是

揹負了千古罵名

的,商紂王、周幽王、董卓和呂布這些,唐玄宗是個例外,畢竟

功績

也擺在那裡。而那些為國家做出犧牲和貢獻的女子,也收穫了後世的尊重,比如昭君、貂蟬、長孫皇后。

“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為何吃個荔枝,卻背上禍國的罵名?

01

總結

史書是寫給統治者看的。而當這些歷史觀點流入百姓後由於眼界和知識的限制,就使得歷史人物變得臉譜化了。要說

全由女性背鍋,我看不見得

,要背也是夫妻一起背了。何況不因為女人而亡國的君主更多,沒有一個不被罵的。

相比於女人,亡國之君才是真正的背鍋俠。而引起王朝週期律,成天只想著土地兼併,當國家機器的寄生蟲計程車族階層,倒一直一副

憤世嫉俗大公無私

的樣子,從這點上來說,公知在

中國真是歷史悠久。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呆呆的伊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