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真正的天才,只要用對方式,你一樣可以成學霸

每天一本書,今天和你一起學習《如何高效學習》

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學生時期就遇到過這樣的煩惱:學語文就是學語文,學生物就是學生物,生物課上學到的知識很難遷移到語文中,而語文中獲得的靈感也很難運用到生物上,於是九門功課同步學,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負擔也越來越重,還總有那麼幾門功課學不好。

畢業後也不例外,工作之餘想充電學習,還想培養點興趣愛好,理財、人際交往什麼的也不想落下,但總是找不到這些東西之間的互通之處,學習效率自然不容樂觀,還把自己搞得挺累的。

可就算這樣,為什麼依然有一部分人樣樣精通,能把所有知識融會貫通呢?達芬奇不光是畫出了傳世之作《蒙娜麗莎的微笑》的著名畫家,同時他還是發明家、醫學家、生物學家、音樂家、建築工程師;

即便不說達芬奇這樣的世界級大師,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依舊有很多精通多國語言,棲身多個領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跨界牛人,更可怕的是連我們經常在網上調侃的不想當廚子的裁縫不是好司機也是多領域學習的典型,有時候,甚至連我們自己都信了:我們的智商存在差異,他們才是註定的天才。

其實哪有什麼真正的天才,只要用對方式,我們一樣可以擁有學霸的超強跨領域學習能力。《如何高效學習》這本書的作者斯科特揚從高中開始,課下幾乎從不學習,儘管如此,他還是以全班第2名的成績畢業。

讀大學時,大考之前學習一般不超過兩個小時,不過,4年來,他的平均成績總在A和A+之間。

畢業後他1年學完麻省理工4年33門課,成為麻省理工歷史上最快畢業的人,並登上TED的演講臺,向全世界宣講自己的學習經驗,同時他還經營著世界上最大的學習部落格之一,是不折不扣的超級高效學習學霸。

斯科特是如何做到高效學習的呢?這就涉及到我們這本書要講的整體性學習策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