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鹽都—自貢遊記

出差之餘,在好友的力薦下,遊覽了千年鹽都的象徵—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和老鹽場。對於一個喜歡歷史的人來說,也許這是在自貢最好的去處,事實證明也的確如此。作為井鹽的重要源產地,自貢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也在世界製鹽史上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千年鹽都—自貢遊記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

鹽,是人們每天的必食品,可見其重要性。“鹽”,象形字,意思是在器皿中煮滷。遠古的時候是用海水煮鹽的,井鹽是後來發明。中國是井鹽的發明地。井在中國的起源很早,據考古資料,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龍山文化遺址中就發掘出了井。甲骨文中有“井方”、“帚井”之詞,其中井字沿用至今。而宣帝地節的時候中國就開始了利用井滷製鹽。

千年鹽都—自貢遊記

甲骨文中的“井”字

自貢的井開始於東漢時期,唐宋的時候就已經很有名了。在自貢最有名的當屬“燊水井”,它開鑿於清代道光年間,深1001。42米,是人類鑿井史上第一口超過千米的深井。代表著中國古代先進的鑿井技術,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

千年鹽都—自貢遊記

鑿井

千年鹽都—自貢遊記

鑿井工具

自貢的井鹽技術,是古代自貢勞動人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出來的。在食鹽結晶、淋洗、乾燥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工藝。其中,以煮花鹽的工藝最具有代表性,經過砌滷邊、兌滷、加新水、下豆漿、下渣鹽、淋花水6道工序後,待煎鍋裡的鹽結晶全部鏟入篾包內,篾包放在鹽槽上的木架上,再用鹽瓢舀上滾沸的花水,均勻由外向中淋鹽,經過反淋花水,被淋過的鹽由淡黃變為純白色。自貢的鹽在中國歷史上曾起著重要的作用,也為地方的稅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隨著時代的變遷,井鹽的蓬勃已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現在的自貢老鹽場已成為人們回望歷史的地方,但從老鹽場的古樸與滄桑中,依然可以想象得到當時沸騰的場面,這是歷史的厚重與莊嚴。走在老鹽場裡,心情很寧靜,看到已殘舊的建築,不由地去想象當時人聲鼎沸的情景,似乎也可以聽得到製鹽工人勞動時的吶喊聲。老鹽場已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這種開拓勤勞的精神永不過時。

千年鹽都—自貢遊記

老鹽場

一個值得一去的地方,一個包含著古代人民聰明智慧的地方,一個體現著古代中國技術的地方,一個滄桑但不過時的地方,我由衷地向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