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的起源與發展

在美國華盛頓空間技術博物館裡,豎著一塊醒目的說明牌,上面寫著:“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風箏,是中國古代的一項發明。最早的風箏是用木頭做的,叫”木鳶“。據韓非子》記載,大約在公元前四百年,思想家墨子就曾做過”木鳶“。墨子早年做過木匠,傳說赫赫有名的木匠祖師魯班就是他的學生。《墨子·魯問篇》有這樣的記載:”公輸子(即公輸般,亦即魯班)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就是說魯班用竹木做成的鳥,乘風飛上天空,能三天不降落。《淮南子·齊俗》也記載:”魯班墨子,以木為鳶而飛之。“

風箏的起源與發展

墨子和魯班製作的”木鳶“,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大約在西漢時期,木鳶改用竹子和絲綢來製作,後又改用紙張。於是,”木鳶“也就改名叫了”細鳶“。紙鳶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如風鳶、紙鷂、風鷂、風禽、鷂子等等。現在我國南方還有許多地方把風箏稱作鷂子紙鳶最初常常被用來作軍事工具。風箏的用途不光是娛樂,還有各種用途。據高承著《事物紀原》記載:公元190年,漢將韓信攻敵城時,便用紙鳶測定距離。梁武帝時,侯景圍攻臺城,有人做紙鳶攜帶文書墩出告急到唐代,國泰民安,各種民間遊藝有了很大的發展,紙鳶也就更多地用作娛樂。

風箏的起源與發展

紙鳶在什麼時候改名為”風箏“的呢?據明代陳沂在《詢芻錄》裡說:五代時李鄴在官中作紙鳶玩要,他在紙鳶頭上安了個竹笛,風吹竹笛,聲如箏鳴,所以叫”風箏“風箏的名字來源每本書上都各不相同,每本書都有自己的說法。。其實,早在南北朝的梁朝(高祖記)和唐代《田悅傳》等古籍中,”風箏“這個詞就屢屢出現。唐代高駢曾作(風箏》詩:”夜靜絃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聽,又被風吹別調中。“這首詩不描寫了當時人們在夜間放風箏的興致,而且記敘了風答上已裝有琴絃宋代時,民間遊戲風答逐漸風行,已有專營風箏的買賣人出現。

風箏的起源與發展

風箏在當時不但是孩子們的娛樂之物,更是大家小姐,宮妃的娛樂之物。明清之際,是風箏的精嫁時期。相傳明代著名劇作家梁辰勞扎風箏,尤其以扎制風肌風箏聞名於世。有一次他用彩扎的風凰風箏送上天空後,有百十隻各種鳥省固繞翻飛。如百烏朝風。《紅樓夢)的作者遊雪芹也對風箏頗有研究,他不僅在扎、彩繪上有到之處,還著有(南醇北鳶考工志)一書,記載了很多有關風箏的珍風箏都過歷代人民和風箏藝人的共同努力、不斷創新,中國的風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同和獨特風格。

風箏的起源與發展

從題材看,其內容可大致分為三類動物:如鷹、鳳艇、金魚、、蚣、燕子等等。風箏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花樣繁多,不同的形態,不同的風格,別有一番風味。;二,神話傳說、文學作品或傳統戲曲中的人物:如孫悟空、鍾尷、天女、娃娃抱大魚等等。

風箏的起源與發展

三日常物品:如扇子、花籃、宮燈、白菜、蘿蔔等等。從骨架型看,可分為:硬膀(有兩個對稱的硬架翅膀)、軟翅(只有上膀條用竹子扎,糊上紙或質的軟片)、硬拍子(四周和橫樑都用竹子綁紮)、軟拍子(上而或中間用竹骨架,下面或兩邊用軟片連線)、軟片(直接用紙、絹或塑膠製作)、串活(如龍、照蚣等)、打傘(上面有三角傘翼,下面是軟拍子或軟片)、多膀類(硬膀或軟冠復使用)、挑擁類(挑子兩頭放軟、硬膀)、立體類(如官燈、寶塔等)。風箏的妙處在於既能在近處觀賞,又能放到空中在遠處賞玩。近處看畫面彩繪遠處觀形象造型,畫面和骨架密切配合,形象逼真,趣味盎然。中園的風箏約在唐宋時傳到朝鮮和日本,明代傳到了德國、法國和英國。

風箏的起源與發展

據英國民俗專家哈爾德多年研究,認為中國風箏傳到世界各地共有七條路線,可謂源遠流長。北宋末年,中國民間有的地方把重陽節定為風箏節。人們把風箏放得很高,然後線將其放掉,象徵著驅除晦氣和病痛。後來在朝鮮也有近似的民俗。在日本,每正月和端午節都要舉行風箏比賽,還有人用放風箏來慶祝豐收或慶賀某項工程峻據說現在日本的中、小學或大學裡的美術系,還設有風箏製作課程。風絡在西方常常被用於自然科學研究。1752年,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就曾用網探測閃電的放電現象,並由此發明了避雷針。

風箏的起源與發展

1784年,英國天文學家瑪祿爾把溫綁在風箏上,探測高空氣溫。1809年,英國人喬治克利發表論文《關於空中航行》,論述風箏在天空飛昇的原理。1847年,英國建一座大橋,用風箏把線送到對岸,然後再牽引粗繩和鋼絲繩,使工程得以順利進行。1840年,英國人凱利借用風箏的原理和形狀,製作了世界上第一架滑翔機。這種滑翔機在1891年經德國飛行家利利恩特爾得到很大改進。

風箏的起源與發展

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在利利恩特爾滑翔機的基礎上,發明了裝有發動機和螺旋槳的飛機。人類自古以來像鳥一樣自由自在翱翔藍天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風箏,是技術與藝術的結晶,為世界各國人民所喜愛。我國的山東濰坊風箏、天津楊柳青風箏久負盛名。暢銷國內外。1984年以來,山東濰坊連續舉辦國際風箏節,各國風箏愛好者雲集濰坊,切磋技藝,交流學習。當千姿百態、絢麗多彩的風箏飛昇碧空,你是否會感到,這古老的遊藝又煥發出了現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