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出軌撕開婚姻的《面紗》,無異於自殘,始亂終棄是婚外情的常態

英國作家毛姆是張愛玲最喜歡的外國作家。張愛玲在自己的多部作品中,都帶有鮮明的毛姆特色。一樣的毒舌,一樣的犀利,一樣的不掩飾對錢的在意,一樣的對人性的惡分外敏感。

除此之外,馬爾克斯、村上春樹、奧威爾等等一眾知名作家,都公開表示熱愛毛姆。甚至有人說:

讀懂了毛姆,就讀懂了人生

藝術來源於生活的體驗。毛姆一生的感情生活很是豐富,大概這也是他能夠源源不斷創作出許多文學作品的源泉。他曾經這樣描述自己:“

我幾乎不停地戀愛,從15歲到80歲。”

毛姆還是一個驢友,1919年,他帶著同性男友,在中國遊歷了四個月。寫出了三部作品《蘇伊士以東》《在中國的螢幕上》《面紗》。

用出軌撕開婚姻的《面紗》,無異於自殘,始亂終棄是婚外情的常態

《面紗》是一個關於愛情、婚姻、背叛和生命的故事。

而採用“面紗”作為小說的名字,意喻人和人之間近在咫尺,卻因為彼此之間情感上的隔閡,猶如籠罩了一層面紗一樣無法接近。

一、低到塵埃中的愛是卑微的,往往會成為另一方改善處境的工具

“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僅僅為了一己之私就和我結婚。我愛你如此之深,這我毫不在意。我從未奢望你來愛我,我從未設想你會有理由愛我,我也從未認為自己惹人愛慕。對我來說能被賜予機會愛你就應心懷感激了。”——毛姆《面紗》

《面紗》中的這段經典情話,讓人讀起來潸然淚下。一個為情所苦的男人,栩栩如生地出現在作家筆下。

用出軌撕開婚姻的《面紗》,無異於自殘,始亂終棄是婚外情的常態

理性上,他知道所愛的女人有很多的缺陷,不是個理想的結婚物件。感性上,卻不可以抑制地陷入愛河不可自拔,不求回報,不求理解,卑微到只要這個女人允許他愛她就已經感激涕零。

這讓人不禁想起張愛玲的愛情,“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愛情,應該是勢均力敵的最為完美。 在博弈和角逐中,卑微到塵埃裡的那一方陷得太深,往往會輸得很慘。

電影中,細菌學家沃爾特對大齡剩女吉蒂一見鍾情,不可自拔。沃爾特是個科學家,社會地位、經濟能力都適合結婚,急於逃離家庭的吉蒂答應了他的求婚。

用出軌撕開婚姻的《面紗》,無異於自殘,始亂終棄是婚外情的常態

婚後,吉蒂跟隨沃爾特來到上海工作。木訥的沃爾特醉心於學術研究,吉蒂所熱衷的一切在沃爾特那裡找不到共鳴。雙方在見識、學識、興趣方面的巨大差異,讓吉蒂覺得索然無味。

沃爾特把吉蒂當作女神,而吉蒂只把他當作權衡利弊後,改善生活處境的工具。

這對沃爾特來說,似乎有些可悲。可是又何嘗不是他求仁得仁的結果?

用出軌撕開婚姻的《面紗》,無異於自殘,始亂終棄是婚外情的常態

沃爾特這種不聲不響的深沉的愛,於凱蒂而言是難以理解的。她需要真真切切的愛與被愛,追求雙向互動和三觀契合,這本沒有錯。

可是她訂立了婚姻的契約,利用沃爾特的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卻仍不滿足,奢求太多。對此,她迴應道:“如果一個男人無力博得一個女人的愛,那將是他的錯,而不是她的。”

二、看上去很美好的婚外情,內裡常常破敗不堪

婚姻生活中無法得到滿足,勢必要在婚姻之外尋找彌補。

吉蒂在一次舞會上遇到了高大英俊、巧舌如簧的唐森。吉蒂認為兩人從精神到肉體上都無比地契合。她堅信唐森對她的感覺也是如此。

因此,即使沃爾特發現了兩人的偷情,她也並不在意,她正要尋找一個機會離開沃爾特。於是,當沃爾特提出,如果唐森能夠離婚再娶吉蒂,他馬上就會和吉蒂離婚。吉蒂簡直歡呼雀躍,急忙去找了唐森。

用出軌撕開婚姻的《面紗》,無異於自殘,始亂終棄是婚外情的常態

吉蒂是一個感性大於理性的女人,她對唐森調情時所說的誓言信以為真。天真地以為自己遇到了真愛。她可以付出全部的身心給這個男人,她以為對方也會同等地回報她。可是,玫瑰色的面紗總有被揭下來的那一天,而隱藏在面紗後的一切,是如此的醜陋和不堪。

唐森有眾多的情婦,對每一個貌美而新鮮的女人,他都會諂媚奉承,只為了得到她們的身體,尋求婚姻之外的刺激。

他和妻子的婚姻,無非是各取所需罷了。妻子需要一個體面的丈夫,對丈夫的風流韻事睜一眼閉一眼,安慰自己道:”反正他找的都是二流貨色”。而丈夫需要有成功的事業和穩定的社會地位。他對吉蒂說:“

你讓我跟我無比依賴的妻子離婚,再跟你結婚,那就是自毀前程,你要得太多了

。”

用出軌撕開婚姻的《面紗》,無異於自殘,始亂終棄是婚外情的常態

唐森將感性和理性分得非常清楚,必要的時候,他會毫不猶豫地拋棄吉蒂,以維護他現有的身份、地位、家庭。

大受打擊的吉蒂無路可走,只好跟隨沃爾特來到瘟疫肆虐的廣西小鎮。

三、生存的極限條件下,才能夠看到人性的本質

沃爾特之所以帶著吉蒂來到霍亂橫行之地,是因為愛情的痛苦讓他無法忍受。

一方面,他深恨自己無力從對吉蒂的愛中解脫出來。另一方面,他對吉蒂的外婚偷情憤恨不已,從而產生了報復心理。

在這個小鎮上,沃爾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鎮上每天都有很多人悲慘地死去,在充斥著死亡氣息的世界裡,吉蒂原來看重的財富、地位、權利、情趣等世俗的利益,都不值一提,生存才是最大的奢求。

用出軌撕開婚姻的《面紗》,無異於自殘,始亂終棄是婚外情的常態

吉蒂在恐懼中經受了極大的煎熬。為了擺脫這種孤獨而又可怕的生活,她來到鎮上的修道院中,幫助修女們照顧失去父母的兒童。

在和修女們一起工作的過程中,她聽到了大家對於沃爾特的稱讚。原來在她眼中,棄如敝履的男人竟然是別人眼中高大上的救世主。

沃爾特也發現吉蒂並非他原以為的那麼淺薄,一旦有了合適的環境,她也是個樂於幫助他人的可愛天使。

用出軌撕開婚姻的《面紗》,無異於自殘,始亂終棄是婚外情的常態

兩個人重新審視了自我,互相尋找到了對方身上的閃光點。不可忍受的相處似乎又有了轉機,感情悄悄地萌芽了。

可是,人世間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吉蒂發現自己懷孕了,而她並不知道孩子到底是誰的。

沃爾特雖然嘴上說不在乎,可是心卻在滴血。不久後,他染上了霍亂,臨死前,他對吉蒂說:“原諒我。”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猜測沃爾特說“原諒我”的原因,是因為他身染霍亂是故意為之。他無力承受吉蒂帶給他的痛苦,也無法拋棄吉蒂帶給他的快樂。在愛和恨的拉扯中,兩難的沃爾特只好選擇了自我了斷。

用出軌撕開婚姻的《面紗》,無異於自殘,始亂終棄是婚外情的常態

四、結束語

這部電影不是浪漫愛情片,只有真實甚至冷酷的愛情故事。為了讓觀眾能夠獲得一絲安慰,電影中加入了許多溫情的一面。

似乎吉蒂和沃爾特之間產生了愛情,在生死間朝夕相處的日子可能成為永恆,看似草率的婚姻也可以演繹成為相濡以沫的親情。

用出軌撕開婚姻的《面紗》,無異於自殘,始亂終棄是婚外情的常態

毛姆的書中,故事的結尾更為冷酷。沃爾特的臨終遺言是“死得卻是那條狗”,他把自己比喻為戈德·史密斯《輓歌》的故事中被善人好心收養的狗。某天狗咬傷主人後,當大家都以為死的會是主人時,狗卻死了。

寓意吉蒂出於對他的善舉,與他結婚。當他傷害了吉蒂後,吉蒂卻重新認清了自我,解脫了出來,而他自己卻死了。作為丈夫的臨終遺言既悲涼又無奈。

沃爾特至死也沒有原諒吉蒂,而吉蒂也沒有愛上沃爾特。當她再次遇到唐森時,又重新滾了床單。

生活是真實而又殘酷的,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似乎更青睞電影的結尾。夫妻兩人敞開心扉,變成一個“救贖與愛”的唯美故事,這結局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