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真如歷史所述是個奸詐之徒嗎?

司馬懿,字仲達,是三國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西晉的奠基人。他在世時,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等,輔佐了魏國四代。還在最後成為了掌控魏國的權臣,而這也是他被世人詬病的地方。也因此,他被描述成為一個虛偽、奸詐、陰狠的人。

不過歷史上司馬懿真的是這樣一個人嗎?其實不然,司馬懿更多還是一個愛國、極富謀略、遇事非常懂得審時度勢之人。

司馬懿真如歷史所述是個奸詐之徒嗎?

最令人詬病的是他篡權奪位之事,但這事恰好說明了他的拳拳愛國之心。

據【晉書宣帝紀】記載,司馬懿曾在曹操手下當官,而曹操看人很準,臨死前告訴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意思就是讓曹丕不要太過信任司馬懿。但到了魏明帝時代,由於外部戰事需求,司馬懿手中握有了兵權,但司馬懿依舊十分忠心,貶官無怨言,升官也並不傲慢。後來魏明帝臨死,把宗親大將軍曹爽的職務提到了司馬懿之上。

司馬懿真如歷史所述是個奸詐之徒嗎?

但根據【三國志】中記載,曹爽一步步奪得了司馬懿的權利,“架空”了司馬懿。此外,在正始五年,曹爽欲立威名,不聽司馬懿勸阻,力主伐蜀,但卻失敗而退。之後在正始六年,又不顧司馬懿勸阻廢置中壘、中堅營。不少有志之士頗感不安,希望司馬懿能夠有所作為,而司馬懿不忍看到自己一生所為的魏國被曹爽所毀,暗中蓄力,一舉誅殺了曹爽。

司馬懿真如歷史所述是個奸詐之徒嗎?

此後一段時間便一直掌控權利,直到將死之時,他叫來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然後對他們說:“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驚駭。吾死以後,汝二人善理國政,輔帝平神州,慎之!慎之!”

司馬懿真如歷史所述是個奸詐之徒嗎?

雖然有人懷疑,司馬懿說這些只是為了能不要留下千古罵名,但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司馬懿說出這番話,很大的可能還是確實認為魏國是屬於曹家的。而且縱觀司馬懿的一生,所作所為很多時候也大部分是為了魏國。所以說,他確實是一個愛國之人。

司馬懿在輔佐帝王時,也確實是極富謀略,由於他的謀略許多都是為了國家,所以也並不能夠與奸詐混為一談。

在東漢末年,公孫度據有遼東,一直對曹魏時叛時降,十分令魏明帝頭疼。因此,景初二年,魏明帝召回司馬懿,命他率兵討伐。在討伐過程中,司馬懿有許多獨到的見解,比如《資治通鑑》中寫道:“對曰:‘淵棄城豫走,上計也;據遼東拒大軍,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禽耳。’”這就是司馬懿卓越戰略眼光的描述。

司馬懿真如歷史所述是個奸詐之徒嗎?

由此可見,司馬懿極具謀略,甚至能與諸葛亮相稱,有這樣的能力,如果他願意,早就可以自己稱帝,可是他並沒有。所以說,司馬懿富有謀略,但卻都是為了國家,所以並不能稱之為奸詐。

司馬懿真如歷史所述是個奸詐之徒嗎?

最後,司馬懿的很多行為其實描述為審時度勢更為貼切,而並不是陰險。

【三國志】中記載,司馬懿在當初曹操約他出山之時,他裝病不出,但7年後曹操大勝歸來,再舉薦司馬懿,司馬懿就出仕了。在與曹爽的鬥爭中,司馬懿十分清楚自己開始時無法與之抗爭,因此選擇了隱忍,當自己有能力能與之抗爭時,才一舉奪下了最後戰爭的勝利。

司馬懿真如歷史所述是個奸詐之徒嗎?

這樣看來,司馬懿自然是懂得審時度勢的,該收斂自身時則收斂,該鬥爭時則鬥爭,而這些也並不是陰險。

所以整體而言,司馬懿其實是一個愛國、極富謀略、遇事非常懂得審時度勢之人。

雖然可能會有一點不與當時的大環境價值觀相符,但是他的所作所為也確實是由於愛國才如此,所以也不能片面的評價司馬懿。

在日常生活中其實也如此,即使有一些人的所作所為飽受爭議,但我們也不能就只看到他不好的部分,從事情的始末來看一個人,才能夠更加全面的去評價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