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觸黃金,不要緊握

輕觸黃金,不要緊握

沒答了

你僅可輕觸黃金,但勿緊握之,以免有傷及之虞。——約翰·穆勒

輕觸黃金,不要緊握

黃金堪比毒品

約翰·穆勒 (John Stuart Mill),也譯為約翰·斯圖亞特·密爾,我們經常在書裡看到穆勒、密爾、彌爾等名字,其實都是一個人。穆勒是英國著名哲學家、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他在1848 年說:“你僅可輕觸黃金,但勿緊握之,以免有傷及之虞。”黃金燦爛的背面,另一副猙獰的樣子,被這句話形象地描繪出來。黃金助人,也折磨人,吞噬人。

古代金礦簡陋,礦井愈深,礦工的痛苦便愈甚。燭光微弱,同時吞噬稀薄的空氣。井下高溫難耐,還要用火焰灼燒岩石……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然而,即使是今天,工具裝置遠比古時先進,採金對礦工而言,也是一種折磨。南非有一金礦,已掘至地下4000米處,採金工人需要面對58℃的高溫。

被牲口般使喚的奴隸支撐起了早期的金礦採掘,奴隸制盛行於世界各地,採金和戰爭等都離不開奴隸。愷撒征服高盧後,曾一次帶回10萬奴隸,開採義大利境內的金礦。古羅馬人還驅使奴隸開採西班牙境內的金礦。他們的殘忍與古埃及人沒什麼兩樣。

水力衝挖法是把水引到高處,利用巨大的水力劈開岩石,使含金礦層暴露在外。但是,水流會沖毀山坡和農田,並可能淤塞河流和港口。1852年,美國加州淘金正處癲狂時期,淘金人祭出水力衝壓大法,大約每分鐘113。7噸的水沖刷著山坡,森林和農田很快消失了,只剩下裸露的岩石和貧瘠醜陋的山體。

金礦開採經常用到一類化合物,它的名字叫氰化物,無人聞之不膽寒色變。黃金天性孤傲,不屑與他物發生化學反應,氰化物仗其奇毒,能與礦石裡的黃金反應,將黃金溶解到溶液裡。然而,魔鬼也有出瓶時,2000年,羅馬尼亞一家金礦發生氰化物洩露事故,約250萬人的飲水受到影響。

以毒攻毒,黃金與氰化物結親,從這個角度看,黃金也是一種毒品。

毒品有兩大特性,一是極易上癮,二是為滿足毒癮可以鋌而走險。黃金也有這兩大特性:看著黃燦燦的模樣就令人欣喜,用過後就再也忘不了,並隨時都想著不惜代價去多弄一些回來。富貴險中求,用在獲取黃金上是非常貼切的。

有人會說,黃金有時真挺容易就能獲得,比如天上就掉金子。是的,巨星的舍利砸到地球上,叫狗頭金。因其進入大氣層時,與空氣急速摩擦產生高熱,墜落後往往形如狗頭而得名。然而,正因其易得,比鍊銅鍛鐵容易很多,才使人一下子就喜歡上了。

吸金上癮的人類終於發現,黃金真是個好東西:它使神靈更神秘,使權威更穩固,它可以交換到自己想要的幾乎任何東西。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黃金在手,越多越好。可到哪裡搞到更多的金子呢?黑暗裡摸索的結果,是兩條路:一是挖,二是搶。挖的風險不用說,搶的話,得打群架,死的人更多。

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被視為維多利亞時代藝術趣味的代言人,他多才多藝,曾有人把他比作我國的錢鍾書。他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帶著一大袋金幣登上船,不幸遇到暴風雨,船將覆,眾人紛紛輕裝跳海逃生。攜金幣者在甲板上徘徊再三,最終腰纏大袋金幣躍過船舷,瞬間被波浪吞沒。

無獨有偶,中國也有一則類似的民間故事,說有一個守財奴在發大水時,不得不游泳過河,但他怎麼也捨不得掛在腰間的一貫貫銅錢;最後,守財奴連人帶錢沉入河底。兩則故事均耐人尋味:表面上,他們是金幣和銅錢的所有者,但實際上,他們的命運已被金錢掌控,身不由己。

歷史上許多強人或者帝國,無止境地掠集黃金,目的是為了支配別人的命運,結果往往自己被黃金所掌控,就像那個帶金跳海的人。比如,文盲皮薩羅在印加帝國搶奪了數噸黃金,結果仍因黃金而被追隨者所殺。黃金是天使,也是魔鬼。輕觸它,切勿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