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甲對打仗至關重要,為何在古代持有盔甲,反要被判死罪?

盔甲對打仗至關重要,為何在古代持有盔甲,反要被判死罪?

01

前言

不同於現代化戰爭,古代打仗基本都是短兵相接,以命相搏的,所以在古代,弓弩作為最為強大和通用的遠端火力,是有著很重要的地位的,威猛上將雖然能夠馳騁千軍萬馬之中,但卻難以防住小小的一枚暗箭,所以說無論是弓弩手,還是他們的武器裝備,都是一支部隊的戰力核心。古人作戰的時候,在衡量對方整體戰鬥力的時候,都會先注意對面又多少弓弩手,然後就是戰馬數量和具甲部隊的數目。

盔甲對打仗至關重要,為何在古代持有盔甲,反要被判死罪?

盔甲是士兵們不可或缺的防禦工具,無論是敵人的刀槍還是滿天亂飛的流矢,一套防禦性能過硬的甲冑都能讓戰士保住自己的性命。不同於電視劇裡面紙糊一樣的盔甲質量,真正能夠上的去戰場的盔甲,刀劍基本無法傷其分毫,強弓硬弩打上去也就打掉個甲片而已,一名身材魁梧、裝備精良的將軍,在有戰馬的條件下可以憑藉速度和防禦的優勢在敵軍陣營中無人可當。

歷代君王在制定法律的時候也都考慮到了精良盔甲的可怕,古代法律當中,甲冑都是上陣之前統一配給,未經允許私藏鎧甲,輕則充軍發配,重則殺頭滅族,這是沒有條件可講的鐵律,那麼為什麼私藏鎧甲能夠定這麼嚴重的罪呢?

02

製造成本過高

鎧甲的製造材料可不是隻有鋼鐵而已,布甲、棉甲、皮甲都是古人曾經廣泛使用的,三國演義當中提到過植物材料製作的藤甲,日本古代還曾經使用過竹子做的盔甲。但是不管材料如何,整套的盔甲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喜歡冷兵器知識的夥伴們一定都知道明光鎧。

盔甲對打仗至關重要,為何在古代持有盔甲,反要被判死罪?

一整套的明光鎧,要有頭上戴的兜鏊、保護肩頸部位的護頸護肩、護住身體的明光甲、外邊繫有束甲絆便於將士活動,使得鎧甲不過於臃腫、然後外面要有腹甲和皮帶、手臂上也要戴著沉重的護臂、此外還有外面套著的罩袍以及護脛、長靴一系列複雜的部件,再加上高質量的鎧甲都要量身定做,所以說製造工時都很長。

據相傳,一副鎧甲從鑄造甲片開始,一直到最後製作完成,總共需要三四十名工匠協作,用時將近一年。而鎧甲在每次作戰之後,也需要同等數目的工人來進行保養和修復,所以說普通人是不可能有資金和足夠的人力來為自己打造盔甲的,古代真正的成建制甲士,是非常稀少的,大部分士兵其實使用的都是簡單而廉價的批次生產甲冑,防護能力並不高。

盔甲對打仗至關重要,為何在古代持有盔甲,反要被判死罪?

03

鎧甲防護能力高

戰場上危險重重,如果不穿戴防護用具就貿然上陣,那麼這名士兵的下場多半是很慘的,運氣好可能斷手斷腳,運氣不好那就死無全屍了,兵器不長眼,無論是刀劍還是長矛,打到脆弱的人體上面那就會是一道可怕的傷口,而只要有甲冑遮擋,那麼士兵的生存能力就能夠大大提高,除了重斧硬弓以外,很難有能夠直接透過甲冑殺傷士兵的武器。

我們來舉個例子,在漢武帝時期,李陵在一次作戰任務中被分配給主力部隊押運糧草。李陵覺得這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侮辱,便十分不忿地找到漢武帝,請求帶兵出戰,漢武帝說目前軍中已經沒有馬匹,所以只有步兵可用,李陵作戰經驗尚淺,自信地說道他只需要五千步兵,就能打進匈奴的大本營。

李陵的運氣實在不算很好,剛帶著五千人走出去不久,就在浚稽山遭遇匈奴主力騎兵三萬餘人。雖然歷史上不乏以少勝多的戰役,但要知道步兵對抗騎兵在機動性上有著不小的劣勢,騎兵可以輪番騷擾進攻,使得步兵應接不暇,所以此戰基本是不可能打贏的。

盔甲對打仗至關重要,為何在古代持有盔甲,反要被判死罪?

雖然敵人幾倍於己,但是漢軍有著弓弩數量和盔甲質量上的優勢,第一次交手就殲滅數千敵軍,而氣急敗壞的匈奴又叫來了八萬部隊,將李陵的軍隊圍困得死死的,李陵則率兵衝出包圍且戰且退,最後漢軍在滅敵萬人的情況下,尚且有三五百人逃回了大本營,雖然李陵兵敗。

但是這次戰鬥讓匈奴明白了,裝備精良的漢軍主力是他們惹不起的,在這次戰役中,漢軍的精製盔甲使得雙方戰損比有了很大的變化,面對敵人的弓騎兵騷擾,盔甲基本做到了無視對方的攻擊,而匈奴就不一樣了,他們由於大多數士兵沒有盔甲,被漢軍一擊射殺的人數佔了七八成之多,這就是盔甲在冷兵器時代地位的最好證明。

盔甲對打仗至關重要,為何在古代持有盔甲,反要被判死罪?

《漢書》:初,上遣貳師大軍出,財令陵為助兵,及陵與單于相值,而貳師功少。上以遷誣罔,欲沮貳師,為陵遊說,下遷腐刑。久之,上悔陵無救,曰:“陵當發出塞,乃詔強弩都尉令迎軍。坐預詔之,得令老將生奸詐。”乃遣使勞賜陵餘軍得脫者。

04

甲冑能改變局勢

甲冑可以在戰場上保護士兵的生命安全,所以它對整個戰局的形式,也能起到不小的決定作用。大規模亂戰的情況下,人是很難顧得上是誰在攻擊自己的,也不乏有遭到圍攻和偷襲的時候,所以說能夠快速地衝散對方陣營,打破對面防線,一場戰爭就可以奠定勝局。這也是重甲步兵和帶甲騎兵的最大價值所在。

盔甲對打仗至關重要,為何在古代持有盔甲,反要被判死罪?

在虎牢關之戰的時候,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所在的城池,王世充十分慌亂,向竇建德請求援助,李世民在對方几萬部隊突然來襲之際並沒有自亂陣腳,他佔據了虎牢關,然後只分兵三千就敢於和竇建德的生力軍作戰。李世民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和自己部隊裝備的領先,在對方剛剛到場立足未穩的時候突然發起衝擊,還沒得到休息的夏軍一時不能抵擋,而潰散是很難被阻止的,竇建德就在這種情況下稀裡糊塗地成了階下囚。

《舊唐書》: 及建德結陣於汜水,秦王遣騎挑之,建德進軍而戰,竇抗當之。建德少卻,秦王馳騎深入,反覆四五合,然後大破之。建德中槍,竄於牛口渚,車騎將軍白士讓、楊武威生獲之。

盔甲對打仗至關重要,為何在古代持有盔甲,反要被判死罪?

05

總結

相信大家現在明白為什麼古代禁止私自收藏和製作盔甲了,如果有人想要造反,在沒有甲冑的條件下一小支部隊就可以輕鬆鎮壓,而如果城池之中突然出現了一群身著重甲手執兵器的反叛者的話,就會出大亂子,面對平民和裝備不好的守備部隊,有一套盔甲的叛亂者可以輕鬆地以一當十,這是統治者們都不願意看到的。

參考文獻

舊唐書

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