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出水青蓮住世心,憨山德清少小出家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憨山德清少小出家。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春,在南嶽衡山湖東的一座茅蓬裡,69歲的憨山接到明神宗的赦免詔書,心境難以入定。自五臺山為神宗求嗣舉行盛大法會後,不想竟與皇室結下了不解之緣,50歲被朝廷剝去裂裝,充軍雷州(今海南島),轉眼20年,師友去了,山僧老了。看著身上新披的架裝,這位著名詩僧一連作《山居詩》數首,以澆胸中塊壘。

古代歷史,出水青蓮住世心,憨山德清少小出家

憨山,安徽全椒人,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以號行。與蓮池株宏、紫柏真可、藕益智旭並稱為明末四大高僧,而憨山德清中興曹溪,倡導禪淨雙修,主張“三教合一”,著書立說,又為四僧之佼佼者。全椒縣龜山北麓,有一條小河沿山腳向東南流去。河北岸有個蔡家莊,村邊的小河上原有一座小橋聯結兩岸,不知什麼時候被水沖毀,兩岸來往只有靠小船擺渡。沿河兩岸柳樹成行,龜山松柏四季常青。蔡彥高家境富裕,娶洪氏女為妻。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農曆十月十二日凌晨,蔡彥高喜得一子,取名德清。德清出世後經常生病,信佛的母親擔心他難以養大,便求告觀音大士護佑,還把他的乳名改叫“和尚”,許諾長大後讓他出家,並在離家不遠的長壽寺掛了名。

古代歷史,出水青蓮住世心,憨山德清少小出家

德清7歲上學。有天放學回家,看到平時最疼愛他的叔父躺在床上,他以為叔父睡著了,上前呼喊。嬸母卻在一旁放聲大哭:“天啦,你到哪裡去了?“叔父明明睡在床上,怎麼嬸母還問他到哪裡去了?母親告訴德清,你叔死了。德清迷茫了:人為什麼會死?死後又往哪裡去?人的生死奧秘在他腦子裡象一團理不清的亂麻。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德清19歲,一同上學的夥伴許多人參加了科舉考試,不少人榜上有名。按德清的學業來講,博取功名並非難事。長時間地同俗家子弟在一起,看到他們科舉成名,德清不覺產生仰慕之心,動了還俗之念。德清思想中的微妙變化,沒有逃脫西林大師的好友雲谷和尚的眼睛。雲谷和尚法名法會,他當時住棲霞山天開崖,經常來報恩寺。

古代歷史,出水青蓮住世心,憨山德清少小出家

大師禪淨兼修,對華嚴也有較深研究。他德高望重,多處叢林大寺請他住持,都被謝絕。大師平易近人,說話低聲細語,德清初見雲谷,就有嬰兒依戀慈母的感覺。每次大師來寺,德清都侍奉周全,他的一舉一動也都在大師眼裡。一天,雲谷大師責問德清:“你為什麼要違背自己當初的意願?”德清爽直地回答:“我感到現在的和尚太俗氣!”大師說:“你既然討厭一般和尚俗氣,為什麼不學做大德高僧呢?”雲谷要德清讀高僧傳。德清聽從雲谷的勸告,認真閱讀了《中峰廣錄》,心中豁然開朗,暗想,我就是要做這樣的和尚。他決心一定,請西林住持為其披剃落髮。是年冬,無極大師為其受具足戒。為表示志向堅決,他給自己取字“澄印”。

古代歷史,出水青蓮住世心,憨山德清少小出家

報恩寺內有一個和澄印同館學習的小和尚,俗姓黃,法名雪浪,比橙印年長一歲,先澄印一年進寺。澄印到寺,二人一見如故。相似的年齡,共同的寺院生活,使二人親如兄弟。起初,雪浪對世俗文字不感興趣,受澄印的影響,他下決心學習經史子集和詩詞歌賦,利用遊方之便,與三吳名士切磋技藝,不久,他寫的詩便膾炙人口,他寫的字也人人爭收。文化的薰陶,使雪浪對佛學有更進一步認識,他常對澄印說:“人言不讀萬卷書,不知杜詩;我說不讀萬卷書,不知佛法。”澄印對雪浪的見解十分讚許。

古代歷史,出水青蓮住世心,憨山德清少小出家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正月十六日,西林大和尚圓寂。是年十月,雲谷在天界寺開坐禪法門,講禪宗要道,堅持要澄印學禪。橙印向來崇拜雲谷大師,便答應學禪。當時寺廟裡的和尚穿僧服極少,基本上同世俗穿戴沒有兩樣。澄印自從雲谷習禪之後,將以前的穿戴全都拋棄,換上了僧服。為了求得自悟,他想找一處清淨之地習禪,因而萌發了去清涼五臺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