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一對父子,父親是魏國的死忠粉,兒子卻為了司馬家族顛覆魏國

三國時期有這麼一對父子,父親忠實於魏國,至死不渝,曹操對其非常認可,史書對他的評價也非常大高,在關鍵時刻他還維護了曹丕的世子之位,避免了內亂,而他的兒子雖然出生於東漢末年,入仕時就在魏國,但卻忠於司馬家族,還親手導演了高貴鄉公曹髦之死,是西晉的開國功臣,這對父子就是賈逵和賈充,為什麼兩個父子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難道賈逵忠誠於曹操是假的?還是賈充遇到了什麼特別的事情,導致兩個人做出截然相反的決定?

出生年代不同,對兩人的影響很大

賈逵出生於東漢末年,此時天下大亂,軍閥割據,戰亂紛繁,軍閥們為了爭奪地盤,需要足夠多的兵以及人才,而賈逵正是在這個時候被曹操啟用,當然賈逵一開始並沒有進入曹操的視線,而是從郡吏開始做起,後來升任縣令,賈逵雖貧窮且出生於亂世,但他有自己的信念,愛民如子,因此得到下轄老百姓的擁護。

三國一對父子,父親是魏國的死忠粉,兒子卻為了司馬家族顛覆魏國

再加上賈逵剛正不阿,逐漸得到了曹操的賞識,成為曹操的近侍,不管是打仗,還是治理州縣,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可以說賈逵並不是一開始就忠於曹操,他愛護自己的子民,慢慢

瞭解到後期的曹操也是愛護子民的,而且曹操也是一個非常有政治才幹的人,於是賈逵才開始慢慢忠於曹操,加上曹操的賞識,讓賈逵對曹操的知遇之恩更加感激,而後期的魏國也是三國中最強大,賈逵忠實於曹操,忠實於魏國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而賈充不同,賈逵老來得子,對於賈充非常喜愛,賈充的出生是充閭的喜慶事,因此才有了賈充這個名字。很不幸的是賈逵在賈充11歲的時候就駕鶴西遊了,而賈充則憑藉為父親守喪而頗有孝名,在古代孝可是僅次於忠,是一個很好的品質,而賈充還世襲了賈逵的爵位,可以說是標準的官二代。

三國一對父子,父親是魏國的死忠粉,兒子卻為了司馬家族顛覆魏國

有了父親的加持,賈充進入官場起點就很高,先任尚書郎,典定法律法令,兼任度支考課,後來任黃門侍郎、汲郡典農中郎將,此時三國鼎立已經成型,三國之間雖然有戰爭,但已經不是軍閥混戰時期的戰亂頻繁,政治環境相對穩定,而此時的魏國政權正在被司馬家族一步步的蠶食,如果想要在官場上走

更遠,就必須投靠司馬家族,所以賈充自然的就走向了司馬家族,而不是像其父親一樣憑藉自己的實力去做出選擇。

父子二人價值觀不同

賈逵和賈充兩父子成長環境不同,也導致了兩人的價值觀不同,雖然兩個人都是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但賈逵的成長環境更加惡劣,而賈逵也因為家裡比較窮,能夠體恤窮苦老百姓的疾苦,因此在賈逵的政治生涯中,始終把老百姓放在首位,也正因為如此賈逵獲得老百姓的愛戴,並且

籍此

多次化險為夷,從而有了後來的成就。

三國一對父子,父親是魏國的死忠粉,兒子卻為了司馬家族顛覆魏國

賈逵的政治生涯雖然一直在曹操屬下,但曾經被俘虜,賈逵之所以沒有投靠敵方,也是因為後期的曹操能夠愛民如子,並且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曹操對賈逵也有知遇之恩,因此賈逵對曹魏是非常忠誠的,可以說曹魏給賈逵帶來了一切。

賈充跟賈逵不一樣,賈逵進入官場由於都在招攬人才,賈逵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去獲得官位,但賈充進入官場的時候已經進入到了存量時代,三國鼎立政治環境相對穩定,想要升職要麼有戰功,要麼有政治才幹,還得職位空出來才行,因此賈充的認知是以利益為先的,誰能讓他獲得政治地位,他就跟隨誰,而此時的朝廷上下已經被司馬家族把持,賈充投靠司馬家族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三國一對父子,父親是魏國的死忠粉,兒子卻為了司馬家族顛覆魏國

雖然賈逵忠於曹魏,但由於賈逵死的早,對於賈充價值觀的形成沒有帶來很大的作用,

在加

上賈充入仕的時候,就已經是在司馬家族下面了,或者說如果不投靠司馬家族,就只能坐冷板凳了,說的不好聽一點,賈充是唯利是圖。而這也正是身為父子倆的賈逵和賈充在政治上會有如此截然相反的行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