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開國皇帝中有的叫太祖,有的卻叫高祖?有哪些區別?

太祖和高祖通常都是開國皇帝的廟號,例如漢太祖劉邦,宋太祖趙匡胤,隋高祖楊堅,唐高祖李淵。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廟號,廟號起源於商朝,是宗廟、太廟祭祀所用的稱謂,一般只授予功績顯著的君主,並不是每個商王都有廟號。

為什麼開國皇帝中有的叫太祖,有的卻叫高祖?有哪些區別?

(顧名思義,廟號是在太廟、宗廟中供奉使用的稱號)

廟號在商代只有“太、高、中”三個字,都是褒義,整個商朝只有四位商王獲得了廟號,分別是:

高祖成湯

太宗太甲

中宗太戊

高宗武丁

注意,商朝沒有出現過太祖這個廟號。

商亡之後,周朝建立,周人廢止了廟號制度,創立了諡號制度。

與廟號不同,商朝的廟號都是褒義,因此只有明君才有資格獲得廟號,如果幹得不好,則無廟號而已。

而諡號是一種蓋棺定論的評價,可以是好的評價,也可以是不好的評價,分為美諡、平諡、惡諡,根據君主的政績來平定,因此每個周王都要有諡號。

例如周朝前面的幾個天子都是美諡,像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然而隨著周朝的衰落,西周後期和東周的諡號基本都是平諡或惡諡,例如周幽王、周厲王、周簡王等等。

相比於商周兩朝的廟號和諡號制度,周朝的諡號制要更加嚴格一些,因為商朝君主幹得不好頂多就沒有評價,而周朝君主幹得不好或幹得一般都不會有啥好評價。

到周朝滅亡後,秦朝建立,秦皇嬴政自認為功績遠超三皇五帝,絕不允許身後被臣子議論,於是乾脆廢除了周朝的諡號制度,自稱始皇帝,後世子孫則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

秦朝之後漢朝建立,漢朝以推翻暴秦為自己的合法性來源,故而不可能使用秦始皇的那套制度,轉而同時恢復了商周的廟號和諡號制度,並且嚴格遵守上古禮儀,也就是說每個漢朝皇帝都有諡號,但只有豐功偉績者才有廟號。

以西漢為例,西漢共有11位皇帝,大家都有諡號,但最終只有四位皇帝有廟號,其中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為太祖,諡號高皇帝,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太祖稱謂。

到了曹魏建立之後,太祖和高祖基本都是開國君主標配的廟號,區別在於太祖是奠定本朝的創始者,而高祖則屬於有一定根基,受到過祖上的蔭庇。

舉個例子,漢太祖劉邦(後世誤稱為高祖)基本屬於白手起家,沒有獲得父兄的幫助,因此被尊為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更是開局一個碗打天下,祖上除了給了他一條命以外啥也沒給他,所以朱元璋也是被尊為太祖。

為什麼開國皇帝中有的叫太祖,有的卻叫高祖?有哪些區別?

(明太祖朱元璋)

相比之下,那些獲得高祖廟號的開國皇帝基本上都依仗著祖上的根基起家。

例如唐高祖李淵原本就是貴族出身,其祖父李虎曾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父親李虎則是北周和隋朝的唐國公,李淵是繼承了祖上的基業,才在隋末亂世中問鼎神器,因此擔不起太祖的廟號,只能叫高祖。

總的來說,自魏晉開始到五代十國時期,歷朝歷代都會出現太祖和高祖的廟號,即便是開國皇帝擔不起太祖的稱謂,那麼就會將自己的先祖追尊為太祖,例如李淵建立大唐之後就將祖父李虎尊為太祖,父親為世祖。

但是到了五代十國時期,由於兩個賣國昏君使用過高祖稱謂(後晉高祖石敬瑭後漢高祖劉知遠),導致高祖這個稱呼後世都不再願意使用了,於是自宋朝開始,後世皇帝再無高祖廟號,而太宗則取代高祖,成為後世王朝中排名第二的廟號。

不過後世有一個王朝,其廟號評定完全不按套路,就是清朝。

首先,清朝首位皇帝清太祖努爾哈赤本身就是建州女真貴族,雖說在父親和祖父死後家道有些衰微,但他仍然憑藉著祖上的功績被明朝封為都督僉事、龍虎將軍,不能算是白手起家,不應該叫太祖,而應該叫高祖。

其次,清朝第四位皇帝清聖祖康熙的廟號更是千古首創,按理說在康熙之前已經有了太祖、世祖兩個廟號,康熙不能再叫祖了。

但康熙的兒子雍正就是那麼特立獨行,非得給康熙上了個聖祖的廟號,使得清朝出現了三個祖字廟號,這是自北宋之後絕無僅有的。

為什麼開國皇帝中有的叫太祖,有的卻叫高祖?有哪些區別?

(康熙的廟號屬於千古首創)

最後,清朝第六位皇帝乾隆的廟號更奇葩,居然是清高宗!

雖然“高”字曾是廟號中最尊貴的字眼之一,但自打南宋賣國皇帝趙構使用了高宗作為廟號之後,後世元明兩朝都沒人再使用過高宗廟號,直到乾隆駕崩後,嘉慶皇帝居然給自己老爹上了高宗作為廟號,真不知道嘉慶帝咋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