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古代5000人守城,十萬大軍一天能不能破城?

在古代中國的戰爭史上,有一日破城的案例,也有久攻不下退兵的案例。前者如清軍攻破清河城,後者如諸葛亮攻擊陳倉城。軍事行動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程,其中要考慮的變數非常多。比如5000人,是精銳還是地方守備部隊,守的是大城還是小城,城池防守設施如何。同理攻擊一方的十萬大軍是擅長野戰還是攻堅,攻城裝置準備如何,攻城意志如何。在實際的軍事行動中,都是要考慮進去的。我接下來就分析一個案例吧——清河攻守戰戰前各方情況清河城:四面環山,地勢險要,有鴉鶻關天險。明朝方面:在撫順喪失後,對明軍而言,這是遼瀋的前哨陣地,是後方的重要屏障,也是進攻後金的基地。

假如古代5000人守城,十萬大軍一天能不能破城?

所以經略楊鎬對此非常重視,加強城池防禦力度,火炮、槍、鉛子、鐵彈子及滾木矢石等都大量運輸過去。兵力大幅增加,在遼東副將鄒儲賢所部基礎上,將薊鎮先遣的精銳也派過去,總兵力達到一萬餘人。按照一般情況:守十天八天應該不成問題。而且後方援兵一兩天即可抵達。(清河城的位置)後金方面:清河距離赫圖阿拉太近,明軍在這裡屯兵,就是後金最大的威脅。後金軍從努爾哈赤建軍開始,即常年進行山地作戰、長途奔襲作戰、攻堅拔寨,擅長野戰和攻堅戰,裝備方面楯車、重甲俱充沛。可以說是一支戰鬥力非常強的部隊,其對攻破清河城的作戰意志也非常強。

假如古代5000人守城,十萬大軍一天能不能破城?

(野戰中的清軍)戰場情況七月丙午,即農曆七月二十日,換算成今天的時間大體就是最近這個日子,氣候條件就是遼寧現在東部山區的氣溫。(大體就是這個氣溫條件)這一天努爾哈赤率領諸貝勒,統領大軍到達清河城附近。突破鴉鶻關,四面圍住清河城。《清實錄》是這個記載這件事的:“秋七月丙午(20)上率諸貝勒大臣,統大軍徵明,進鴉鶻關,圍清河城”。我查了下地圖,赫圖阿拉距離清河城九十公里,行軍的話需要四-五天左右的時間,很難一天抵達。大體應該是七月十六後金軍出發,到二十日抵達前線。在清軍大部隊出發後,明軍的哨探最遲在十七、十八日就將資訊送達清河。

假如古代5000人守城,十萬大軍一天能不能破城?

此時清河城的守將需要做兩件事:第一部署守城,第二求援。第一件事:守哪?城外有屯堡,城東有鴉鶻關,是要每個點守,還是要沿途騷擾,遲滯攻擊。最後經過討論決定“嬰城自守”,即放棄城外一切要點,所有部隊退到城內死守決戰。對於副將張旆、守堡官張雲程請戰也就拒絕了。(儲賢聞奴將至,議嬰城自守)。(有推楯車的,有登城牆的)第二件事:向誰求援?很簡單,有兵的都要求援。在後方的經略楊鎬、麻承恩總兵,靉陽的賀世賢都收到了求援資訊。努爾哈赤很高興,一路山區行軍沒有受到阻礙騷擾,在城下也沒有受到阻擊,迅速合圍城池。後金軍的攻城方法並不複雜:楯車掩護士兵抵達城下,進入設計死角,然後開始挖城,有點類似山西的打窯洞,挖塌的話,就攀城而上;挖穿的話就直接過去。

或者是爬雲梯上去。按照《清實錄》記載:明軍炮矢齊下,後金軍“樹雲梯登之,不避鋒刃,飛躍而入,明兵皆潰。“按照《明實錄》記載:“賊用大木板靠城,從下挖牆以入”。兩個攻城版本略有區別,前者是雲梯攻城,還強調後金軍驍勇不怕死,後一個談後金軍的攻城策略。兩種攻城的技術應該都存在,楯車應該是主力,畢竟驍勇不等於找死。隨著清軍在城下的作業,明軍無可奈何,形勢非常緊急,這時候守將看到不守城外的後果,率親兵出城南與後金軍作戰,這樣的結果更慘,在後金軍擊敗出城精銳部隊後,迅速進入城內,奪取城池。守將及軍千把總韓天錫、何良有等二十員均陣亡,近萬民士兵傷亡殆盡。

(薊鎮的精銳是騎兵)該不該守城外?如果看上面,明軍錯在不守城外。一般而言,清軍沿途是山地行軍,鴉鶻關可以遲滯清軍攻擊,沿途山區設定疑兵也可以遲滯攻擊。但全沒有采取行動。也許有兩種可能?一是經歷遼東總兵全軍覆沒一戰,明軍士氣非常低。如果前線部隊潰逃,逃到城下怎麼辦?逃回去,城內計程車氣怎麼辦?背城一戰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後來的鐵嶺之戰、袁崇煥的寧遠之戰都是如此,或勝或敗,全憑天心人意。二是堅壁清野,等待援軍與後金軍決戰,這個可能性有點低。後續:上萬人守備的城池,一天丟失。整個遼東為之震動,按照現在的守備情況,還有哪個城池攻破不了。

在兩天後,戰報已經到達京師,皇帝非常憤怒。可又能做什麼呢?第一問責,麻承恩救援不利。第二齣兵,誰再出兵慢問責。薩爾滸之戰的大幕就拉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