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的政治道德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任何一個階級社會,都有著自身的政治道德,它為政治行為以及政治行為所遵循的政治規則體系提供了目的性、正當性的基礎和依據,併為作為政治行為主體的政治人自身的道德人格,設定了德性論的規範。因為社會轉型中的政治道德建構關係到能否實現平穩的社會轉型,所以秦朝建立後,在積極探索其政治道德的構建中吸取了儒家思想的內容,“寬俗”及“忠信”是對官吏的一種道德修養要求,認為身為官吏之人,必須先具備這種道德修養與胸襟,而後才能夠做到“和平毋怨”,犯了錯誤時才能知過能改,並進而做到不貳過的行為。

秦代的政治道德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有了這些品德與胸襟之後

才能對人民寬大而有愛心,使人民在受到自己的人格感化之後而能和睦相處。在官吏個人方面,因為有了這種“寬俗忠信,和平毋怨,悔過勿重”的道德修養,所以就能“茲下勿陵,敬上勿犯,聽間勿塞了”。所以不論“寬俗”或“忠信”,都是儒家道德修養內容,不同於法家作為統治手段的忠信思想,身為官吏的人,處理事情要有莊敬公平的心理,不能有據驕的態度,不能有苛難人民的行為,更不可以隨意變更人民的習俗。

秦代的政治道德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在徵用人民時,要選擇農閒的季節。對於搖役要均衡公平,辦案時要公正不可有偏私,不能將無罪的判成有罪,該赦免的就要給予赦免。對年老懦弱,孤寡無依的人,要給予適當的照顧。還要求官吏要為民表率“凡決人,表以身,民將望表以決真。表若不正,民心將移乃難親。很明顯,這些處處為民設想的政治觀念是要求身為官吏的要以德治民,以德化明,不能迷信權勢與重罰。這些和法家的重刑思想相差甚遠,反而更傾向於儒家的“為政以德”的思想。

秦代的政治道德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先秦儒學是內聖外王之學

以修身齊家為基礎,歷來重視領導者的身心修養,“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閃。只有加強身心修養才能孝梯,愛親人,也愛他人,處理好領導者內部及其與被領導者的關係,使整個社會在愛的基礎上、在禮的規範下達到和諧有序,實現以仁政治國的目標。因此,領導者要以身作則,”,是一種修養身心而廉能的表現,要做到“志徹官治,上明下聖”。

秦代的政治道德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只有做到廉能、慎言、休惕,才能使人君對臣民有關懷之心,使人臣忠貞不貳,使父親對子女充滿慈愛之心,使人子能孝順父母。這與法家所主張的一切決於法的觀念不同,而是所謂“文武之道”雖布在方策,但“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熄”。儼然這段文字裡所強調的不是重法思想,而是偏向於儒家所主張的人治思想了,生活的磨難反而有助於堅定意志,完善人格。

秦代的政治道德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結語:

領導者能有這樣的素養,自然就不會與民爭利,天下也就太平多了,這與法家的功利主義思想是相悖的。在法家思想統治之下,人民是沒有自由可言,他們每一種行動都要被迫表現出積極,而非消極的必須努力耕種以求富有,要奮勇殺敵以求爵祿的賞賜舉國上下都必須表現有為而進取的,恥於為“貧賤”,如何能“毋喜富”、“毋惡貧”呢所以,在法家功利主義下不可能能陶冶出“毋喜富’,、“毋惡貧”,正行修身,禍去福存”的品德。因此這段文字所表現的應該是儒家的“安貧樂道”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