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身上的良好品德,助其成為優秀領袖

成吉思汗之所以成為一名具有卓越政治能力的領袖,與其特殊的家庭出身和艱難的成長經歷具有直接的聯絡。“政治型領袖素質的源泉可以深遠追溯到領導者的童年和少年,追溯到他那時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條件。”根據伯恩斯等人對諸多領袖人格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出成吉思汗確立遠大政治雄心的心理根源有二,從小沒能滿足的尊重需要,他說,“政治動機的最強有力源泉,亦即政治雄心的關鍵要素,乃是未得到滿足的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來自他人的尊重)。”

成吉思汗身上的良好品德,助其成為優秀領袖

成吉思汗生長的自然環境惡劣

生長的時代是血腥的。這是一個人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如食物、溫暖、女人、安全等都無法滿足的時空條件。至於人們的情感需要、歸屬感、尊重、自我實現等高等級的需求更是無從談起。也就是說,作為人的所有需求都變成了奢望。在這樣的條件下,基本的需要能否得到滿足往往成為人們追隨或背棄某一“領袖”的先決條件。

成吉思汗身上的良好品德,助其成為優秀領袖

這也是使當時的人們普遍朝秦暮楚、頻繁擇主的重要原因。成吉思汗雖然生長在具有汗王血統的貴族家庭,這使他從小具有汗王意識,然而幼年時的艱難歲月,卻使他的境況完全平民化,甚至更差。這使他與其他普通的草原人一樣連基本的生活需要都得不到滿足。喪父後的鐵木真,在其寡母的帶領下,在嚴酷的自然條件中,不僅其飲食、溫暖、安全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滿足。

成吉思汗身上的良好品德,助其成為優秀領袖

還由於被那些曾在父親的庇護下,安生的貴族親友和屬民,甚至家奴遺棄在曠野中,飽嘗了“影子外無伴當,尾巴外無鞭子”的孤獨、受人鄙視和無力無助的辛酸。稍長,又被泰亦赤兀惕部落擄去,自尊喪盡,飽受侮辱。完婚後不久,心愛的妻子也被蔑兒乞惕部落俘獲。還有那盜賊的搶掠、猛獸的威脅、惡劣環境的圍困等等。這種長期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生活,自然成為其為改變生存狀態而堅強奮鬥的原動力。

成吉思汗身上的良好品德,助其成為優秀領袖

作為長子的他

在家庭中早就替代了父親的角色,在母親的良好教育薰陶下,過早地具備了成人式的責任感,培養了堅強勇敢、深謀遠慮的品格。一種強烈的滿足需要、獲得尊重、恢復祖業、馳名草原、實現自我、稱霸蒙古的領袖意識完全控制了他。根據《蒙古秘史》的記載,鐵木真很早就具有了強烈的名譽感。如被泰亦赤兀惕部落圍困在密林中九天後,因為考慮到“這般無可如何死了?不如出去。”而不聽“天勸”走出了密林。

成吉思汗身上的良好品德,助其成為優秀領袖

自我實現與他人之間的相互實現。“這種自我實現具有這樣一種功能,他能使領導者理解潛在的追隨者的需要,進入追隨者們的視角,並且按照大眾需要—諸如物質上幫助的需要、安全和尊重的需要來行動。由於領導者自己在不斷地經歷自我實現過程,他們便能夠與其追隨者們共同上升,一般是超前於追隨者們一步,來響應他們的轉化了的需要,從而幫助追隨者們走上自我實現的大道。”各種需要不能滿足的鐵木真,推己及人,深刻地感悟了世態炎涼,瞭解了草原人民普遍的願望和要求。

成吉思汗身上的良好品德,助其成為優秀領袖

結語:

這使他個人的滿足自尊和自我實現的動機和目標自然而然地與大眾—日後的追隨者們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願望一致起來。而成吉思汗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鬥爭的實踐表明,成吉思汗自我實現的奮鬥不僅改變了整個蒙古高原的政治格局和社會發展程序,而且使很多蒙古人實現了“從奴隸到將軍”的夢想,從整體上提高了蒙古人的需求層次。從此,野蠻的、矇昧的、貧窮的蒙古人成為了高原乃至於歐亞大陸的統治集團。蒙古人這種“需求”層次和“價值等級”的躍升及社會地位的轉變直接與成吉思汗的“帶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