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些地名明清時就有,沿用至今,過去從地名能看出住的哪類人

喜歡在北京的衚衕遊走。走街串巷體驗歷史與文化帶來的心靈感受。既鍛鍊身體,又能體驗歷史的變遷帶給人們的變化,珍惜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

北京城裡帶營的地名很多,營通常是指Jun隊指揮營,為Jun隊的駐地。有學者考證營還有“聚會”的意思。就拿菜戶營來說,菜戶營村曾經是武術之鄉,解放前有民間體育花會組織“飛叉老會”。

北京有些地名明清時就有,沿用至今,過去從地名能看出住的哪類人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菜戶”是明朝“對食”的代稱,實際上就是宮裡的老太監和老宮女出宮以後結成的掛名夫妻。《明史·王振傳》中有記載,明英宗朱祁鎮的奶媽想嫁給當時的大太監王振,曾經請求英宗恩准,讓他們結為菜戶。

北京有些地名明清時就有,沿用至今,過去從地名能看出住的哪類人

王振夫婦離開宮裡,來到如今叫做菜戶營的這一帶生活,從那之後,就有了菜戶營這個地名。“菜戶營”聚集了許多像王振夫婦這一類搭夥作伴的掛名夫妻。

北京有些地名明清時就有,沿用至今,過去從地名能看出住的哪類人

暫且不說“營”的本意是指軍隊的駐地,還是聚集的意思。老北京人對“營”字情有獨鍾,京城大街小巷帶“營”字的地界名稱隨處可見。如:達觀營、香爐營、廚子營、山西營、安南營、藤牌營、玉泉營、馬泉營、弓匠營、養馬營等等,真的是太多了。

在北京的老地名中,還有一個“營”字扎堆的地界,那就是豐臺區的鐵匠營。

北京有些地名明清時就有,沿用至今,過去從地名能看出住的哪類人

說起北京的鐵匠營,老北京人不知道的人肯定不多。但要人們如數家珍地報出北京地區的六個鐵匠營的人口、地界的來龍去脈,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明清時期,當時的Bing器以鐵製為主,為了滿足當時Jun隊裝備的需求,大量的鐵匠帶著妻兒老小和徒弟們被徵調到京城的豐臺地區,開始為Jun隊打造Bing器。久而久之,人們習慣地把這些來京的鐵匠們居住地稱為—鐵匠營。

北京有些地名明清時就有,沿用至今,過去從地名能看出住的哪類人

聚集在豐臺區的鐵匠們也越來越多。他們的居住地也不斷向四周擴充套件。因而形成了以鐵匠營命名的六大村落。也就是鐵匠營及東、西、南、北和小鐵匠營等六個鐵匠營。

北京有些地名明清時就有,沿用至今,過去從地名能看出住的哪類人

今天的鐵匠營地區,早已被高樓大廈所覆蓋,但透過這些地域的名稱,能夠使後人透過蛛絲馬跡去猜度這些名字的來歷。每次路過鐵匠營,眼前總會浮現出昔日鐵匠師傅們圍著圍裙,拉著風箱,把一塊塊燒得通紅鐵塊放到砧子上,小錘敲、大錘打,熱熱鬧鬧、叮噹、叮噹的打鐵場面。我們的生活中真的是處處都有故事!

歡迎大家評論,點贊和關注我,謝謝!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愛逛衚衕的費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