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英雄賴寧犧牲33年,現已被教科書刪除事蹟和照片,這是為何?

文|野離離

戰亂年代,有人在戰場上驍勇廝殺,抵禦外敵,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

在和平年代,當天災來臨,有人挺身而出,不畏艱險,捨己為人。

這些人都是有著高尚的品德以及大無畏的精神,他們是時代的英雄。

正是因為有了這麼多英雄式的人物,保證了國家能長治久安,走向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

他們或許就在我們身邊,或許在教科書裡,他們的精神,永存於我們的心中。

他們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楷模。

每個時代都有英雄,將他們的事蹟寫進教科書,能讓更多的人的靈魂得到洗禮。

救火英雄賴寧犧牲33年,現已被教科書刪除事蹟和照片,這是為何?

然而,因撲山火而不幸遇難的小英雄賴寧的英勇事蹟,卻從教科書中刪除了,這是為何呢?

賴寧,1973年10月20日出生於四川雅安石棉縣的一個普通家庭。

賴寧跟其他所有的小孩兒一樣,聰明可愛,活潑好動,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腦子裡總是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喜歡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

上小學開始,他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是名副其實的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也是父母的驕傲。

他願意鑽研和探索,不僅學業優秀,在其他的興趣愛好上也是佼佼者。

不管是書法,還是繪畫,他都非常出色。

他有孩子的純真,也有學者的淵博。

他喜歡讀書看報,也喜歡揹著個榔頭去山上敲敲打打,找各種石頭,認識各種花草。

小學畢業就獲得保送中學的機會,但是賴寧卻拒絕了,他還是決定參加統一考試。

於是在全縣5000多名小學生中,他以全縣第一的成績順利考上了當地重點中學。

不出意外,他的人生大有作為,有無限的可能。

因為賴寧的家鄉是著名的火險區域,發生火災的機率較之其他地區更高。

面對火情,賴寧總是會毫不猶豫地衝上去滅火。

救火英雄賴寧犧牲33年,現已被教科書刪除事蹟和照片,這是為何?

雖然他才十幾歲,卻有著相當高的覺悟,面對國家財產被山火吞噬,他無法做到坐視不管。

1988年的3月13日下午三點半左右,惡劣的氣候導致電線短路,再次引發了火災。

因為當時風勢較大,很快山上變成一片火海。

賴寧立馬召集小夥伴們上山救火,但火勢兇猛,他們人小力量小,能做相當有限。

即便這樣,他也絲毫不懈怠,拼盡全力阻止火勢蔓延。

考慮到他們的安全,他和一些小夥伴們被強行帶下山,但賴寧中途又折返,再次回到火場,奮力滅火。

高度的責任感使他奮不顧身,一次次衝向火海。

不幸的是,這一次,他沒能幸運地逃出火舌的舔吻,全身而退。

這名救火小英雄在這次救火過程中永遠離開了。

那一年,他才15歲,生命也永遠地定格在這個充滿幻想,充滿抱負,如花一般的年紀。

救火英雄賴寧犧牲33年,現已被教科書刪除事蹟和照片,這是為何?

他的遺體第二天上午才被找到,人們看到他右臂緊緊抱著一棵松樹,右腿依然保持向上攀登的姿勢。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是攀高撲打滅火,還是在躲避火尖的舔舐?

他的英勇事蹟,被共青團中央、國家教委授予了“英雄少年”的光榮稱號,同時,他的故事也被寫入了中小學課本。

一時間,他的事蹟傳遍了大江南北,是無數人學習的榜樣。

如今賴寧已經犧牲33年,但他已經從教科書上刪除,相應的照片也被撤走。

救火英雄賴寧犧牲33年,現已被教科書刪除事蹟和照片,這是為何?

有關學者認為,賴寧精神可嘉,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生活的環境愈加和平、安定,在遇到危險時,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保證自身安全最重要。

在此前提下,再打電話讓更專業的人救險。

而且他們更專業,裝置更先進,救援效率更高。

孩子們發現險情要及時撥打救援電話,而不是以身試險,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充當個人英雄主義。

我們應該教會孩子以更有效更安全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這與保護自己其實並不矛盾,也不衝突。

救火英雄賴寧犧牲33年,現已被教科書刪除事蹟和照片,這是為何?

賴寧救火值得讚揚讚揚,如果當時他沒有因為救火犧牲,可能日後他對祖國的貢獻會更多,成就也更大。

我們需要英雄,但更需要英雄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