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為什麼雙方會付出慘重傷亡去爭奪一個小據點?

《孫子兵法》說的好: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為什麼孫子不建議攻城——即使只是一個敵人嚴防死守的小據點?因為古代戰爭之所以不惜代價攻城,是因為需要奪取的城池或據點的位置相當重要,其得失甚至可以影響一場戰爭的勝負。

戰爭中,為什麼雙方會付出慘重傷亡去爭奪一個小據點?

第一個例子:周亞夫堅守昌邑,力挫吳楚叛軍

比如:漢景帝時吳王劉濞挑頭髮動了“七國之亂”,皇帝派周亞夫率兵平叛。面對氣勢洶洶的吳楚聯軍周亞夫採取了堅守下戰的策略,守著昌邑城就是不出來應戰!

而吳楚聯軍要想打進洛陽或長安,就必須得拿下嚥喉要地——昌邑城。難道劉濞就不能不打周亞夫,繞過昌邑攻打洛陽或長安嗎?

其實,繞是繞不過去的,因為隨時都有可能被政府軍切斷後路,從而造成糧食和物資補給困難。

戰爭中,為什麼雙方會付出慘重傷亡去爭奪一個小據點?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一支軍隊連肚子都吃不飽那還打什麼仗啊!

就這樣,劉濞便和周亞夫在昌邑城耗上了。吳楚聯軍玩了命的輪番攻城,但幾次進攻卻都失敗了,他們在昌邑城下碰得鼻青臉腫!

周亞夫趁機突出奇兵,切斷了吳楚聯軍的糧道,幾十萬吳楚聯軍一下子就沒有了糧草供應。見退路已被切斷,走投無路的吳王劉濞只得硬著頭皮和周亞夫拼命!

但是,由於沒有了糧草軍心不穩,所以劉濞的垂死掙扎很快就失去了後勁兒。

戰爭中,為什麼雙方會付出慘重傷亡去爭奪一個小據點?

這時,周亞夫見已經敵人又累又餓疲憊不堪,斷定消滅吳楚聯軍的機會成熟了。

於是便一聲令下,指揮政府軍向敵人發起進攻,一下子就把劉濞的大軍打了個落花流水,只用了幾個月便平定了氣勢洶洶的七國之亂!

第二個例子:張巡堅守雍丘、睢陽

安史之亂爆發後,由於事先準備不足,所以唐朝政府軍節節敗退。

戰爭中,為什麼雙方會付出慘重傷亡去爭奪一個小據點?

於是安史的軍隊便一面向西打——攻打關中地區,因為那裡是唐朝政府的統治重心。另一面則向南打——試圖奪取江淮地區,因為這裡是唐朝政府的糧餉物資基地。

於是,安祿山便派令狐潮率兵攻打雍丘——因為雍丘是扼控南北交通的要衝。

還派尹子奇率兵攻打睢陽——安祿山的目標是為了控制大運河,企圖切斷唐朝政府的物資補給通道。

戰爭中,為什麼雙方會付出慘重傷亡去爭奪一個小據點?

所幸,大將張巡忠於唐朝政府。

在張巡的指揮下政府軍硬是以微弱的兵力擊敗了令孤潮的幾次進攻!

雍丘只是一塊彈丸之地,可擁有幾萬人馬的叛軍卻就是啃不下這塊硬骨頭,最終只得暫時放棄了攻擊。

此後,叛將尹子奇又率領大批軍隊開始進攻睢陽。

睢陽守將許遠缺乏軍事經驗,於是便請前來支援的張巡指揮作戰,許遠則負責軍隊的後勤。

戰爭中,為什麼雙方會付出慘重傷亡去爭奪一個小據點?

他們二人齊心協力堅守孤城,儘管睢陽城只有幾千人馬,但卻在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不利情況下,硬是堅守了幾個月,打退了尹子奇的多次進攻!

不過,儘管張巡和許遠拼盡全力,可是由於眾寡懸殊最後睢陽城還是失守了。

不過,卻雖敗猶榮。

因為他們的堅守,給政府軍提供了充分的調整部署的時間,唐朝政府軍最後能夠擊敗叛軍,堅守孤城的張巡和許遠功不可沒。

戰爭中,為什麼雙方會付出慘重傷亡去爭奪一個小據點?

這樣看來:古代戰爭中一座城池、一個據點、一處要塞的得失,還真的有可能影響到一場戰爭的結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