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斬殺楊修後,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楊彪回懟的一句話成為名句

三國曆史,蕩氣迴腸。無論是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深,還是赤壁那一把火的神機妙算,亦或者是高平陵之變的隱忍爆發,無不向我們展示了那個年代中的明爭暗鬥。

在那個時代,人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標籤,而標籤最為複雜的,想必一定是曹操了。

曹操斬殺楊修後,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楊彪回懟的一句話成為名句

讚賞他的人,稱讚他為一代梟雄。而厭惡他的,卻說他是奸臣之首。

而提到曹操,我們就一定會想到他身邊的一群文臣武將:文有郭嘉荀彧司馬懿;武有許褚張遼典韋……並且曹操曾提出任人唯才的道理,這也是他能夠廣納人才的原因。

只是,如此善於接納人才的一個人,為何只偏偏殺了楊修?

有人歸結於楊修的恃才傲物,說他狂妄至極,因而不招曹操待見;也有人說楊修能夠猜透曹操的心思,因而曹操將他視為心腹大患,但是大家都沒有否認的是:楊修之死,是必然的。

曹操斬殺楊修後,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楊彪回懟的一句話成為名句

那麼,為什麼楊修的死成為了一個必然?

曹操:看你不爽罷了

楊修在曹操那裡的第一份工作,便是

在曹操

丞相府

上當

主簿

當時的曹操,一邊忙著對外戰爭,一邊也忙著朝政,這時候,工作認真負責的楊修自然得到了曹操的喜愛,他所辦的每一件事都符合曹操的心意。

在這個時候,楊修也向曹操展示了他非同常人的智謀,無論是猜字謎還是解字謎,都得到了曹操的稱讚和喜愛,於是楊修順理成章地離曹操更近了一步,成為了曹操的謀士。

而當時的曹操,除了對外征戰等一系列公事之外,還有一件私事久久沒有處理,那便是魏太子的定奪。

當時備受曹操喜愛的曹衝早夭,曹昂也戰死,於是太子的爭奪自然在曹丕和曹植之間展開。

曹操斬殺楊修後,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楊彪回懟的一句話成為名句

面對同樣有著文人氣息的曹植,楊修自然義無反顧站到了曹植這邊,還憑藉自己的才智幫助曹植度過了一次又一次曹操的考驗。二人關係日漸密切,這些自然都在曹操眼裡。

曹操的考驗,事實上更像考驗本人,而非身旁的謀士,而楊修多次的自作聰明,讓曹操對這個人逐漸開始厭惡。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某一天的晚上

,曹植與楊修二人飲酒大醉,曹植聽楊修一言,駕車從司馬門而行,已經犯了大忌,再加上楊修將責任推卸給了曹彰,曹操大怒,處死了楊修。

對於《三國演義》中寫到楊修死於“雞肋”,事實上是對歷史上楊修恃才傲物的一種刻畫,也能凸顯曹操對其的厭惡。

曹操斬殺楊修後,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楊彪回懟的一句話成為名句

楊修:生錯了家門啊

對於楊修的死,楊修本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便是因為楊修的家世。

楊修父親楊彪,祖上弘農楊氏、四世三公,也是漢代的名門大族,楊彪也是漢獻帝的肱骨之臣,於是楊彪自然與曹操屬於對立派,再加上楊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儒生,與曹操改革派的身份不符,二人會有矛盾便是自然。

曹操斬殺楊修後,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楊彪回懟的一句話成為名句

再加上楊修本身是袁紹袁術的外甥(雖然袁紹二人並未把楊家當作親戚,甚至多次示意曹操殺了楊彪),曹操本身就對楊家有所忌憚,不知道楊修是否真的一心向魏還是心懷漢室,正巧楊修本人又有錯誤,因而楊修的死,也算是順水推舟罷了。

說到這兒,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典故。

曹操殺了楊修之後,為了對外維持自己愛才的形象,不讓外面人說是自己嫉妒楊修的才華,於是找到楊彪,那時的楊彪沉浸在喪子之痛,因而暴瘦下來,曹操問他為什麼暴瘦,這時候楊彪回答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話:“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

老牛舐犢

之愛。”

這個日磾便是漢代的金日磾,而他最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自己親手殺了自己行為不端、恃才傲物的兒子。楊彪的話,相當於將兒子的錯誤承擔在了自己的身上,同樣也表達了自己對兒子的惋惜,顯然曹操也對這個答案十分滿意,認為這樣很好的保住了自己的名聲。

爭奪嫡子,必有損失

當時曹植與曹丕的爭奪,二人中必然會有一個失敗者,而這個失敗者一定是曹植,楊修的死,只能算是曹植失敗的一個剪影罷了。

相比曹丕來說,曹植更適合做一個吟詩作對、風花雪月的文人,而相比之下,無論從膽識還是手段,或是用人等各方面來說,曹丕明顯更適合當一個君王。

曹操斬殺楊修後,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楊彪回懟的一句話成為名句

(圖為曹丕的四位輔佐大臣,並稱“曹魏四友“)

《說文解字》對曹丕的丕字定義為“大“,並且曹丕字子桓,也含有基業廣大的意思,所以種種看來,曹操對曹丕明顯更為滿意。

這樣看來曹植的失敗,似乎也是註定,至於楊修的死,只不過是諸多失敗的人中,一個突出的例子。

曹操斬殺楊修後,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楊彪回懟的一句話成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