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隕落,帝國崩塌,安史之亂究竟是如何毀滅大唐的(上)

大唐是什麼?

大唐是盛世,是金樽斗酒詩百篇,是華清池霓裳羽衣舞太平,是千國俯首,萬邦來朝。

安史之亂又是什麼?

在大多數人眼中,這場讓龐大帝國陷入風雨飄搖的叛亂不足為奇,是在任何朝代都會發生的事,唐玄宗年老昏聵,將國政交由奸相李林甫把持,自己沉溺酒色獨寵楊貴妃一人,楊國忠兄憑妹貴,在朝中同樣一言九鼎,如此一來,國家每況愈下,腐敗橫行,邊將安祿山聯通史思明才趁機發動兵變,掀起了一場禍國殃民、曠日持久的戰爭,史稱“安史之亂”。

而即便最後這場叛亂平息,盛世大唐也早已傾頹衰敗,且再也回不到從前那般的道路上去,社會穩定受到嚴重創傷、邊疆常起騷亂、西域的勢力也一落千丈。

果真如此麼?就此,世人看待李隆基的眼光就變得無比複雜,他曾經承繼了祖輩的光輝,親手締造了一個無比興旺的國家,然後再一把將它推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或許也有多情的人說他浪漫,為一個女人而舍下了這盛世,他睜眼看這朝野上下妖孽橫行,心中卻只有讓“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絕代美人楊玉環。

盛世隕落,帝國崩塌,安史之亂究竟是如何毀滅大唐的(上)

可惜這些都不是李隆基,也不是真正的帝王權術,他若是如此不堪,即便沒有安史之亂,也早有往趙馬之亂、王李之亂了。

在長安城大明宮皇座上那個一身龍袍的男人心裡,有著太多不能說、不可說的秘密,當他還是那個小小的年幼喪母的臨淄王時,就曾引起過武則天的極大關注,而後陸續參與發動“唐隆政變”、“先天政變”,斬殺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一干人等,踏上權力的頂峰。

李隆基的天資聰穎想必大家都早有耳聞,但他的老年昏聵卻並非事實,至少不是構成安史之亂爆發的直接原因,這場叛變,說到底只是源於一個失誤的心理判斷,和一個莽夫的衝鋒。

當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都在按照鐵一般的規則進行時,如果其中一條線猛地繃斷了,那麼就將帶來最強烈的狂風驟雨。

一、終極的盛世和終極的帝王

如果問在人世間有什麼東西是所有人都渴求,也是最難掌控的,那麼無疑是權力,而在在中國的官場沉浮中,人與人的關係就像是一張無形而龐大的網,這種肉眼看不見的聯絡往往才是權力漩渦的關鍵要素,只要能清晰地把這些線握在手裡,就握住了終極的權力。

很顯然,這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但正巧,李隆基生來就是一個善於牽線的天才,也是個聰明到了極點的人。

他的童年算不上陰暗,但也十分苦楚,那時的唐帝國正籠罩在一個女人的大袖下,武則天的手段從來都毫不留情,尤其是對付同為女人的後宮之人。

於是李隆基的生母竇妃被人誣告後處死,連屍體都不知所蹤,父親李旦僥倖逃過一劫,而他本人則被囚禁宮中長達七年之久。

李隆基不可能對武后存有好感,但他的本能告訴自己,只有獲得和她一樣的權力才能避開災厄,於是他從那個女人身上學到了很多。

即位後,他撥亂反正、任人唯賢,很快就將國家扳回了正軌。

如果你要問李隆基到底有什麼本事,其實可以套用一個簡單的概念:

如果你是一個公司的普通員工,那麼只要老實做好本分工作,朝九晚五地上下班就好,但如果你成了一個主管,就不能繼續吊兒郎當,因為你還要為下屬們分配任務,最後,如果你千帆過盡成了CEO,公司裡雞毛蒜皮的小事就不需要你去操心了,因為此時你掌控著一個龐大的集團,甚至和底層員工的接觸都十分有限,你所需要的挑選出一群稱職的管理作為你的觸手滲入整個公司進行運營。

盛世隕落,帝國崩塌,安史之亂究竟是如何毀滅大唐的(上)

李隆基的本事就在於掌控,在封建帝國的王朝中,一個皇帝即便文武雙全,他個人所能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而如何調動起整個國家的人才力量,並有效地進行分配是很難的。

但從開元初年起,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這些人被李隆基一個接一個地扶上丞相的高位,他們性格不同、才能不同,但最後都達到了人盡其用的效果。

與此同時,李隆基也罷免了一大批無用的官員,就是那些整天在機構裡混水摸魚,拿著他的工資卻不辦事的人,這樣的精簡讓整個政府部門的運作效率達到了新的高度,此後的官員考核也變得嚴苛起來,相貌無用、背景無用、空話無用,只有真才實學才能透過測試。

一般來說只有京官才是大家擠破了頭想做的,能留在皇帝身邊混個眼熟也是好的,但李隆基卻對那些地方上的縣令非常感興趣,這倒頗有跨時代的理念。

在他看來,三品大員的丞相和九品的縣令只是地位不同,但對整個國家的治理來說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這些人他平時看不到,萬一被人來個欺上瞞下也是很不高興的,所以他甚至經常親自參與對縣令的考核,確保這些最底層的官員也是合格的。

這就是李隆基的本事,他似乎天生就是一個管理學精英和優秀的領導者,他擁有著超凡的看人眼光和用人手段,能夠將自己手中那副天下最高的權柄合理地放出一部分,並將剩下的牢牢握住。

在這種近乎完美的程式運行當中,大唐王朝繼“貞觀之治”和“永徽之治”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高峰,由玄宗皇帝一手打造的“開元盛世”。

二、流水的臣子和鐵打的老闆

治理一個偌大的國家自然不可能光靠運用幾個人才就可以達到,事實上,在開元年間,朝野內外的文臣、武將、世家等等,組成了一張覆蓋從宮闈到民間的網路,而網路的中心自然指向的是那位獨一無二的天子。

作為皇帝,李隆基不是自由的,當然,他的身份也決定了他不可能自由,因為幾乎每一天的每一時刻都有無數人的目光聚焦於他。

他雖然手握生殺大權,可是手下的人也早就形成了龐大的勢力,其中最為可怕的就是隋唐時期的新舊貴族集團,這些政治貴族的歷史非常悠久,從魏晉時期的王謝萸桓發展到後來的西魏八大柱國,他們幾乎一手操縱著天下的格局,處於社會的頂端。

就連隋高祖楊堅和唐高祖李淵原先也都是出身於關隴集團的貴族世家當中,可以想見他們勢力之大。

而到了玄宗時期,除了關隴集團還有河東地區的世家門閥,以及由他不論身份、選賢舉能,透過科舉考試而上位的庶族。

這些還只是外部因素,畢竟此時最大的門閥就是李家自己,長安城的深宮內外都隱藏著一群權力交織的人。

所以可見,李隆基要處理這一大攤子頭疼的關係是何等複雜,但他偏偏就喜歡幹這種事。

盛世隕落,帝國崩塌,安史之亂究竟是如何毀滅大唐的(上)

在武則天年間,很多世家大族被打壓得厲害,不復往日的盛況,但畢竟樹大根深,在朝野上下還是有著一定的人脈。

而到了李隆基手裡時,他出於對國家發展建設的需要,一手提拔起了新的利益集團——庶族,像姚崇、宋璟等人都是透過科舉入仕而做上了高官,但與此同時,他也在維持著兩派微妙的均衡,所以在隨後又推翻了武則天時期的部分政策,使貴族集團的地位相較之前有所提升。

總而言之,在開元年間,他十分精妙地把控著手下大臣和家族之間的權力關係,無論派系間如何明爭暗鬥,都不會超過他預期的底線。

而隨著時間來到開元二十九年,天下大定,李隆基也將年號改為天寶,很多人認為他從這裡開始,便進入了昏庸而奢靡的晚年,在開創了空前的盛世以後,便開始沉溺於享樂。

對於這種看法,不能完全不對,但也不能說完全對,畢竟皇帝也是人,也是需要一點娛樂專案的,李隆基從小被武則天折騰得要死要活,後來自己抓住機會掃清了政治障礙登上皇位,還辛辛苦苦地整治國家幾十年,勤休政務、考核人才。

現在人到中年,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國庫豐盈,他自己想稍微圖點享受,找個美女,這其實並不過分,誰都會遇到中年危機,更何況年輕的李隆基一心撲在事業上,結果忽然發現自己肚子越來越大,頭髮越來越少,但吃喝玩樂和美女都還沒怎麼碰過,自然是非常惶恐的。

充其量只是李林甫的奸名和楊玉環的美名太盛,讓世人將他任用奸臣、寵幸美人的程度放大了而已。

而事實上,這位老皇帝的目光從始至終就沒有從朝堂之上離開過,即便身處幽深的後宮,他也銳利地打量著那些上躥下跳的人,作為至高統治者,他是不能放鬆的,對權力這種東西的把控不允許絲毫鬆懈。

賢相張九齡沒有做錯什麼,非但如此,他的治國經略可以說極其優秀,甚至有一定程度上的超前性,這一點連李隆基有時都會跟不上,但他之所以被罷免而使得李林甫上位,幾乎完全是由於性格。

性格不會決定他的能力,但會決定皇帝對他的喜惡。

李隆基用人一直都貫徹著“物盡其用,用完就扔”的準則,當時的開元盛世已經發展到了頂峰,他想要輕鬆一下,可是硬得像一塊鐵板的張九齡仍然死死抓住他不放,非要把他打造成了一個超人,經常在細枝末節的事情上大加指責,讓李隆基非常不痛快,畢竟他不是李世民,所以張九齡也做不了魏徵。

盛世隕落,帝國崩塌,安史之亂究竟是如何毀滅大唐的(上)

述(最多18字

於是李林甫就此上位,成就了一代奸臣的“美名”,他能發達全憑自己的馬屁能精準拍在李隆基的點子上,可是正如玄宗後來經常提到的看人標準“風度得如九齡否?”一樣,可以看出他明白張九齡的本事和性格,但他不喜歡,所以罷相,李林甫在他眼裡是個聽話的人,只是品格不太端正,但這個人並不是一無是處的,所以他選擇用李林甫。

正因如此,這位權相即便在外人眼中壞的一塌糊塗,實則不過是李隆基的棋子,更何況李林甫雖壞,其實也只是貪財、攬權,他造成的破壞影響都在被幕後之人牢牢控制著,最重要的是,此人還是比較聰明的,才能上和張九齡自然相差甚遠,可是比起後來的楊國忠,那還是非常出色了。

他尚且是一枚有力的棋子,可以幫助帝王穩住大局,直到後面幾位莫名其妙的仁兄的登場。

三、高手的籌謀和蠢人的打算

從開元到天寶,幾十載歲月一晃而過,李隆基高坐在龍椅上俯瞰眾生,他很得意,因為他從頭到尾都主宰著遊戲,無論前臺的玩偶是丞相、節度使、氏族、皇族,他都永遠作為幕後的掌控者操縱和玩弄著他們。

這些文臣武將、權貴世家和科舉庶族們一直在互相傾軋,也總有一方處於不致命的弱勢,而弱勢的人為了扭轉局面,就只能向那唯一的一個人求助,那個人的名字是李隆基,代價是盡忠盡力。

因此,玄宗皇帝在政治關係上無孔不入,李林甫即便權傾朝野,說到底也不過是他的一具傀儡,東宮太子黨不安的勢力他反手便可壓制得動彈不得,這樣下去,他將以一個近乎完美的成績結束自己的帝王生涯。

但這個聰明人並不知道,此時禍患的種子已經悄然埋下,危機就在一觸即發的未來。

李林甫是唐朝在任最長的宰相,他自始至終沒有脫離掌控,他排除異己的行為其實在李隆基的默許範圍內,可是這樣做卻造成了一個隱晦的嚴重後果——他走之後,朝中無人可用。

就此,兩個謎一樣的蠢人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們一個是文臣一個是武將,一個叫楊國忠,一個叫安祿山。

盛世隕落,帝國崩塌,安史之亂究竟是如何毀滅大唐的(上)

楊國忠

楊國忠自然不必多說,他是楊玉環的族兄,借自己妹妹得寵而上位,除此以外的原因就是他和李林甫一樣非常會拍馬屁,這對於此時的李隆基來說十分受用,可惜李林甫拍完馬屁撈完錢好歹還會處理朝政,但楊老兄卻是一問三不知的主。

而安祿山此人並非漢族,母親是突厥的一個女巫,投身軍旅後以驍勇善戰聞名,在幽州節度使張守珪麾下頗受賞識,於天寶元年就被任命代理平盧節度使。

他與李林甫的關係密切,一直為後者牢牢把控著,不過也正因如此,所以李林甫常在玄宗面前美言,安祿山也就成了節度使中最受皇帝寵幸的一人。

一個邊將能得到第一近臣的幫助,他的地位水漲船高不是一般快,十年不到的時間裡,就攬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職務於一身,並同時兼職著楊貴妃的乾兒子,他的長子也娶了皇太子的女兒為妻。

李隆基對於這兩個人的態度,是後來人爭議最大的問題,這中間自然是有原因的,但如果把一切都稀裡糊塗地歸於玄宗年紀大了腦子壞了,那很顯然是非常愚蠢的。

楊國忠確實無能得厲害,要是放在亂世,別說宰相,餓不死就是很好的了,但如今天下繁盛,他只要能逗皇帝開心,其他的事他管與不管,影響不大。

而安祿山和楊國忠不同,在武將中,他算是有相當能力的,畢竟在青雲直上前,他也是自己一步一步爬上來的,但他既然如此善戰,李隆基為什麼還放心將三鎮交給他掌管呢?要知道,在他的兵權達到頂峰後,手裡一共有十八萬餘人馬。

因為李隆基需要用人,而安祿山是武將中不錯的人才,他的權力會對皇帝造成威脅,但李隆基早就佈下了無數手段來反鉗制住這個人。

首先,當時朔方節度使安思順和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也都是玄宗扶持的,可惜他們和安祿山正巧是死對頭,如果安祿山不軌,此二人絕對第一個揮動剿滅他的大旗,其他邊將多多少少也是如此。

盛世隕落,帝國崩塌,安史之亂究竟是如何毀滅大唐的(上)

其次,天寶年間李唐王朝養兵六十萬人,安祿山領其中十八萬,看似很多,但於整體而言,比例非常微妙,憑藉這些人,他為國家鎮守邊疆是綽綽有餘的,但又幾乎不可能組織起一場成功的叛亂。

最後,就是長安城裡楊國忠的最後一點作用了——他很討厭安祿山,所以連帶著他掌管的朝野上下都對這個死胖子沒有好感,這是一種很明顯的孤立,所以安祿山看似位高權重,但作為一個遠離政治中心的打工人,同事們又都不待見,他只能透過拼命討好玄宗來抵抗楊國忠的壓迫。

是的,你會感到非常熟悉,因為這就是李隆基百試不爽的一套牽線之術:楊國忠會拍馬屁,雖然無能但也只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同時他可以起到壓制安祿山的用途,而安祿山手握重兵,政治地位卻極低,並且沒有任何盟友,只能不斷地向皇帝靠攏,即便想要造反也沒有足夠的實力,何況周圍還有一群人等著他犯錯誤,好殺了他去邀功呢。

眼下的局面就是如此,輕歌曼舞、美人環繞中的李隆基一刻也沒有放下手中權力的絲線,他依舊緊縛著每一個人。

但他萬萬想不到的是,隨著一個似乎已經無關緊要的老人的離去,這盤棋竟然在轉瞬之間便盡數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