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是如何避禍得?其明哲保身之道又說明了什麼?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侍奉皇帝不是那麼簡單的,稍有不慎,輕則免官,重則性命難保,甚至株連九族。

因此,中國古代的官員想出了很多的避禍自保之道。這其中最直截了當的做法就是退出江湖,飄然歸隱。

古代官員是如何避禍得?其明哲保身之道又說明了什麼?

但是政治從來都是身不由己的,當你處於權利中心的時候,想全身而退也是很難的。那此時又該如何明哲保身?如何避禍呢?

第一個辦法叫自汙,就是自己給自己潑髒水,做一些有違道德的事情,讓皇帝覺得自己不過如此,進而消除對自己的戒備之心。

這一招和我們之前說的皇帝為什麼愛用貪官有相似之處,同樣是把自己的一些把柄交到皇帝手中,以獲取皇帝的信任。

運用自汙明哲保身的是北宋開國名將石守信。

史書記載,石守信是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重要推手。可以說是開國元勳之首。而且二人還是結義兄弟。

在戰場上,石守信也是一員猛將,而且重義輕利,深得官民愛戴,口碑非常好。因此聲望過高的石守信自然會受到趙匡胤的猜忌。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不費一兵一卒輕鬆收回了兵權。

古代官員是如何避禍得?其明哲保身之道又說明了什麼?

杯酒釋兵權

石守信很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做。於是,在第二天主動要求解除兵權,退隱還鄉。

由於石守信的名聲太好,趙匡胤拒絕了他的請求,解除兵權可以,退隱還鄉不行。無奈的石守信只能服從皇帝安排擔任了一個節度使的虛銜。

石守信因此知道皇帝沒有完全打消對自己的顧慮,把自己留在身邊就是為了好管控。所以,他必須消除皇帝對自己的猜疑,以求安度餘生。

他知道趙匡胤是忌憚他的好名聲,於是就開始自毀名聲,瘋狂斂財。

《宋史》記載道,累任節度使,專是聚斂,積財鉅萬。

趙匡胤得知此事之後,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心裡樂開花。因為他知道石守信的半世英名,算是毀了。老百姓,也絕對不會相信一個人品奇差的節度使,所以他造反的可能沒了。

至此,皇帝打消了對石守信的顧忌,石守信也得以保全了自己和妻兒老小的性命,活到了五十七歲。死後,還被追封為郡王。

第二個辦法是低調恭順,讓自己成為皇帝身邊的透明人,低調行事,公開透明,以此打消皇帝的戒心。

這其中的典範就是唐朝名將郭子儀。

郭子儀作為朝廷的中流砥柱,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之後,郭子儀的聲望如日中天,被封為汝陽王,被賜予丹書鐵券,其子郭曖還娶了代宗之女昇平公主。

古代官員是如何避禍得?其明哲保身之道又說明了什麼?

影視劇中的郭子儀

擁有如此榮耀的郭子儀為了自保,用的就是低調恭順的辦法。

郭子儀的王府從來不設門衛,就連平明百姓進府,都不需要通報,可以在裡面隨意溜達。

這樣鬆散的管理一定會影響日常生活,於是,郭子儀的兒子們紛紛勸說郭子儀不要如此作踐自己。

郭子儀非常嚴肅的告訴他們說,你們看問題太過膚淺,我們家現在身居高位,不一定會有多少人跟我們擋了他們的財路,一定會有宵小之輩向皇帝進讒言,說我們有二心。

那我索性把府門開啟,任人出入,證明我們沒有什麼秘密。別人也就抓不到什麼把柄,皇帝也就不會猜疑我們。

聽完郭子儀的話,他的兒子紛紛拜服,讚歎父親的深謀遠慮。

而郭子儀也因為這種做法得以明哲保身,最終活到了85歲,壽終正寢。

最後一個辦法就是裝瘋賣傻,雖然有些極端,卻也是救急的好辦法。

明太祖朱元璋天下大定之後,大殺功臣,許多臣子都因此丟了性命。在如此危險的情況下,有一位大臣靠著裝瘋賣傻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他就是當時的監察御史袁凱。

古代官員是如何避禍得?其明哲保身之道又說明了什麼?

大殺功臣的朱元璋

有一次,朱元璋要處決一批不法之徒,命袁凱將處決名單交給太子稽核。

太子心存仁厚,刪掉了很多人,朱元璋為此很不高興,就問袁凱,朕和太子哪個做的對?

袁凱兩不得罪的回答道,陛下對囚犯處以極刑,是按照法律辦事。但是太子寬恕了一些人,說明太子宅心仁厚。

朱元璋聽後大怒,手指袁凱罵道,你這老滑頭,敢在真巧的面前花言巧語兩邊討好,我想殺了你,看誰還敢賣弄口舌。

後來因為幾位大臣的求情,袁凱保住了性命,但他清楚皇帝不會善罷甘休。

於是在第二天,袁凱的家人謊稱袁凱昨日收到驚嚇,晚上回去就瘋了。

朱元璋知道袁凱是在裝瘋,就命人將袁凱帶到殿上,用鐵器扎袁凱的手,手被扎出了一個窟窿,袁凱也是一言不發,像一塊木頭一樣。朱元璋半信半疑,也就放袁凱回家去了。

多疑的朱元璋並未罷手,在第二天又派使者去檢視袁凱。袁凱故意讓使者看到自己在吃用砂糖和黑炒麵做的假狗屎,使者看到這番景象,一陣噁心就回宮覆命說,陛下,袁凱確實是瘋了,連狗屎都吃。至此,朱元璋才真正相信袁凱是瘋了,也就放了袁凱一馬。

就這樣,袁凱透過裝瘋賣傻逃過了朱元璋的戕害,最終得以善終。

最後,這些明哲保身的辦法也說明了封建社會的皇權獨裁,對於官員的迫害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