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偉大的功臣,最悽慘的遭遇

商鞅與秦孝公

歷史上偉大的功臣,最悽慘的遭遇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在秦孝公的支援下,商鞅透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

歷史上偉大的功臣,最悽慘的遭遇

秦孝公 (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名渠梁。秦獻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衛鞅(即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秦孝公繼位時與齊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韓昭侯、趙成侯並立。當時黃河和餚山以東的戰國六雄已經形成,淮河、泗水之間有十多個小國。周王室勢力衰微,諸侯間用武力相互征伐吞併。。秦孝公繼位後以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為己任,廣施恩德,救濟孤寡,招募戰士,明確論功行賞的法令,並在國內頒佈了著名的求賢令,命國人大臣獻富國強兵之策。

歷史上偉大的功臣,最悽慘的遭遇

商鞅在公叔痤死後聽聞秦孝公的求賢令,便攜帶李悝的《法經》投奔秦國,透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見孝公。商鞅先以帝道、王道之術說孝公,孝公聽後直打瞌睡並透過景監責備商鞅。商鞅再以霸道之術說孝公,孝公聽後改變態度但沒有重用商鞅。商鞅最後暢談富國強兵之策,孝公聽後大喜,兩人暢談幾日後毫無倦意。

歷史上偉大的功臣,最悽慘的遭遇

在商鞅的勸說下,秦孝公決定在秦國國內進行變法,但變法遭到以甘龍、杜摯為代表的守舊派的反對,雙方產生激烈的爭論。變法之爭結束後,秦孝公於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頒佈《墾草令》,作為全面變法的序幕。經過第一次變法後,秦國國力開始強大。平定太子事件後,秦孝公拜商鞅為大良造,開始第二次變法。

歷史上偉大的功臣,最悽慘的遭遇

經過兩次變法後的秦國國力強大,百姓家家富裕充足。秦國人路不拾遺,山中沒有盜賊。人民勇於為國家打仗,怯於私鬥,鄉村、城鎮秩序安定。

歷史上偉大的功臣,最悽慘的遭遇

收復河西失地,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是秦獻公、秦孝公兩代國君的願望。早在秦獻公時期,秦國與魏國為爭奪河西地區發生多次戰爭,其中秦國在洛陰(今陝西省大荔縣西南)、石門山(今山西省運城市西南)、少梁(今陝西省韓城市西南)三場戰役中取得勝利。經過商鞅兩次變法後的秦國國力強大,具備了收復河西地區的能力。

歷史上偉大的功臣,最悽慘的遭遇

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戰國策》記載秦孝公想傳位於商鞅, 商鞅推辭不接受。秦孝公去世後,葬於弟圉,其子秦惠文王繼位。 秦孝公去世後,商鞅因被公子虔誣陷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