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州一戰,李憲封神,朝野歡欣鼓舞!(宋徽宗時代第2卷197)

河州一戰,李憲封神,朝野歡欣鼓舞!(宋徽宗時代第2卷197)

第二部:路的盡頭

王韶是進士及第的書生,李憲是侍奉兩宮的宦官。

如此組合,竟也相得益彰。

宋軍進軍順利,很快攻佔河州(今甘肅臨夏),拓地一千多里,招撫人口三十多萬,戰果異常輝煌。宋朝在此設定熙河路(治所在今甘肅臨洮),任命王韶為經略安撫使。戰役中,李憲不負聖望,腹有韜略、指揮若定,軍中贊其有大將之才。神宗大喜,加封李憲為東染院使、御藥院幹當官。

他封的是宮裡官,領的卻是西北兵,如此也算是宋朝特色。

拓邊難,固邊更難。

不久,夏軍便組織反攻。不過,由於宋軍指揮得當,夏軍在牛精谷、珂諾城(今甘肅廣河)兩次戰鬥中再次敗北。很快,不服輸的党項人便捲土重來,這次的目標是河州踏白城。

踏白城,咽喉重地,夏軍若攻下此城,便可威脅宋軍腹部。河州知州聞訊,急忙集結兵馬營救,卻在接近踏白城時陷入夏軍重圍。圍點打援,正是党項人慣用的好手段。一場血戰下來,宋朝援軍死傷慘重,知州也在亂軍之中戰死。夏軍乘勝拿下踏白城,並把河州城團團圍住。

至此,戰場形勢陡轉直下,眼看宋軍前期戰果將毀於一旦。

河州一戰,李憲封神,朝野歡欣鼓舞!(宋徽宗時代第2卷197)

訊息傳到東京城,朝堂上一片譁然。很多人原本就不贊成主動出擊,今見夏軍攻勢凌厲,恐擴大戰火,便主張放棄河湟地區。

神宗猶豫許久,不甘心就此罷手,便準了王韶的請纓之奏,並詔令李憲率部馳援,期待二人共破夏軍,解河州困局。

早在李憲巡視西北之前,神宗就曾賜他一面黃旗,上面御書七個大字:用命破賊者倍賞。接到神宗詔命,大戰在即,李憲手執黃旗立於軍營門口,號令三軍將士說:此旗乃天子所賜,眾將士望旗而戰,即如天子親臨督戰,敢不用命!眾將士們聞之,精神振奮,爭呼誓死向前。李憲又下令燒燬所有營帳,以示死戰之決心。

夏軍以逸待勞,雙方在河州城外展開了慘烈的大戰。

從清晨到昏黃,殺得天昏地暗,雙方折損都極為慘重。李憲眼看強攻難取,便命部將率敢死之士,抄後路偷襲夏軍大營。眼見後方大營火光沖天,夏軍人心大散、陣形鬆動。李憲順勢揮師總攻,大破敵軍,一舉攻克踏白城、河州城,並連破夏軍十餘座城垣堡寨。夏軍主帥見大勢已去,率殘部投降。

河州一戰,李憲封神,朝野歡欣鼓舞!(宋徽宗時代第2卷197)

論戰功,河州之役的勝利,李憲首功一件。

朝中大臣們紛紛上奏,誇讚李憲勇冠三軍、真帥才也,更稱讚神宗知人善任、真明君也。

神宗高興,李憲升官。

論功行賞,他以戰功加昭宣使、嘉州防禦使。回京後,又升為入內內侍省押班、幹當皇城司事。

此戰過後,李憲又率軍擊敗了吐蕃人。能夠同時擊敗党項人、吐蕃人,殊為不易。

至此,朝廷上下論起知兵善戰,戰必勝、攻必取,李憲儼然已是大宋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