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風雲:與亞洲的關係——挑戰帝國主義(二)

雖然日本一直以來是一個海上民族,但在十九世紀中期之前,日本都沒有放棄其孤立狀態,與西方世界發展關係。自十七世紀起,這個“遁世王國”就已經向外國人關閉了國門。那些試圖要入境日本的外國人都被趕走了。只允許荷蘭人和中國人在日本進行貿易活動,接著在非常有限的條件下僅開放長崎港。

美利堅風雲:與亞洲的關係——挑戰帝國主義(二)

日本的開放

美國在使日本開放商貿交往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觸發了這個國家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從一個封建國家進化到了世界強國。中國的貿易率先激發了美國對日本的興趣。一旦美國船隻在日本島失事,美國航運公司就想保護美國海員免遭虐待,出於這方面的需要,就刺激了美國力圖要同日本接觸,並沿中國的貿易航線另建一個裝煤站。捕鯨人及太平洋西北部的漁民也希望為他們的魚貨在日本建立一個新市場。因此在1852年,為試圖終結日本的隔絕狀態,美國派出了一支海上遠征軍。

【佩裡的使命】 海軍准將馬修。C。佩裡為菲爾莫爾政府所選派,領導了那次開赴日本的特殊的遠征。美國委派這位海軍准將乃為向日本人強調,沒有一個民族有權在商貿上隔絕於外部世界,並表明決意要確保失事海員受到人道對待,允許船隻在日本港口停泊以待整修和加補燃料,且還要求日本再開放一個或更多的港口以便通商。佩裡的以下說明就包含了對美國介入太平洋地區的闡釋:

美利堅風雲:與亞洲的關係——挑戰帝國主義(二)

“最近發生的事件——蒸汽船在大洋上航行,這個國家在太平洋區獲得的並迅速可去遷居的廣袤領土,透過巴拿馬地峽(該地峽隔離了兩大洋)建立了便捷的交通等等——已經使得東方諸國距離我們越來越近;雖然在這些事件發生時幾乎沒有人預感到它們所帶來的結果,但它們之間的關係已經大大加強,而且賦予未來的發展具有無限性。”

1853年7月,佩裡率領四艘軍艦迅速駛入了江戶(後改名為東京)灣,使震驚不已的日本人陷入了騷動。當佩裡堅決拒絕了日本方面要求其撤離江戶的命令後,當地的日本官員就要他拿出委任狀。佩裡在那些日本官員們面前表明了美國的要求,並聲稱他會撤離,到明年春天會再來,以便給日本人充足的時間來研究菲爾莫爾總統的公報,及為簽訂條約做好準備。

美國的要求在日本政府內部造成了相當大的分歧。雖然嚴格來講天皇是國家元首,但日本自十七世紀以來,實權掌握在幕府的首領德川家族手中。天皇本人希望繼續維持嚴厲的閉關鎖國政策,但幕府的將軍及智囊們要滿足美國的要求。他們認為美國的這些要求還算溫和,並感到接受這些要求,在未來與其它西方列強談判上,會給日本一個有利的商談條件。

1854年春,佩裡回到了日本,並與幕府的代表們簽訂了《神奈川條約》。這份條約使日本開放了兩個次要的港口,為失事的美國船員提供保護,並允許設立美國駐日本的領事。這份條約還包含了一個“最惠國”條款,確保美國將獲得凡是日本給予其它西方列強的一切額外的優惠。

【哈里斯的使命】 為增進與美國的接觸,幕府決定開放日本貿易上的限制。根據《神奈川條約》,美國外交官湯森德哈里斯於1856年抵達日本,擔任領事之職。雖在最初日本人懷有敵意,但哈里斯很快就獲得了日本官員的信任和尊重。1857年,他與他們締結了《下田協約》,這份協約使日本開放長崎港,承認美國人享有居住及制定貨幣兌換率的權利。

次年,哈里斯成功地與日本幕府簽訂了一份真正廣泛的商業條約。為說服幕府的智囊們接受這份條約,哈里斯辯解道"如果你們接受我現在向你們提供的這份條約,其它國家將不會有更多要求一一如果我把這份條約拿給歐洲人看,他們會渴望締結類似的條約,且只需派譴一名大使就可解決此事。"

這份條約使日本另外開放了五個港口,規定互換大使,並承認居住在日本的美國人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及治外法權(雖然哈里斯希望當日本變為現代化國家後,能將後者廢除)。此外,這份條約確保了一旦日本與別的列強發生爭端,美國總統作為調停人可根據需要採取行動,該條約還涉及邀請日本人前往美國學習海軍建設。

【對外接觸而產生的影響】 哈里斯所締結的這份條約給日本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緊接著,日本與英國、法國及俄羅斯簽訂了類似的條約。但這種試圖拓寬日本與西方列強商貿交往的做法激起了封建勢力中所鬱積的不滿,於是他們發起了一場反抗德川幕府統治的叛亂。天皇獲得了越來越多反叛的封建勢力的支援,並由此開啟了一段對所有外國勢力抱以強烈敵意的歷史時期。

經歷了幾年的戰爭後,幕府於1868年被推翻。新的日本政府加強了與西方世界的接觸,希望以此阻止那些列強在日本建立勢力範圍。這個政府還開始了一場廣泛的推動現代化和工業化的計劃,毫不猶豫地引進了一切有益的西方思想。於1872年實施了義務教育,老老實實地向西方請求技術幫助,並派遣大批年輕人前往國外學習西方的技術。

美利堅風雲:與亞洲的關係——挑戰帝國主義(二)

與此同時,因為加強了與美國及其它列強的接觸,從而有助於改變西方人眼中日本人的形象。之前西方人將日本人視為粗魯、敵對的蠻族,但日本的迅速現代化激發了其民族愈益強烈的自尊。這種自尊,加上日本在司法制度上的修正,使得日本與西方列強重新簽訂了幾份條約,從而廢除了列強在治外法權上的特權。到了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日本已成為亞洲最強大最現代化的國家,而且,其地位已經與世界上那些最重要的列強平起平坐。

與美國關係的緊張

在十九世紀後期,美國和日本關係友好。日本人對美國持以高度尊重,並在涉及與其它西方列強交往方面,日本的外交官有好幾次向美國的政治家們尋求建議。反過來,日本人在推進現代化進度上所取得的成就給美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美國人開始將日本視為"亞洲的教導者,讓所有亞洲國家值得仿效的典範。"但到了二十世紀,兩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起來,因為當時日本準備要走上一條領土及經濟擴張的道路,這就導致它與美國發生了衝突。

【俄日戰爭】 美日關係出現的第一道裂隙緣自俄日戰爭。到了十九世紀最後十年,俄羅斯透過延長其所控制的滿洲里鐵路,從而擴張了其在滿洲的勢力範圍。接著到了1903年,俄羅斯顯示出了要挺進朝鮮的跡象,此舉始終被日本視為"插入日本心臟的一把匕首。"當這兩個列強無法就各自的分歧達成妥協後(俄羅斯想在北緯39度以北的朝鮮境內設立一箇中立帶以抗衡日本在朝鮮南部的特殊利益,而日本想讓整個朝鮮任其擺佈以對抗俄國在滿洲的統治地位),日本便於1904年1月發動了一場奇襲,攻擊了停泊在阿瑟港的俄國軍艦,並將其徹底摧毀。

美國的官員們,雖然表面上持以中立,其實在隨後的戰爭中強烈地支援日本。比如,當獲悉俄羅斯海軍在阿瑟港所遭受的損失時,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就寫信給他兒子,"這是我們之間說的話一一你絕不能透露給任何人一一我很高興看到日本獲勝,因為日本在玩我們的遊戲。"戰爭部長埃利魯特,當他問道"難道日本就不能以霸道的方式開戰"時,他的話就表達了美國的觀點。

但是,隨著俄軍節節敗退,日本很有可能獲勝,羅斯福政府內部對俄日戰爭的關注度就逐漸提升。雖然羅斯福並不反對讓俄國遭受戰敗,但這位總統清楚地認識到日本最終取得的勝利會打破遠東地區勢力間的平衡,將使日本成為遠東地區的主宰力。因此他要求調停平息這場戰爭。日本立刻接受了羅斯福的要求;因為雖然它取得了勝利,但它損失了大量的軍隊,且瀕臨崩潰。

【《普利茅斯條約》】 1905年8月,羅斯福在新罕布什州的普利茅斯為俄國和日本締結了一款條約,從而使他獲得了19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根據這份條約中的條款,日本獲得庫頁島南部,並且俄國接受日本對朝鮮的主宰。在賠償方面,日本本來要求讓俄羅斯賠償戰爭損失,但當俄羅斯表達了抗議,並威脅要廢除這份條約時,日本才最終放棄了賠償。

日本民眾對於放棄賠償表達了強烈不滿,他們對於結束這場戰爭的原因一無所知,而且受了這個國家當權者的鼓惑,曾相信日本將會獲得勝利帶來的豐厚回報。但當這份回報沒有產生時,就爆發了一波波的騷亂,雖然後經調查,揭示出這些騷亂最初的直接原因乃為抗議東京警察一一他們曾為阻止一場和平抗議集會採取了不明智的措施一一但在當時,外國報社立即將這些騷亂當作反美活動來加以解釋。雖然,幾乎沒有美國人在這些騷亂中受到傷害,但美國對日本的態度從同情轉變為了憤怒。

日本對俄國的勝利以及隨後承擔起的對朝鮮保護者的責任在羅斯福政府的智囊們中間產生了擔憂,他們擔心日本接下來的行動可能會向南推進謀劃菲律賓。不過到了1905年8月,羅斯福政府的智囊們才消除了這些擔心,因為時任的美國戰爭部長威廉霍華德塔夫脫(魯特已被委任為國務卿)在親善訪問亞洲期間,與日本首相桂太郎達成了一項非正式的協議。根據這份協議的條款,美國接受日本對朝鮮保護者的地位,而日本不準存有任何介入菲律賓的企圖。雖然《塔夫脫-桂太郎協議》暫時改善了美日兩國的關係,但在次年,因為加利福尼亞發生的種族歧視,使得兩國關係再次出現了更為緊張一一幾乎瀕臨戰爭一一的局面。

【移民和歧視】 在1890年和1905年間,大約有50000至75000名日本人,絕大多數是從事農業的勞工,來到了加利福尼亞。大量日本移民的湧入掀起了一波種族歧視的浪潮,其情形跟中國人曾於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所遭受到的歧視有些相似一一當時致使聯邦政府於1882年頒佈了法律禁止中國移民。很多美國人感到亞洲人會給美國的經濟、社會及宗教制度造成威脅,原因在於他們拿低薪乾重活,他們竭力保留傳統的習俗,表現得不願被同化,而且他們不是基督徒。

涉及加利福尼亞種族歧視的報道引起了日本的關注。由於本民族最近才獲得世界主要列強的認可,日本人對於一切方式的歧視高度敏感。當舊金山教育委員會於1906年10月頒佈了一份決議,要求在舊金山的所有來自東方的學齡孩子就讀特殊的隔離性學校時,針對種族歧視的憤怒抗議席捲了日本,而且日本報社要求日本政府採取行動,抗議本國人民受到的屈辱。

羅斯福對於日本爆發的反美活動大為驚恐,他就向日本政府保證他會竭盡全力保護在加利福尼亞的日本僑民的權益。嚴格來講這位總統沒有采取什麼行動,因為這項教育政策屬於一個州的事務。此外,當時最高法院在普萊西訴弗格森一案中從本質上支援學校的種族隔離。

雖然羅斯福認識到他對於舊金山事務的干涉可能會使他失去支持者(特別是從二十世紀初以來,針對種族隔離的抨擊在作為南方州的加利福尼亞並不受歡迎),但他還是決定要制止舊金山的種族歧視措施妨礙他的亞洲政策。他邀請了舊金山教育委員會的所有成員來白宮商討,向他們做出保證他會從日本政府那裡獲得一份終止其勞工遷移的協議,然後他又說服他們投票否決這項隔離性政策。經過了一系列的外交照會後,很快就與日本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了一項“君子協定”。

雖然解決了種族隔離,但兩國的民族主義者繼續製造緊張局勢。日本報社將這份“君子協定”理解為日本在列強間平等地位的下降,而美國的“黃色新聞記者”則聲稱總統竟然允許一個外國列強對本國的政策施加影響。

與此同時,羅斯福為向日本顯示美國的友好,做出了幾方面的努力。1908年11月國務卿魯特與日本大使小五郎高平達成了一項協議。根據這份協議的條款,兩國保證互相尊重在太平洋地區的領土所屬權,並支援在中國實行的門戶開放政策。因為達成了這份《魯特-高平協議》,便暫時性地平息了兩國間的緊張局面。雖然美日之間所經受的這種非常緊張的關係發生在一戰爆發之前,但其後遺症在影響兩國未來關係上卻由此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