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藉著三藩之亂起兵,察哈爾王為何卻輸得那麼慘?真相讓人佩服

當年在爆發三藩叛亂之時,那時候的局勢大有一種天塌地陷的末日政治的感覺,對於小康熙皇帝而言那自然是前所未有的政治壓迫感,但是對於各方面潛伏了好多年的政治勢力而言,他們都看到了一個自己主掌天下的機會。當時清王朝的整個南方帝國就已經被打得搖搖欲墜,整條長江防線甚至都可能出現危險,清王朝的大部分主力都被迫調到了南方和三藩軍事力量進行對抗。

明明藉著三藩之亂起兵,察哈爾王為何卻輸得那麼慘?真相讓人佩服

在這種關鍵時刻,東北的一支政治力量看到了自己發家的機會,這支軍事力量就是察哈爾王的部隊。這支部隊原本是清帝國的一條看家犬,但是由於自身政治的不穩定性,康熙皇帝迫不得已把它也拉入到了戰場上,但誰也沒想到察哈爾王直接藉著三藩之勢發動的叛亂,過來攻打康熙皇帝。

明明藉著三藩之亂起兵,察哈爾王為何卻輸得那麼慘?真相讓人佩服

老實說它此時的軍事決定是非常明智的,因為清朝已經進入到了前所未有的真空狀態,只要察哈爾王拿下了京城他就能夠成為當時的主宰,並且和吳三桂進行劃界而治的政治談判。很奇怪的是他卻被頃刻之間給打敗了。很多人都不理解,明明作為一支能夠決定未來走勢的力量卻突然之間失敗了,這到底是為何呢?真相讓人佩服。

明明藉著三藩之亂起兵,察哈爾王為何卻輸得那麼慘?真相讓人佩服

其實清王庭在當時確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的壓迫感,如果嚴格來說他們的正規部隊全部都已經派了出去,中央正處於一種絕對的空虛狀態。但是可不要忘了清王朝是一個擁有著極強的公民兵性質的紮根組織,靠著八旗制度他們每一個旗民都有著嚴格的編制,除了正規部隊以外,他們大部分的男性家丁全部都能夠成為預備役的補充。把這些人口進行積極,他們也是有著兩三萬人的部隊,再加上京城的衛戍部隊加起來也達到了五六萬人。

另外當時的清王朝還沒有真正進入到享受時期,那些八旗子弟們是有著天生的騎馬作戰傳統,只要上了馬他們就是天生的騎兵,有著極強的機動性和戰爭力。因此在面對察哈爾王的作戰過程中,他們有著不遜色於他的戰鬥力,而且還擁有著捍衛自身利益果實的那種視死如歸感。最為關鍵的是當時的那些部隊有一個合理的統帥,也就是周培公,靠著他那種短暫的凝聚軍心力量的方式,用一種最為合理的系統組織方式把這批部隊打出了極強的傷害。

明明藉著三藩之亂起兵,察哈爾王為何卻輸得那麼慘?真相讓人佩服

不過最為關鍵的還是當時康熙皇帝和孝莊皇太后兩人聯手上的政治穩定作用,靠著這兩位極為獨特的政治家,他們不僅穩定住的整個內部的行政決策中心,而且還確保了整個城市所有人的必勝信念。在孝莊皇太后的運作之下,這一批又一批的潛在八旗人口,全部都奔往了戰場,為這場自衛反擊戰提供了極強的兵力補充。

明明藉著三藩之亂起兵,察哈爾王為何卻輸得那麼慘?真相讓人佩服

而且我們在看康熙王朝時也能感受到,察哈爾王畢竟是作為一支叛軍,他們對中央缺少一種真正的抵抗性。這樣的部隊如果在有利可圖或者是一種絕對的優勢之下能夠發揮出一定的戰鬥力,但是如果遇到的對手太過於強大而且僵持不下的過程中,他們就會立刻喪失戰鬥的決心和信念成為朝廷的一員。

明明藉著三藩之亂起兵,察哈爾王為何卻輸得那麼慘?真相讓人佩服

結果在這種強烈的優勢和內生的政治信念不足的雙重打擊之下,察哈爾王的叛軍雖然非常勇猛,但是在頃刻之間就被清王朝給解決了。這也得益於清王朝建立之初,這個國家充滿向心力和發展希望,才打敗了這樣一場突然的政治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