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近代史,獨立之後的國家財政問題突出,分離主義開始抬頭

歷史原創作者:楓葉觀歷史

哈嘍大家好,小編今天繼續跟大家聊聊獨立之後秘魯遇到的財政問題還有對政權的影響。除了領導權以外,政府能夠做什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收入。1827至1845年間,秘魯政府每年支出500萬至600萬比索。獨立時,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國內貿易稅和出口稅印第安人的貢賦以及國家對菸草、汞、火藥和撲克生產及銷售的壟斷。然而,獨立後的秘魯政府在對國家經濟生活採取不干涉原則之後,國家廢除了壟斷一除撲克牌外,其在國家的收入中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新成立的國家迫切需要資金,不得不仔細地調配預算收入。

秘魯近代史,獨立之後的國家財政問題突出,分離主義開始抬頭

儘管採礦業的規模和產量比殖民地時期減少了很多,但仍然是重要的國有經濟行業。殖民地時期晚期,秘魯銀礦的中心已經從波託西轉到中部高原的塞羅一德帕斯科和瓦爾加約克萬卡韋利卡的汞礦已經停止生產,秘魯不得不從歐洲進口汞。儘管塞羅一德帕斯科安裝了第一臺蒸汽機泵,可以抽乾礦道中上升的水位,以重振衰落的礦井,但是這些機器在獨立戰爭中遭到毀壞。

採礦業已經不再享有殖民地時期強有力的行政和財政支援,礦主不得不依靠新的市場關係來解決財政和技術困難,而市場變幻莫測。當供應短缺時,汞價往往比以往翻一番甚至是平時價格的四倍。全世界的水銀生產由一家公司控制:1830年負債累累的西班牙把其在阿爾馬登的汞礦轉讓給債主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全世界僅有的另一家汞礦,因此至少直到1850年左右可以從加利福尼亞進口汞之前,該家族掌握了汞的定價權。

秘魯近代史,獨立之後的國家財政問題突出,分離主義開始抬頭

在這些新的市場關係下,礦主們也不得不自己尋找資金為成本高昂的礦業生產融資。在殖民地時期,政府從礦主手中購買銀塊,併為未來的生產提供貸款,而獨立後,礦主完全依賴商人資本為他們的企業提供資金。事實證明,商人往往不如殖民地政府那麼合作和可靠。不止一個礦主開始意識到自由貿易並不總是好的。採礦業是風險很高的行業,在政治動盪時尤為如此。許多礦主拖欠償還貸款,經過漫長的法律鬥爭後,他們的礦井落入債權人之手。在很大程度上,由於惡劣的政治、社會和地理條件,預想中的外國投資,特別是來自英國企業家的投資未能實現。

儘管存在這些問題,直到1840年,白銀仍然是秘魯的主要出口產品,佔總出口的82%至90%。採礦得來的白銀用於購買日益增多的歐洲進口貨,因此秘魯用出口白銀來保持貿易平衡。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另一個令人不愉快的現象—國內市場的貨幣流通量減少,國內沒有多餘的貨幣投入市場交易中。漸漸地,從玻利維亞鑄幣所來的成色降低的硬幣代替了堅挺的秘魯比索,外國商人開始擔心他們與秘魯的易往來。成色降低了的硬幣被稱作“弱比索”,與“強比素相比平均含銀量減少了40%,減少的部分用價值較低金屬如銅或錫代替。在沒有紙幣的經濟體中降低流通硬幣中白銀含量等於通貨膨脹。進口商品的價格相應上漲。

秘魯近代史,獨立之後的國家財政問題突出,分離主義開始抬頭

銷售稅被廢除,但是印第安人仍然繼續繳納貢賦,而事實上印第安人交給國家的人頭稅比銷售稅還多。這兩種稅項都是殖民地時代的遺存,不適應更自由和開明的時代;然而,政府的財政需求佔了上風。保留印第安人貢賦的依據是大多數印第安人住在村社,擁有村社的共同財產,無法依地產徵稅,而且由於基本上自給自足,他們無法透過消費進口商品對國家的稅收作出貢獻。因此,他們必須繳納統一稅 ,這是殖民地貢賦的一個變體。

秘魯近代史,獨立之後的國家財政問題突出,分離主義開始抬頭

直到1850年前後,印第安人貢賦(在其新名稱下)是秘魯最大的一筆國家收入來源。繳納貢賦最多的地區是人口稠密的南部高原地區(庫斯科和普諾)。中央高原(胡寧)繳納的數額居中,沿海地區(利馬和特魯希略)繳納數額相對較低。庫斯科和普諾是土著居民最多的地方1854至1876年,鳥糞繁榮時期,印第安人賦稅被暫時取消,但被尼古拉斯·德·彼羅拉總統以食鹽稅的形式重新引入,在1876至1895年又恢復徵收。食鹽稅與以前的貢賦影響到的是同一人群。

秘魯近代史,獨立之後的國家財政問題突出,分離主義開始抬頭

作為收入來源的另一個目標人群是卡斯塔人,指各種種族背景的非土著人口。19世紀早期,何塞·阿瓦斯卡爾總督統治下的殖民地政府已經試圖向卡斯塔人徵稅,主要物件是不斷增長的梅斯蒂索人口。獨立後,政府在182、1836和1850年發起了一系列普查專案,主要目的是為了瞭解總人口的增長,也是為了計算潛在的非印第安納稅人。儘管做出了這些努力,但政府從非印第安入那裡得到的稅收非常有限,而且遭到非印第安人和當地官僚的不斷質疑。因此,共和國政府早期的稅收主要來自印第安人口集中的省份。

秘魯近代史,獨立之後的國家財政問題突出,分離主義開始抬頭

在新獨立的秘魯及其奉行的市場經濟理念下,減少進口稅應該是可以期待的。但是正如廢除印第安人貢賦的問題一樣,降低進口稅會導致政府收入不足。1821年,何塞·德聖馬丁將軍攝政後,首次開放國際市場。進口關稅降低到進口貨物報關價值的20%。幾乎沒有什麼商品禁止進口,許多進口商品特別是來自英國的商品湧向秘魯市場。與人們的預期相反,市場很快就飽和了。

秘魯近代史,獨立之後的國家財政問題突出,分離主義開始抬頭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1826年秘魯政府對與本國產品如油和豬油、皮革、傢俱、服裝、菸草、蠟燭和烈酒等形成競爭的進口商品提高關稅,稅率高達80%儘管關稅提高了,但是從海關得到的收入卻減少了。這些早期經歷導致了關於總體經濟發展戰略的熱烈討論。哪條道路對秘魯才是成功的?是像英國那樣向國際市場開放,還是像美國已經做的那樣保護新生工業,免受外部的競爭,以贏得時間茁壯成長?

秘魯近代史,獨立之後的國家財政問題突出,分離主義開始抬頭

這兩種經濟理論沒有一種轉換成現實。海關的管理政策劇烈搖擺,以至於不可預知性事實上成為有效的保護主義形式後獨立時期的秘魯按地理分界線對海關問題形成兩個陣營:北部(包括利馬)持保護主義思想,積極從事與智利的貿易,南部持自由貿易觀點,鼓吹與玻利維亞一體化,與購買本地產羊毛、硝石和樹皮的英國商人加強交往。然而,並非所有的秘魯南部經濟行為體都贊成自由市場政策。

秘魯近代史,獨立之後的國家財政問題突出,分離主義開始抬頭

根據小編了解到的當時開放與英國的貿易已經完全摧毀了庫斯科從前的紡織工場,大多數英國商行在阿雷基帕市設立總部,庫斯科已經喪失了經濟主導地位。由於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的論戰無法得出一個全國性的結論,秘魯南部採取了分離主義的做法,1836至1839年間,在前獨立運動鬥士、當時的玻利維亞總統安德烈斯·德聖克魯斯將軍的指一度建立秘魯一玻利維亞邦聯。各位讀者朋友,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以上素材來自網路,侵權立刪